首頁>歷史>

歷史上的李世民,其實更愛的是徐慧,因嫉妒武媚娘受李世民寵愛,徐慧暗暗了斷與媚孃的姐妹情,正式邁入極盡手段背地裡陷害媚孃的道路。這位曾經溫婉善良的徐姐姐徹底變身陰險蛇蠍女,讓不少觀眾恨得牙癢癢,於是就出現追劇觀眾連連刷屏為武媚娘著急、鳴不平的局面,“媚娘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知道徐慧一直在背後那麼忙?”“李世民,徐慧這個心機女又在害媚娘了,你是知道呢還是知道呢?難道你更愛徐婕妤?”

唐太宗時期基本沒有關於武媚孃的記載,只提到過武媚娘初入宮時以美貌著稱。但可以肯定的是,武媚孃的確不受李世民的寵愛。是唐高宗將懷有身孕的她從感業寺帶回宮中,封為昭儀,不久武媚娘生下李治的長子。李治對王皇后與蕭淑妃聯手對付武氏。

杜教授說:“《舊唐書》有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很寵愛一位徐賢妃,名叫徐惠。徐惠入宮為才人,後封為昭容,最後成妃。該女子會寫詩作賦,還曾寫奏章給李世民提政治建議,她去世時李世民非常傷心。但此‘徐惠’是不是對應劇中‘徐慧’我就不知道了。史上徐惠和李世民的結髮妻子長孫皇后都屬於知書達理、溫柔賢淑並有一定政治頭腦的賢內助。”

李恪是個人物,史載李恪善騎射,有文武才,李世民也對他很鍾愛,可惜卻與太子之位失之交臂,那麼李世民為何不立李恪為太子,難道她不想讓自己的國家長治久安?太想了,他也知道國家長治久安。可惜有以下條件制約:其一,李恪出身高貴,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因而李恪在當時的朝野內外有著崇高的威望。但這樣高貴的血統令唐朝的大臣不安,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萬一在李恪那裡變質了怎麼辦,人們擔心殘暴的隋朝會長孫皇后的嫡子,古代尊卑有別,李恪終歸是庶母所生。而且李治的舅父長孫無忌,當時手握大權,在李世民身邊非常有影響。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當年的奪嫡的功臣,而且也為大唐朝的江山立下赫赫戰功。李恪的母親雖然出身高貴,但畢竟是前朝皇帝的女兒,不受寵。其二,李世民曾說李恪最像自己。李世民是怎麼登上帝位的,他殺了自己的親哥哥,囚禁了自己的親弟弟(玄武門之變)。李治性情軟弱,即使登上帝位,也會保護自己的兄弟。李世民在廢黜李承乾而打算立魏王李泰時,廢太子李承乾曾說,若李泰登帝位,則他和李治等兄弟俱死。這對李世民有巨大的震撼作用。而且李世民曾經給李恪寫過信,告誡他要遵循禮制、守本分,不要胡思亂想。當然隋煬帝楊廣也是這樣做的,李世民不想讓自己兒子兄弟相殘,因此就找了個看起來比較文弱的小男生。

還陝述懷

【原文】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

星旂紛電舉,日羽肅天行。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

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

【譯文及註釋】譯文剛剛經歷了南征北戰,不禁手撫腰間的長劍慨然長嘆。這一切都是為濟世救民,而不是為了爭名奪利啊。戰爭的場面如電閃,軍情火急,動作迅猛。滿山遍野駐宅了千軍萬馬。戰場如登山一樣,指揮也需要靈活。昨天的戰爭必修會流血犧牲,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統一。

註釋⑴慨然:長嘆的樣子。撫長劍:手撫腰間的長劍。⑵濟世:濟世救民。邀名:爭名奪利。⑶星旂、日羽:渲染隊伍浩蕩、旌旗簇擁,軍情火急、戰報不絕。紛電舉、肅天行:形容行動迅猛,紀律嚴明。旂(qí):即“旗”。⑷遍野:滿山遍野。⑸登山、背水:形容地形比較複雜。麾武節、縱神兵:形容戰鬥指揮比較靈活。⑹昔:昨天。⑺平:和平統一。【作品鑑賞】《還陝述懷》列隊行軍到紮營駐兵、再到臨陣戰鬥,都寫得凝鍊而又具體形象全詩分三層。首聯一層:“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詩人剛剛經歷了南征北戰,結束了群雄割據、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現在凱旋班師,面對著剛剛得到統一的大好河山,想起此前戰爭的艱辛,將士們的浴血奮戰,不禁手撫腰間的長劍慨然長嘆。由於前線將士的流血犧牲,贏得統一局面,使人民過上安定生活。這一切都是為了“濟世救民”,而不是為了爭名奪利。中間三聯為第二層,分別描述行軍、駐營、出擊三個場面,是全詩核心部分。“星旌紛電舉,日羽肅天行”一聯寫行軍場面,“星旌”、“日羽”,渲染隊伍浩蕩、旌旗簇擁,軍情火急、戰報不絕;“紛電舉”、“肅天行”,表現行動迅猛,紀律嚴明。短短兩句十字,把一支軍風嚴明、行動迅速、聲勢威嚴的正義之師的雄姿展現在讀者眼前。“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一聯寫駐紮場面,千軍萬馬,漫山遍野。“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一聯則寫戰鬥場面,“登山”、“背水”寫地形複雜;“麾武節”、“縱神兵”謂指揮靈活。“背水縱神兵”用典,《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這裡作者是以大軍事家韓信自比。中間短短三聯六句,再現一次規模巨大的軍事行動,從列隊行軍到紮營駐兵、再到臨陣戰鬥,都寫得凝鍊而又具體形象。

《還陝述懷》優秀的五言短排,其遒健的風格與浮靡的六朝遺風大異其趣末聯為第三層,以抒發豪情壯志作結:“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與首聯遙相呼應,語義剛毅果絕。戰爭是殘酷無情的,必然會有流血犧牲,但從前的犧牲是為了換來今天的統一。詩人心中不無感慨。這首詩是李世民詩歌中最優秀的篇章之一,全詩充滿浩然正氣。此詩在藝術表現上,議論、敘事、寫景、抒情熔為一爐;全詩五聯十句,一氣呵成,構思精縝、語言凝鍊;中間三聯六句,對仗工整,音韻鏗鏘,是一首優秀的五言短排。其遒健的風格與浮靡的六朝遺風大異其趣。

作者介紹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

中文名李世民別 名唐太宗,天可汗國 籍中國(唐朝)民 族漢族出生地武功的別館(今陝西省武功縣)出生日期開皇十八年(一說十七年)十二月逝世日期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職 業皇帝,政治家,軍事家信 仰道家主要成就軍事才能卓越,助父統一中國 滅東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渾 擴充教育機構,籠絡國家人才 精簡政府機構,裁汰冗官冗員 改革三省六部,朝廷政治清明展開代表作品《帝範》,《貞觀政要》等諡 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廟 號太宗年 號貞觀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二戰中的印度軍團:打仗三年零傷亡,上了戰場就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