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迎來了繁榮的20年代。一連三個共和黨總統推行的完全不干涉的自由放任經濟政策,為美國經濟大爆發創造了條件。
此時,各種大規模生產技術的出現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汽車產業迅猛發展讓美國經濟如虎添翼,1929年,每五個美國人中就有一人擁有汽車。
生產效率激增、財富過度集中、大部分人購買力低下,導致產品積壓、經濟運轉失靈,最終經濟必將崩潰。
而壓垮美國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美國股市。
1922年-1926年,美國經濟快速增長,股票穩步走高,如此好的投資環境使大量黃金湧入美國。
1927年-1928年,股票市場幾乎翻番,大量股票透過槓桿買入,大量散戶進入股票市場,市場投機氛圍越來越濃。
1928年,美聯儲開始收緊貨幣政策,流動性下行,大量資金撤出,泡沫開始被刺破。
1929年,被虛假繁榮矇蔽了雙眼的胡佛在宣誓就職總統時說:
“要讓美國徹底消除貧困,讓美國人天天吃雞,家家擁有兩輛汽車。”
胡佛宣誓就職總統
1929年10月,泡沫徹底破滅,美國股市在經歷了持續暴跌後,出現了流動性危機,24日更是上演了“黑色星期四”的拋售風潮。在短短一個月間,股指就從最高點下跌了近40%。
“黑色星期四”紐交所外的人們
從1929年10月到1932年中,道瓊斯指數下跌了87.4%,美國經濟陷入了毀滅性災難中:瘋狂擠兌、銀行倒閉、工廠關門、工人失業,這四年正是胡佛任總統的四年。
胡佛:美國放任自由主義的最後一位總統赫伯特·克拉克·胡佛,美國第31任總統。他出身於鐵匠家庭,後成為工程師和商人,曾在東西方許多國家管理過企業,豐富的閱歷使他愈發欣賞美國的體制。
胡佛
他認為美國體制的本質是自治,這就必須避免權力集中,政府只能在經濟關係中充當裁判,不能直接參與,因為任何一個部門的國有化都會導致喪失經濟自由,並最終導致喪失一切自由。
然而,自治的負面效果是辦事拖沓,這在政治上可以接受,在經濟上卻是致命的,因為經濟管理需要把握時機、當機立斷。
他對自由主義倔強的堅持,一步步把美國拖入了大蕭條深淵。他也被人們稱為美國放任主義的最後一位總統。
堅持無為而治,就算將美國帶入深淵也在所不惜胡佛的放任自由主義觀念即我們常說的“無為而治”。
面對大蕭條,他拼命想找出解決的辦法,但他始終無法跨出讓聯邦政府直接從事救濟的那一步。在千百萬美國人面對飢餓的情況下,他卻在考慮政府插手經濟將對美國體制造成什麼後果。
在他任總統的四年裡,失業人數達到了830萬;約30萬學生中途輟學;約200萬美國人到處流浪只為找到一份工作;沒有任何收入的人口約佔總人口數的1/3;在城市裡,人們排著長隊領取救濟食物;在農村裡,人們吃著野生雜草根和蒲公英。
1932年,胡佛任總統的最後一年,也是大蕭條最慘的一年。流浪者們已經將能冠名的東西都冠上了胡佛:用紙板搭建的棚戶區叫“胡佛村”;用來撿廢品的麻袋叫“胡佛袋”;露宿街頭的流浪者蓋的舊報紙叫“胡佛毯”;被農民抓住用來充飢的野兔叫“胡佛豬”。
胡佛村
即便如此,胡佛仍然固執地認為經濟會自動好轉,任滿四年後,他依舊爭取競選連任。在一片罵聲中,他以當時最大的選票差距,輸給了提出以改革的方式幫助國家走出困境的富蘭克林·羅斯福。
歷史留給他的只有一個“飢餓總統”的稱號。
胡佛和羅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