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咱們給大家講了:在實行妃嬪殉葬制度的時候,是否皇帝死後,他生前冊封的妃嬪都要殉葬?明十三陵每期一問欄目:咱們這期接著給大家講!我們都知道,在我們偉大祖國的神聖土地上至今仍保留著許許多多閃爍著古代文化燦爛光輝的歷史名跡。馳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遺產“北京明十三陵”就是其中之一。
明朝遷都北京後,天壽山陵區成了明朝帝后升遐歸葬的“萬年吉地”,而皇帝的妃嬪乃至太子、諸王、公主則大多葬於京西金山一帶。但也有些妃子、太子甚至太監葬在了天壽山陵區內,其原因多是出於皇帝的恩寵眷念。
東西二井,是永樂皇帝的妃墳,二墳墓主明代官方文獻沒有確切記載。
但考之文獻,永樂皇帝的貴妃王氏和賢妃喻氏均應系入葬陵區內的人,而且各有墳塋。明憲宗的皇貴妃萬氏,世宗的皇貴妃閻氏、王氏、沈氏,貞妃馬氏,榮妃楊氏,賢妃鄭氏,貴妃文氏,靖妃盧氏,哀衝、莊敬二太子,神宗的皇貴妃李氏、鄭氏,順妃李氏,昭妃劉氏,端妃周氏也都葬入了天壽山陵區內的妃墳中。
這些人大多在生前備受皇帝寵愛。
皇貴妃萬氏憲宗的皇貴妃萬氏,山東諸城人,年長憲宗17歲,雖身材高大,聲類男子,但她機警善媚,頗得憲宗歡心。憲宗每次出遊她都身著武士服裝隨侍,憲宗越發對她寵愛。為了她,憲宗競廢黜皇后吳氏,對繼立的皇后王氏也是“終其身不十幸”。其他妃嬪凡懷孕生子的,不是大人就是孩子大都不明不白地被她害死。孝宗幼年的坎坷經歷及孝宗生母紀氏之死都與她有關。但是由於憲宗的寵愛,死後她被葬在了陵區內蘇山腳下。
皇貴妃閻氏世宗的皇貴妃閻氏生哀衝太子朱載基,王氏生莊敬太子朱載壑,所以世宗下令將兩對母子葬入了陵區內。
皇貴妃李氏神宗的皇貴妃李氏,原為敬妃,生惠王常潤、桂王常瀛。她生前頗得神宗寵愛,死後神宗曾打算把她葬入定陵地宮右配殿。後禮部和內閣大臣加以反對,認為在悼陵左右相擇吉地埋葬,距離壽宮(定陵)不遠,又不像葬在金山那樣與帝陵相隔太遠,同樣體現“皇上親厚優重之意”。所以,神宗下令在陵區內銀錢山下修建墳園下葬。
皇貴妃鄭氏皇貴妃鄭氏是神宗皇帝最寵愛的妃子。她是順天府大興縣人,福王朱常洵的生母。她姿色嬌媚,神宗對她情有獨鍾。鄭氏倚恃神宗的寵幸,在宮內培植親信,蓄謀奪嫡,讓朱常洵當皇太子。她曾約神宗到大高玄殿拜謁真武神。行香之後,神宗對神發誓,許立朱常洵為皇太子。又“御書一紙,封緘玉盒中,儲貴妃處為信”。後因群臣再敦請立儲,孝定皇太后也堅持立皇長子朱常洛,鄭貴妃的陰謀才沒有得逞。鄭氏於崇禎三年(1630年) 去世,崇禎帝下令葬於銀錢山皇貴妃李氏墳內。
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得以葬入天壽山陵區內思陵之旁,是一個特例。按明代禮制太監是沒有資格葬入皇帝陵區內的。但是,因為王承恩是在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進北京後和崇禎帝一起在煤山自縊身亡的。
所以,清廷在以帝禮重新為崇禎帝舉行葬禮後,於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又將王承恩葬在思陵旁,以表彰他“殉難從死”的忠君行為。
這期的語音欄目到這裡就結束啦!下期小編將給大家講述:中國古代帝陵被盜記錄很多,為什麼十三陵僅思陵曾被盜,其他各陵均能保全下來?好了,話不多說,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