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正如詩句所言,人活於世,如“伯牙子期”的這般相遇相知是非常不容易的,可謂是“高山止水,知音難覓。”
在我國輝煌的歷史長河中,民國時期我們最為熟悉。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不少優秀的文學家、藝術家以及科學家,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閃耀了耀眼的光芒。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航天之父”錢學森先生,他除了有耀眼的科學成就,感情也為人羨慕。錢學森36歲時還沒有結婚,和他一起長大的“妹妹”給他介紹物件,他卻說:“你嫁給我吧”。
這個“妹妹”名叫蔣英,是一位出身顯赫的大家閨秀,還是民國時期的大美女,其父親是軍事理論家蔣百里,表哥是民國時期的著名詩人,她自己也是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還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在大家的觀念中,生在這樣“大戶人家”的姑娘,在那個年代,婚姻往往不是自己能夠做主的。

但是蔣英和錢學森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成就了“一生一世一雙人”。蔣英於1919年出生在浙江海寧,她的父親蔣百里,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理論家,他和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因此兩家的來往也甚密。兩位父親在兒女尚小之時也沒有想過將來有一天會成為親家。
蔣英是蔣家的三女兒,在她三歲那年,11歲的錢學森跟著家人到海寧拜訪蔣家,也正是因為這一次的拜訪,影響了錢學森和蔣英的一生。錢學森是家中獨子,而錢母一直都想要生一個女兒,但未能如願。
而蔣家卻有“五朵金花”,錢母別說有多羨慕,當她看到三歲的蔣英時,很快就被這個能說會道的水靈姑娘俘獲,很喜歡蔣英的她,便詢問蔣家能否將這個三女兒過繼給自己。在“過繼”十分普遍的民國,更不要說是關係親密的兩家。蔣家同意了錢母的請求,蔣英也就此隨著錢家人離開了蔣家,並改名為錢學英。
就這樣成為了錢學森的“妹妹”,在成長過程中,二人始終都相伴彼此、親密無間,志趣還是相投的,可以說是彼此的知音,這樣的兄妹關係著實讓很多人羨慕不已。但是到蔣英16歲時,蔣家人因太想念她就將她接了回去。在蔣英臨行之際,錢學森對她說希望她一直將她的笑聲保持下去。

因為錢學森認為蔣英快活且清純的笑聲是非常可貴的。這句話也讓蔣英一直記在了心間,難以忘懷。在蔣英回蔣家的那一年,也就是1935年,時年24歲的錢學森出國留學了,在他臨走前,蔣英送了一本《唐詩》給他,這本書在他日後的求學中也一直陪伴著他,讓他堅持渡過了一個個艱難的時刻。
這樣簡單的一本書也成為了二人後來愛情的見證和象徵。錢學森在出國不久後,在1936年底蔣英也前往德國柏林音樂學院學習音樂。十年後,蔣英回到了中國,並在一年後舉辦了一場個人演唱會,蔣英也因此成名。據蔣英老師回憶說,那個時候錢家經常到蔣家玩,錢學森也不例外。

那時候36歲的錢學森還沒有結婚,因此好多人都讓蔣英這個“乾妹妹”給他介紹姑娘,期間倒是介紹了一個,但是錢學森害羞不敢看別人。蔣英說錢學森看她倒是挺大方的,後來錢學森更是時常的往蔣家跑,說是看望蔣伯母,後來才知道,他是去看蔣英的,再到後來,因為蔣英也還單身,錢學森就對蔣英說:“你跟我去美國吧。”
蔣英當時還說要互相瞭解瞭解,先通訊,不能這樣急。但是錢學森卻很堅定,每次都說“不行,現在就跟我走。”這樣一來二去,沒有幾次蔣英便對他“投降”了。因為兩家是世交,二人又是青梅竹馬,所以兩人在家人正式見面的一週後,便在上海結婚了。結婚後蔣英也隨著錢學森去了美國。
而後兩人在美國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同幼時一樣,不管遇到什麼困難,總是站在彼此的身旁,給對方加油打氣,不離不棄。回到國內後更是恩愛有加,一起走過了62年的路,直到09年錢學森在北京逝世,蔣英也在3年後去世。二人定是在另一個世界再次相會,續寫“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恩愛篇章。
純粹的愛在任何時代中都是彌足珍貴的,也是十分難得的,也願這世間的所有人都能擁有如錢學森和蔣英這般的愛情,並用一顆赤誠之心去守護。
參考資料:
《金剛隨機無盡頌·莊嚴淨土分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