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在劉穩、何維柏、吳祚等人的努力下,南頭等地從東莞縣分出,正式立縣,名曰“新安”,取“革故鼎新,轉危為安”之意。從此時開始,新安縣令便開始在史冊中留名。

吳大訓

首任知縣

吳大訓,號澗泉,廣西馬平人,系新安縣的首任知縣。

根據新安縣誌記載,吳大訓在任四年,有“開邑之良令”之稱,在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便入祀新安縣名宦祠。

新安縣城地圖

@嘉慶《新安縣誌》

吳大訓是位寬厚慈祥的父母官。面對新縣建立,百業待興,他得到廣東提刑按察司副使劉穩的指導和東莞知縣董裕的幫助,並精心策劃,細心經營。在設縣第一年,吳大訓便在縣城東門外設立學宮。這是新安縣的第一所學校。

如今破敗不堪的汪劉二公祠

@璐lu 美篇

吳大訓在其任內,以東莞守禦千戶所城為基礎,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新安縣城,為新安縣開署辦公行使職權奠定了基礎。他還禮待當地的鄉耆紳士,崇尚人文,他與鄉耆吳祚等,把抗葡名臣汪鋐與建立新安縣有功的劉穩合祀一堂,稱“汪劉二公祠”,沿用至今。

曾孔志

繼續“創業”

萬曆四年(1576年),曾孔志接任新安知縣。雖然新安縣已經過吳大訓的悉心治理,已逐步走上正軌,但對於曾孔志而言,怎麼治理好這個新縣還是一個難題。

@廉潔南山

新縣治理與舊縣不同,各行各業都未走上正軌。他上任後,精心籌劃,形成一套比較有效的治理方法。在教化百姓方面,循循善誘,力爭立法完善;在管理下屬方面,驅除朋黨,嚴格要求下級官吏;在管轄地方方面,他丈量耕地,編整保甲,量粟定稅。

@廉潔南山

曾孔志在任三年,新安百姓過著安定的日子。由於曾孔志的治績昭著,他不斷得到上司的表彰與獎賞。

@廉潔南山

之後,曾孔志升任高州府通判。離任時,新安縣百姓十分不捨。為紀念曾孔志的賢德,新安百姓在縣城裡給他樹立了一塊“留賢碑”。

丘體乾

首修縣誌

萬曆十四年,建縣十四年的新安縣迎來第六任知縣丘體乾。丘體乾,字時秀,江西臨川人,舉人出身,為人誠懇,精明能幹。剛上任,他就成功平反了一件冤獄。

據《廣東通志》記載,新安縣有個銀匠看上了鄰居家的一個婦女,想佔有她。某一夜,銀匠敲開了婦人家的門,婦人的丈夫還沒搞清楚發生什麼事就被殺死。稍後,婦人起床檢視,發現丈夫被殺,便喊來周圍的鄰居。鄰居幫她報官,但其中有個跟她丈夫有仇的,便誣告婦人。婦人被屈打成招,以通姦罪被打入死牢。

丘體乾到任,婦人喊冤。丘體乾便詳細審查,發現此案內有蹊蹺。於是,他設下一計,並向婦人面授機宜,然後當堂釋放了她。婦人出獄後,向外宣稱重新擇婿。銀匠以為平安無事,便託人去說媒。丘體乾暗地偵查,終於偵查真兇,將銀匠擒拿歸案,平反了此次冤案。

@廉潔南山

與吳大訓、曾孔志兩位“前輩”一樣,丘體乾上任後都致力於興旺新縣,短短三年時間為民辦了不少好事,深得百姓擁戴。在文化建設方面,他為當時的新安縣立下了不世之功。他建立學田,為縣學撰寫《新安儒學記》。值得一說的是,邱體乾還首修《新安縣誌》,保留新安縣最初的一筆史料,讓後人可查閱新安歷史。可惜的是,丘版的《新安縣誌》已經失傳。

周希曜

愛民如子

明崇禎八年(1635年),福建漳平人李鉉任新安知縣。李鉉就任不久,倡議重修縣誌,但不久奉調海豐。直到五年後的崇禎十三年,安徽旌德縣周希曜上任後,重啟修志工作。

周希曜是明清兩代縣令中比較廉潔的一個,在新安百姓享有好名聲。新安縣歷來受官、豪、匪、兵之禍,周希曜到任後首先打擊了土豪劣紳及盤剝鹽民的奸商,整肅軍紀加強海防。一時間新安縣的安穩了起來。

南頭古城

周希曜還為民請命,減免了盤剝百姓的軍糧和積穀兩項苛政。周希曜在任十分清廉,平日僅粗茶淡飯為食。

周希曜重文興教,除了重修新安縣誌,還捐資在縣城東門外重建縣學。令人惋惜的是,周版縣誌也未能流傳下來。

崇禎十七年初(1644年),在新安知縣任滿之後,周希曜調任晉寧知州,不過無心仕途的他以父病為由辭官歸故里。不久,滿清入主中原,他拒不仕清,以詩文自娛,安享晚年。

李可成

重興新安

隨著東南沿海抗清復明烈火被撲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清廷取消“遷界令”恢復新安縣,長達8年的北遷浩劫終告一段落。此後,隨著官府從廣東各地招募人丁陸續遷居新安,新安縣進入了一段相對平穩的發展時期,生產重新恢復,經濟漸趨繁榮。

清初新安縣遷界、復界示意圖

@《深圳通史》

清康熙九年(1670年),遼寧人李可成任新安知縣。李可成一上任,便走訪新安縣的山山水水,不過所到之處,滿目瘡痍,從大鵬到松崗,一路的村子都荒廢,連縣城南頭都破敗不堪。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次年的二月和八月,新安縣接連遭到颱風襲擊,城垣、東西南北城樓、窩鋪、學宮、銃臺、炮臺、斗城小樓等城防設施被風摧毀,衙門、民房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連耕地的牛群都吹到海里去了。

嘉慶《新安縣誌》李可成傳

肩負著重振新安縣的使命,在六年的任期內,他派人到處去招復遷移人丁,督促百姓墾複荒地,捐資修葺城垣、縣治、臺寨、營盤。李可成還採取種種措施,平抑物價,打擊奸商,讓百姓安居樂業。

嘉慶《新安縣誌》·赤灣勝概

最值得稱道的是,就在這樣困難和繁重的復建工作的同時,李可成推出了新安八景。任期內,李可成跑遍新安縣的山山水水,與地方鄉紳合議,選出了最具代表的八景:赤灣勝概、梧嶺天池、杯渡禪蹤、參山喬木、盧山桃李、玉勒湯湖、鰲洋甘瀑、龍穴樓臺,“新安八景”由此而來。

靳文謨

“古之良吏”

靳文謨,直隸大名府開州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任新安知縣。他一到任,凡對百姓不便之事,一律釐革改正,讓群眾放心過日子。他為人寬厚仁恕,躬親勤政,夙興夜寐不倦,百務修廢立新。

康熙版《新安縣誌》

康熙二十五年四月,新安縣城城樓、炮臺、窩鋪及縣治樓,因颶風倒塌,一直欠缺經費而無法修葺使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冬,靳文謨帶頭倡議捐俸整葺,使衙署修復,縣治管理正常執行;他節儉淡泊為士民倡,日用所需,僅足而止,分毫不損民間。如遇大小官司訴訟,則立行審決,並動之以情,曉之以義,將事件平息,庶民莫不悅服。他走馬新安知縣7年,有“古之良吏”之稱。

靳文謨版新安縣誌書影

俗話說世亊昌而修志。康熙二十六年(1687)靳文謨開始纂修《新安縣誌》,教諭黃袞裳、訓導許光嶽、進士鄧文蔚參輯。靳文謨編輯時,距康熙十一年(1672)知縣李可成的四修縣誌有16年。靳文謨修志一年,於二十七年冬告竣,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歷史資訊。它包括輿圖、天文、地理、職官、宮室、田賦、典禮、兵刑、選舉、人物、防省、藝文、雜誌等十三志,給我們瞭解距今300多年前的古代深圳,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段巘生

憨直知縣

在歷屆新安知縣中,以憨直性格聞名的就屬段巘生了。因他待民誠懇,辦事直爽,大公無私,不少貪官汙吏及豪紳都很懼怕他,但老百姓們卻非常喜歡他。

清雍正二年(1724年),湖廣人段巘生任新安縣令。上任後,他誠懇地為民辦事,天不怕,地不怕。雖經前幾任知縣的悉心經營及撫卹,民氣已逐漸復甦,但新安縣仍有不少積弊。

段巘生便四處察訪,詳細稽查,凡是漁租田租,山徵海禁,為民力所不能負擔的。都向上請示免除,上級官吏有不能同意的,他初是好言婉轉地請求,最後則是忿然力爭,一定要達到目的方罷休。

他還為新安的子弟辦了一件好事。縣東門外的縣學沒有城廊的保護。時海疆盜寇又多,子弟們都不敢在那裡就讀,形同虛設。為解決新安子弟讀書難的問題,便發起籌建文岡書院,該書院建於南頭城內西南面的五通街,有房29間。從此,文岡書院成為新安縣規模最大且有一定影響的書院,培養了不少人才。

清嘉慶《新安縣誌·卷之二十四·藝文志》記序條

清段巘生撰《建立文岡書院社學社田記》

段巘生是個才氣橫溢、剛正不阿的知縣,但他戇直的性格往往為上司所不容。他在雍正二年上任,雍正三年,還是由於戇直多言,罪上司,被削職為民,返回湖廣常寧故里,當時的新安百姓都為之嘆息。

舒懋官

功在千秋

舒懋官,字長德,號萸房,江西靖安縣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中進士,嘉慶二十年(1814年)和嘉慶二十二年(1816年)兩次任新安知縣。

舒懋官任新安知縣期間,注意考察名勝古蹟、風俗人情,他發現康熙初年靳文漠所修的舊志,已不能反映新安當時的情況,需要修改補充,便決心編纂新志。

嘉慶新安縣誌

為了核實資料,他多次利用下鄉辦案的機會,“駕帆於鯨波駭浪中,危險莫測。查踏內外洋界址,海境瞭然於胸”、“暇則親履四境、延訪故老”,重新勘測零丁洋航路。由於他在幾年的任期內進行了反覆調查研究,蒐集了大量的資料,所以“修新安縣誌,考訂繪圖較若列眉”。

新安縣海防圖

嘉慶《新安縣誌》將寶安的歷史沿革以及地理、政治、經濟、文化、人物、風俗的“全景圖”展現在世人面前,是研究寶安、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區地情的基礎和依據,也是研究香港地區古代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

靖安舒懋官故居

舒懋官不僅修鉅著流芳千古,而且為官清正廉直,秉公執法,重調查,善疏導,清積案,平冤獄,深得民眾愛戴。他在廣東從政10多年,《新安縣誌》書成後,他覺得書已成功,便辭官回故鄉贍養老父,提攜後進。辭官歸裡後,他曾受聘主修道光五年版《靖安縣誌》,主持修建靖安東外霽峰塔(即東門山寶塔)和縣北河堤,並出資襄助。舒懋官七十而卒,著有《道泉山房詩文遺稿》。

1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明明知道鄭春華是鄭貴人,太子還是霸王硬上弓,是不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