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被後人奉若神明的帝王們是中國歷史上地位非常特殊的人物,他們的生與死,往往系一朝一代的更迭盛衰和國家社稷的安危成敗。帝王的陵寢,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藝術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喪葬文化的代表和集中體現,它們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歷史的徜祥和風雲的變幻。今天,當我們爬上那些古墓荒冢,撫摸那些斷碑殘石時,我們更想知道和帝王一起埋入地底的風風雨雨,探索古老文化遺存的奇光異彩。

接下來為大家講解明朝的王陵之謎,其實有的迷早已不成其迷,已有公認的答案;有的卻不只是一個謎底,還有的至今尚無謎底,或許永遠不會有謎底。讀者有興趣,不妨自己也去找找謎底!但歷史本來就是一個大迷宮,小心別走進死衚衕喲!

不幸病逝——蘇祿王墓之謎

今山東德州市北郊長莊鄉北營村有一座圓錐形土墓,墓南北長77米,東西寬50米,這座墓的主人叫巴都葛叭答剌,一聽名字就知道不是漢人。明末顧炎武來到這兒,寫下一首詩,內中有句說:“世有國人供酒掃,每勤詞客駐輪蹄。”我們不禁要問:墓主人是誰?為什麼會埋在這兒?人們為什麼要來祭掃他?

美麗富饒的群島之國菲律賓,是與我國一水之隔的近鄰。菲律賓南部的蘇祿群島上,很早以前就出現了一個國家叫蘇祿,為伊斯蘭酋長國。元代有個叫汪大淵的人,在他的著作《島夷志略》中描述了蘇祿國的情況,說蘇祿國一分為三,有三個國王,分別是東王、西王、峒王,三人之中以東王為尊,唐宋以後,中國與蘇祿一直有貿易往來,中國人最喜歡當地出產的珍珠。

進入明朝,中國與蘇祿的關係更加密切。明成祖時期,屢次派出使者出訪亞,非諸國,蘇祿也是其中之一。由於明朝使臣到達當地國家後,禮尚往來,許多國家也派出使者回訪。永樂七年(1409),鄭和船隊到達蘇祿,使蘇祿國王們很受感動,決定加強與明朝的貿易。永樂十五年(1417),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答剌、西王麻哈剌叱葛剌麻丁、峒王叭都葛巴剌卜率領家屬及隨員340餘人,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友好船隊來到北京,這是歷史上兩國官方的第一次接觸,具有重要的意義,兩國政府都非常重視。經兩個月的航程,蘇祿代表團到達北京。蘇祿王帶來了金縷表文和珍珠、寶石、玳瑁等貴重禮品,明成祖特別高興,他沒想到蘇祿國王會親自來朝貢,而且帶來了這麼多的寶貝,遂隆重設宴款待,還回贈豐厚的禮品給蘇祿王。據史書記載,當時成祖“賜印誥、襲衣、冠帶及鞍馬、儀仗器物,其從者亦賜冠帶有差”。回贈禮品尚嫌不夠,還給三國國王加封,以示友好。

蘇祿三王在北京訪問了27天,臨行前再次拜見明成祖。成祖又向三王各賜金鑲玉帶一條,黃金100兩,白金2000兩,羅錦文綺200匹,絹300匹,鈔1萬錠,錢3000貫,金繡蟒衣、麒麟衣各一襲,其他隨從人員也得到了相應的恩賜,並命令宦官護送蘇祿使團從水路透過運河南下回國。

永樂十五年九月十三日,使團行至山東德州時,蘇祿東王不幸病逝。《明史·外國列傳》雲:“舟次德州,遭疾歿。”成祖聞訃,不勝痛悼,馬上命禮部郎中陳士啟前往祭奠,以王禮為東王厚葬德州,並親撰碑文,豎立墓道,賜諡號“恭定”。碑文中,成祖對東王評價極高,說:“人孰無死,若王光榮被其國家,慶澤流於後人,名聲昭於史冊,永世而不磨,可謂得其所歸矣。”

蘇祿國東王墓

葬了東王后,明成祖又敕諭東王長子都麻含襲爵,為蘇祿東王,與其他二王一起回國,留下王妃葛本寧等和東王第二子安都祿、第三子溫哈剌及侍從10人守墓,滿三年後回國。永樂二十一年,王妃叭都葛蘇性等在守墓滿6年後回國,王妃葛本寧和二子均不願返回蘇祿,遂長期留在德州,居住在王墓的周圍,死後葬在國王陵墓附近。在王墓所在地區漸漸形成了一個有菲律賓血統的溫、安二姓的村莊,清朝雍正年間加入了中國國籍。

永樂十八年(1420),蘇祿國西王曾遣使入貢。第二年,東王母派遣王叔叭都加蘇里來訪問並且祭掃東王之墓。此後蘇祿國不斷派使臣來訪,每次來都向明朝贈送大量寶貝,明朝也回贈禮品。崇禎年間,明政府在蘇祿王基的西南修建了一座清真寺,供守墓人禮拜。清雍正十一年(1735),蘇祿國王請求清政府對東王墓進行修理,清政府同意了蘇祿王的要求,下令山東巡撫和德州地方官,“清查蘇祿國王墓址,所有神道、享亭、牌坊等項,修飾整理”。

蘇祿王墓在新中國成立後不斷得到維護和整修,現存王墓墓冢高4米餘,圓形墓基,青石砌護,墓碑題“故蘇祿國恭定王墓”。整個王墓陵園包括牌樓、御碑、神道石刻群、享殿、東西配殿等,陵園西南仍有伊斯蘭教的清真寺,陵園東南有東王王妃墓和王子墓。

蘇祿東王墓

一座完好的王墓,深切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對這位託葬中華大地的友好使者的悼念,它是中國和菲律賓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見證。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一個造反者的札記——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