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風不止,事態的發展已經超出了朕能掌控的範圍。
大西大順二年,十月,清廷招撫朕的詔書到了,其詔雲:
“明祚衰微,臣奸政舛,人心瓦解,國祚淪亡。今天下一統,率土臣民,皆朕赤子。張獻忠前此擾亂,皆明朝之事,因遠在一隅,未聞朕撫綏招徠之旨,是以歸順稽遲。朕洞見此情,故於遣發大軍之前,特先遺官賁詔招諭······不早迎降,大軍即至,悔之無及!茲特詔諭,想宜知悉。”
這篇詔書軟硬兼施、霸氣側漏,但朕也不是嚇大的,你滿清乃化外之地的蠻夷之族,牛什麼!朕對其招撫置之不理。
川外,有清軍的步步緊逼,川內,有前明餘孽的反叛攻擊,朕此時處境很艱難。朕深感不安,朕敏銳地意識到局勢已經非常不利於大西。
得知清軍主力正在南下追擊大順軍,朕打算趁這個機會率軍出川,進入陝西,佔領敵後,如此可擺脫困境,也可支援一下大順軍,或許還可以逆轉天下大勢。
臨行前,一陣莫名的悲情湧上心頭,朕對著義子可望說了一番話:
“朕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為人所擒,汝終為世子矣······朕死,爾即歸明,不可為不義。”
朕的意思很明確,朕與清軍一戰,若不測,義子可望、定國等要帶領大西軍堅持抗清,放下過去的恩怨,積極尋求與南方的明廷合作,不能幹投靠外族這樣的不義之事。
大西大順三年,七月,朕放棄成都,令四將軍各領兵十多萬北走,駐紮在西充,共有五六十萬之眾,真是旌旗蔽野,聲勢浩大,朕目睹大西軍的雄姿,思緒飄飛,從陝西舉事到中原征戰,再到威震江南、佔據湖廣,最後入川建國,朕率兄弟們一路搏殺的經歷不覺地在腦海中一一浮現······
十一月二十七日,探子向朕報告清兵已到,盤古啊、軒轅啊、伏羲啊,朕不信清兵這麼快就到了,一連報了幾次,朕還是不信。
與清軍一戰,關係大西存亡,也關係身後這數百萬巴蜀百姓的安危,朕要親自前往偵探,掌握準確情況,方能率大西雄師放手一搏。
先寫到這裡。待朕勝後,再敘。
若朕敗了,呃,哎,隨滿清的狗腿子文人們怎麼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