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英制120毫米速射炮

關於甲午海戰的失敗,很多人都歸咎於清朝政府軍備建設的不足,其中一個重要觀點就是“沒有給北洋水師換裝速射炮”。由於日本聯合艦隊擁有大量速射炮,海戰中以數倍的彈藥投送量壓倒了北洋水師的火力。

因此有些人認為,如果北洋水師能夠在戰前及時換裝速射炮,那麼海戰的結局就會截然不同。然而,有些事實的真相卻更加殘酷。

吉野號巡洋艦

戰前的丁汝昌:建議花60萬兩白銀為北洋水師換速射炮

事實上,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在戰前建議,花費60萬兩白銀為北洋水師的軍艦更換速射炮。李鴻章也上過奏摺——“竭力勻湊,先購鎮、定二船快炮十二尊”,建議首先為定遠、鎮遠更換12門速射炮,花費大約30萬兩銀子。但是,這些建議在朝廷都沒有了下文,導致北洋水師只能以舊式火炮迎戰日艦的新式快炮。

在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號稱擁有數量更多的大口徑艦炮(200毫米以上)。但實際上,這些大口徑艦炮射速太慢。定遠、鎮遠的305毫米主炮,理論射速可達到1發/分鐘,但由於炮身和炮架在後座時一起移動,重新復位和瞄準要耗費大量時間,最快的實際射速也只能達到3分鐘一發炮彈。

定遠號鐵甲艦模型

即使是日本軍艦,大口徑艦炮的射速同樣悲劇。鬆島、橋立、嚴島這三艘主力艦主炮口徑達320毫米,超過了定遠和鎮遠,但大東溝海戰中竟然創造了半小時一發炮彈的最慢紀錄,幾乎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但是,日本“三景艦”卻擁有11-12門120毫米速射炮(每分鐘10發),因此形成了密集的火力,對北洋軍艦造成了大量殺傷。其他日本軍艦也多數裝備了速射炮,導致北洋各艦中彈數量比日艦要高出一個數量級。

浪速號巡洋艦

值得深思的視角:日本最強巡洋艦中的兩艘竟沒裝速射炮

在大東溝海戰中,日本軍艦似乎完全依靠速射炮打贏了戰鬥,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第一遊擊隊的四艘精銳巡洋艦,其中的“浪速”和“高千穗”並沒有裝備速射炮。儘管如此,“浪速”和“高千穗”卻依然是對北洋威脅最大的日艦,直接導致了“超勇”、“經遠”的沉沒。

從這個視角來看,北洋水師相對於日本聯合艦隊的另一個嚴重弱項,似乎被長期忽視了。

浪速號炮位示意圖

以“浪速”號來看,該艦排水量為3709噸,最大航速18節,主炮為2門260毫米克虜伯炮,副炮為6門150毫米克虜伯炮。“浪速”號的260毫米速射炮,在中日雙方軍艦中是射程最遠的,有效射程12200米,大大優於“定遠”的305毫米炮(射程7800米)和“鬆島”的320毫米炮(射程8000米)。這種火炮,在“平遠”號上也安裝了一門,並且命中過“鬆島”號。

然而,真正體現“浪速”號實力的武器卻長期被人忽視了,被日艦速射炮的光芒所掩蓋,那就是“浪速”號的6門150毫米1880式克虜伯炮。

德制1880式150毫米克虜伯炮

1880式150毫米克虜伯炮:揭開中日軍艦的真正差距

如果看不出“浪速”號這六門150毫米克虜伯炮的玄妙,那麼我們對比同樣建造於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的“致遠”號就可以看出來一些東西。

“致遠”號雖然建造時間比“浪速”號晚,而且設計師也是同一位,但排水量僅2300噸,航速為18.5節。該艦主炮為2+1門210毫米克虜伯艦炮,副炮為2門150毫米阿姆斯特朗艦炮。另外,同時建造於德國的“經遠”號,排水量為2900噸,航速15.5節,主炮為2門210毫米克虜伯艦炮,副炮為2門1880年式150毫米克虜伯艦炮。

也就是說,較早建造的“浪速”號和“高千穗”號,擁有一共12門150毫米口徑副炮。而更晚建造的北洋水師“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艦一共才8門150毫米副炮。兩艘日本巡洋艦,在副炮火力上竟然超過了四艘中國巡洋艦50%!

致遠號模型

其實,北洋水師不僅是這四艘巡洋艦,其他主力艦的副炮火力也嚴重不足,而且巧合的是,採用的基本都是1880年式150毫米克虜伯炮。比如,“定遠”和“鎮遠”,副炮只有2門150毫米克虜伯炮;“濟遠”艦,有一門150毫米克虜伯炮作為後主炮,沒有其他大口徑副炮;“平遠”艦,副炮也是2門150毫米克虜伯炮。至於“超勇”和“揚威”,火炮則是更老式的型號。

綜上所述,北洋水師作為主力副炮的1880年式150毫米克虜伯炮,全部加一起才15門!再往下,北洋水師各艦還有若干75毫米、47毫米副炮,但在海戰中並不能發揮明顯作用。

與之相比,日本僅“浪速”號和“高千穗”號就有12門同類火炮,雖然射速也不快(1發/分鐘),但憑藉火炮數量多,依然能造成巨大威脅。如果再加上其他日艦70餘門152毫米、120毫米速射炮(鬆島號12門、嚴島號11門、橋立號11門、千代田10門、吉野號12門、秋津州號10門、赤城號4門,西京丸號1門),日艦就形成了巨大的彈藥投放速度優勢。

1880式150毫米克虜伯炮

北洋水師的這個弱點,在十年前就種下了

那麼,如果北洋水師在戰前換裝速射炮,是否能夠抵消掉日方的火力優勢?答案只能說是有限。

根本原因仍然是副炮的不足,北洋水師的軍艦設計過於追求廉價,多數軍艦噸位不足,只能保證主炮的空間,而犧牲了副炮的空間。不“致遠”和“經遠”只有側舷兩座副炮炮位,甚至連7000噸的“定遠”和“鎮遠”也只能在首尾安裝區區兩門副炮。即使換裝速射炮,艦體能夠提供的炮位空間也不足。

鬆島號海防艦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李鴻章和丁汝昌的計劃看出,“定遠”和“鎮遠”換裝速射炮只能給每艦配備6門,估計是首尾各1門,加上側舷4門,火力只有“鬆島”號的一半。丁汝昌計劃耗資60萬兩白銀,估計換裝24門速射炮,刨去“定遠”和“鎮遠”的12門,其他諸如“致遠”、“靖遠”、“經遠”、“來遠”、“濟遠”和“平遠”,正好每艦配置2門速射炮,剛好替換150毫米克虜伯炮的炮位。相比之下,日本較弱的“千代田”號都配有10門120毫米速射炮。可見,即使北洋水師順利在戰前換裝速射炮,有限的炮位也只能拿出30門速射炮(加上廣甲、廣乙、廣丙三艦已安裝的各2門120毫米速射炮),與日本聯合艦隊的70多門速射炮和12門150毫米克虜伯炮相比,只能達到三成多的火力,仍然是巨大的劣勢。這種樂觀情況下的大東溝海戰,北洋水師被日方火力碾壓依然不可避免,只是增加了一些翻盤機會而已。

日本繪畫《黃海海戰》

為什麼會是這種情況?關鍵原因,還是清政府在外購軍艦時過於小氣,主力軍艦無一不是特價產品品和縮水產品。軍艦價格便宜,不得不伴隨著就是噸位的縮減,導致了艦體無法容納更多的副炮炮位。

“浪速”和“致遠”就是典型,兩者都是甲午戰爭十年前設計的。“浪速”號在建造之初就被讚譽為當時世界最強的巡洋艦。“致遠”號作為相同船廠的後繼建造艦,設計師還是同一個人,卻因為預算不足,大大縮減了噸位,直接導致了實戰戰績的巨大差距。(作者:陶慕劍)

最新評論
  • 1 #

    所以說買東西還是貴的好,除了貴之外都是優點,要就買旗艦產品

  • 2 #

    305毫米克虜伯主炮標準射速3分鐘一發,海戰實際射速,6分一發。因為備50發炮彈,就打了5個多小時才剛打完,而且8門炮,一共400發炮彈,只鎮遠剩了18發,才命中了幾發,命中率2%。150毫米炮標準射速1分鐘一發,北洋水師這邊備彈150發,以致遠為例,打了3多個小時就沒炮彈,致遠雖然是英國阿姆斯特朗152米榴彈炮,射速與克虜伯1880式150毫米炮應該是差不多。

  • 3 #

    沒說到重點,北洋沒有下瀨火藥,也沒有穿甲爆破彈,還有除了定遠鎮遠以外其餘戰艦噸位太小裝甲帶不夠!超勇楊威兩艦又老又破!

  • 4 #

    赤城和廣甲無速射炮。北洋最大的問題是無彈底引信炮彈。

  • 5 #

    大清不是武器就能贏的,二戰前決定海戰的都是大炮的口徑,就像現在打仗難道打仗只決定於某一種武器麼?

  • 6 #

    落後的架退炮輸給新生代的管退炮

  • 7 #

    就是換裝了速射炮,也不可能以側舷對敵,放棄一半主炮火力。而且定遠,鎮遠接單的是德國伏爾鏘船廠,當時德國為了接這個單子,所有把造價壓的很低,但兩艦要求太高,主炮射角要求很大,所以側舷無法安裝副炮,否則會影響主炮朝後射擊的視角。所以只在艦首,航尾各放了一門150毫米克虜伯炮。是設計的原因,要求主炮達到270度視角,炮管25倍徑,為了不碰到上層建築,射程不足,305炮穿深不如260炮,甚至是不如210炮。而其他產品,從德國購買的另兩艘艦,你說的為了省錢而省錢是對的,噸位,火力都驟減,之前的鐵甲艦被砍成了裝甲巡洋艦。在海在中發揮主要作用的,就是120,150毫米中口徑火炮,而北洋水師這邊太少了。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為何古代女子壽命不長?看化妝粉的材料,一下知道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