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一統江山,主要是因為秦改革成功,實力高於六國,但同時,為嬴政建功立業的將軍,也不能忽略。
秦的將軍當中,著名的當屬王翦、王賁父子,蒙武蒙恬父子,李信、章邯幾人。
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降於劉邦,秦始皇想要千世萬世的繼承江山,但沒想到只是一統天下的14年後,美夢就已經破滅。
那麼項羽劉邦伐秦,除了章邯之外,其他名將何在?
王翦、王賁父子王翦不僅是個驍勇善戰的將軍,還是是個聰明的將軍,他讓嬴政感覺不到絲毫的功高蓋主。
王翦、王賁父子是秦統一六國不可忽視的功臣,趙魏齊楚燕五個國家都是他們父子帶兵滅的。這種戰績,換成是朱元璋早把他們滅了,但是嬴政不會,因為他們不會威脅到自己。王翦在滅了一個國家後,立刻把兵權交給嬴政,並且表示自己老了,不能再戰。、
《史記》記載:於是王翦將兵六十萬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請美田宅園池甚眾。始皇曰:“將軍行矣,何憂貧乎?”王翦曰:“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始皇大笑。
王翦滅楚國之後,不要官位也不要權力,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是個打工人,打工人只需要乾飯,乾飯就是要錢,所以皇帝給我錢就好,王翦不要權力。當然自己吃飽還不夠,還要孫子也留一些飯,所以除了要錢還要田,秦始皇當然高興,這麼容易滿足的將軍,滿足王翦的要求。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王翦決定回家種田,不要兵不要權,只要種田,種田就有糧食,有糧食就能幹飯。王翦是最優秀的打工人,而他的兒子王賁被封為通武侯,後面再史料消失了,估計也是回家種田。秦二世時期,兩位老將軍料想也是離開人世。
但他們還有後代,王翦的孫子王離在秦末出現過,但是在鉅鹿之戰當中,被項羽殺了,比起他老子和他爺爺,差得遠了。
蒙武、蒙恬父子蒙武是老將蒙驁之子,說起來是秦國功臣之後的將軍,曾經擔任王翦副將,攻打楚國,帶兵擊殺楚國大將項燕,俘虜楚國國君,滅楚之戰立下大功。但蒙武最後就突然消失,史料沒有一個合理的答案,大概是秦始皇還在世的時候,他已經去世,因為他的兒子蒙恬再秦始皇去世之前就挑大樑,在邊疆抗擊匈奴。
蒙恬在滅齊當中立下大功。後來長期抗擊匈奴,在河套以南的地區設立34個縣,且肩負將趙國、燕國、秦國長城連為一體的重任。但是蒙恬不像王翦一樣可以安享晚年。
李斯和趙高的沙丘之變,把胡亥扶上皇位,胡亥一上臺就賜死扶蘇,扶蘇黨的蒙恬也在扶蘇死後,服藥自殺。
《史記》記載: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塹萬餘裡,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藥自殺。
蒙家後面也有幾位將領,但胡亥直接把蒙家抄家,自然沒留下將領抗擊項羽劉邦。
打下手的李信李信是後起之秀,一直充當王翦的輔助的角色。
攻打趙國的時候,王翦的主力帶幾十萬人馬從漳水、鄴城攻打趙軍,而李信則從太原、雲中出兵,配合王翦的行動,最終滅亡趙國。
攻打燕國的時候,李信雖然拿下燕太子丹的人頭,但實際上是負責追趕殘兵。
到了滅楚的時候,李信就有點飄了,王翦要60萬大軍打仗,他只需要20萬大軍,結果打不過楚國大將項燕,最後還是讓王翦出兵。
《史記》記載:始皇以為賢勇。於是始皇問李信:“吾欲攻取荊,於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曰:“不過用二十萬人。”始皇問王翦,王翦曰:“非六十萬人不可。”始皇曰:“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將二十萬南伐荊。
之後就算是在攻打燕國和齊國當中都立過功,但李信再也沒有獨當一面,率領大軍的機會,再後來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應該是不受重用。
項羽劉邦攻打秦國的時候,這些名將都退出戰場,後期只有章邯勉強稱得上名將,但章邯的戰績可比不上這些名將。
如果將軍還在,可能秦國還不會如此短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