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鎮)在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即位之後,尊祖母、明仁宗誠孝皇后張氏為太皇太后。
須知,明宣宗朱瞻基是在38歲時崩逝的,當日,朱祁鎮登基之時,年僅9歲。
早在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朱祁鎮出生四個月時,他就已經被立為皇太子了。
儘管如此,朱瞻基死後,宮中還是議論紛紛,訛傳朝廷要召襄王來即皇帝位。
這位襄王,就是襄憲王朱瞻墡。他是明仁宗朱高熾的第五子,生母就是誠孝皇后張氏。
聽到相關傳言之後,為了穩定眾心,太后傳下懿旨,召見諸位在朝的大臣,會集於乾清宮。
面對諸臣,太后指著太子朱祁鎮哭泣道:
“這就是新天子!”
群臣聽言,跪地山呼萬歲。
這樣,那些虛浮無椐的傳言才得以止息。
猜想,所謂的訛傳,並不見得就是空穴來風,人心難測,宮廷複雜,權力爭鬥暗潮洶湧,關於襄王接位的傳言,是否是有心人私下運作、放話帶風向也未可知。
因為新天子年幼,就有大臣提議,請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太皇太后說是:
“不能破壞祖宗的法度!當務之急,是要全部罷除一切並不緊要的繁冗事務。”
此後,太皇太后時時勸勉皇帝要潛心向學、要將政務委任給朝廷的股肱大臣處置辦理。
就是因為這樣,雖然宦官王振很受皇帝寵信,但是,因為有太皇太后在,王振都不敢專擅國家的大政,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太皇太后去世。
明英宗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太皇太后崩逝。
在太皇太后病重之時,她曾召楊士奇、楊溥入內,讓中官詢問他們,國家還有什麼大事沒有辦理。
當時,楊士奇回覆三事:
一是說,建庶人[聯絡上下文,因言及修實錄,當指建文帝朱允炆;又朱棣奪權後,建文帝少子朱文圭時年二歲,幽禁鳳陽,稱“建庶人”,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始獲釋。]雖然已經亡故,但是,還是應當修撰其實錄;
二是說,太宗(即朱棣,初諡太宗,後諡成祖)曾下詔,凡是有人收納方孝孺等人的遺世之作,均處以死刑,這個禁令,應當解除;
第三條,還沒來得及上奏,太皇太后就崩逝了。
太皇太后遺詔,勉勵大臣要盡力輔佐皇帝,惇行仁政,其言辭諄厚篤實。
太皇太后去世後,明英宗上太皇太后尊諡為:
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后。
合葬明仁宗獻陵,祔於太廟。
(本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