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賈誼之言壯哉至極,也就有了歷史對於始皇最霸氣的評價“千古一帝”。

別急,對始皇這樣的評價其實不多,而更多的是暴君苛政......濫用民力,甚至於出兵十萬北擊匈奴也能被批為“貪外虛內”(漢武卻因此功蓋千古)

好在如今對於秦皇大部分人已經有了些改觀,這也得益於電視劇的輔助,雖然這類電視劇往往將歷史過度戲劇化,但!至少大部分人都已經肯定了秦皇的功績而並非如同尷尬的劉邦,盡言秦之陋病。

秦贏,你這個養馬的家奴

沒錯,秦家先祖便是靠著養馬的技能方能被分封於秦,賜姓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話看來並非虛言。或許周孝王沒想到自己一次不經意的封賞卻將華夏的未來帶向了不同的方向。

歷史沒有如果,即便所謂的平行世界存在,但之於現在我們認知的這個維度,“如果”只不過是我們虛構的想象而已,無他,木已成舟

秦本偏遠,少教化,這也是為何秦會被山東六國稱之為虎狼。這與歧視偏遠山區的觀念其實別無二致。

人盡言六世(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只不過是因為自秦孝公用商鞅變法開始讓秦國從蠻夷步入了真正意義的強國,其積貧有數百年之久。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嬴政

古往今來(西漢除外,劉邦需要理由證明其得位之正)對於始皇的爭議就沒有停止過,沒辦法,功過是非皆由後人評說,改革便必然存在這爭議。

但!承前啟後是毋庸置疑的

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大一統並非諸多的諸侯國認同一君主,而是集政治、文化、文字、貨幣、度量衡等等諸多方面的同一,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廢除分封實行郡縣制,這些對於後世影響之巨大,並非西周東周能相比的。

而這些,都是出自於始皇之手,他便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其後的歷朝歷代開國之君無一不受其影響,統一的思想根植於血脈之中,沒有所謂的劃江而治、固地自守。

這就是為何我們使一個整體,而歐洲卻始終諸國林立

完美並不存在,遺憾方覺美好

秦,二世而亡,僅14年。

制度的徹底變革沒有強制的手段又何言成功?這是世界歷史上所有變革都存在的現象,而嬴政所做的舉措都是顛覆性的,甚至於對現今的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始皇或許並未想到,自己一生致力於這華夏版圖的真正一統會敗落得如此之快。何其憾也,但!這種遺憾卻能光耀千古

祖龍身死魂猶在,這或許是對這種遺憾最為貼切的註釋。

歷史本就如此

將歷史比作一件衣衫,而其上所有的點綴皆由人組成。千百年來,這衣衫之上又哪裡有完美的一筆?即便唐宗、宋祖、漢武皆有所不足,這或許就是歷史這該死的魅力。

殘缺卻又有序的點綴,方才能顯出歷史別樣的韻味。遺憾只是後人在我們瞭解一切的基礎上所做的評說,而彼時的嬴政面對的只是一片迷霧

1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丘吉爾到底是救了英國還是毀了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