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仔細盤算起來,和拿破崙有過關係的這幾位有名分的女人命運都不算悽慘。初戀黛絲蕾以平民之身當上了瑞典王后,完成了最大逆襲;約瑟芬雖然被離婚,但是在婚姻續存期受盡寵愛,生活過的很奢華,而且死的早,沒受什麼折磨;路易絲呢?根正苗紅的哈布斯堡公主,有自己的公國,在拿破崙之後再婚過兩次,兒女繞膝而亡。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瑪麗,確實算的是個命苦之人。
拿破崙的一大家子——瑪麗·瓦萊夫斯卡
拿破崙喜歡人妻的傳言,主要來自於他的兩位“摯愛”約瑟芬和瑪麗·瓦萊夫斯卡。瑪麗的家族在波蘭也算的上是名門世家,她的父親曾是波蘭戈斯騰的一任領主和總督,她的母親則來自於有名的大戶扎博羅夫斯基。只可惜,她家好像沒啥親情,在瑪麗18歲時,家族強行將她嫁給了安瑟尼斯瓦萊斯基伯爵。這個不是問題,當時外國的女子也沒啥婚姻自主權。問題是這位老頭子已經70多了。一樹梨花壓海棠後,瑪麗給老爺子生了個兒子。(什麼叫老當益壯,什麼叫寶刀不老)
瑪麗·瓦萊夫斯卡
能夠讓大家族搶著送女兒的伯爵當然挺了不起,這位老頭曾任波蘭瓦爾卡總督以及波蘭末代國王的管家,當得上是位高權重。瑪麗·瓦萊夫斯卡伯爵夫人是仰慕拿破崙的,原因很簡單波蘭長期以來深受奧地利、普魯士和俄羅斯的壓迫,這三個國家曾經三次瓜分波蘭,而拿破崙先後打敗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的聯軍,一路東進,凱歌高奏。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拿破崙成為了波蘭復國的希望,當埃勞戰役後,拿破崙進入華沙,獲得夾道歡迎。
拿破崙在埃勞戰役前線
命中註定的相遇變成為國奉獻犧牲
不管前情怎麼提要的,瑪麗·瓦萊夫斯卡和拿破崙相遇了。瑪麗肯定是非常漂亮的,不然拿破崙不會一見鍾情,不顧她已婚身份開始追求。瑪麗是個老派的女人,她不樂意。但這個時候,好像波蘭全部愛國人士都跑出來了,紛紛寫信勸導瑪麗,其中一人如此說道:“如果你是一個男人,你會把生命獻給祖國。作為女人,你可以作出其它犧牲。雖然犧牲會很痛苦,但是您必須強迫自己這樣做。”
瑪麗·瓦萊夫斯卡
不但各方勢力都來逼迫,就連瑪麗的丈夫70歲的老伯爵都來勸說。他二話不說就離了婚,心甘情願的把嬌妻讓給了拿破崙。
被所謂的正義、愛國裹挾著,瑪麗投入了拿破崙的懷抱。
痴情“波蘭妻子”的後代
拿破崙算是有情有義,他先在波蘭中部組建了華沙公國,眼見波蘭復國在我。而且這兩個人感情也不錯,就連一些軍事會議,拿破崙也會帶著瑪麗參加,可以說是形影不離了。為此,瑪麗也被人們稱作:法國皇帝的“波蘭妻子”。1810年,瑪麗給拿破崙生了一個兒子,名叫亞歷山大·科洛納·瓦萊夫斯基。至於為啥這個孩子不跟拿破崙姓,而是取了一個完全波蘭式的名字呢?是因為拿破崙決定在波蘭復國後,要立他為復興的波蘭之王。當然,這個孩子最終是沒有能當國王,但他是拿破崙最出色的兒子,非常擅長交際,言辭,曾任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外交部長。
亞歷山大·科洛納·瓦萊夫斯基
雖然強取豪奪,但不離不棄
一直戰無不勝的拿破崙終於嚐到了戰敗的滋味,1814年,拿破崙被迫在楓丹白露宮簽訂退位詔書。當拿破崙被流放至厄爾巴島的時候,約瑟芬已經去世,路易絲返回維也納,只有瑪麗一個人去安慰他。皇帝臨終回憶說,在瓦萊夫斯卡身邊的他,能得到最輕鬆最自在的時刻。
拿破崙·波拿巴
1816年,拿破崙再次遭流放,聖赫勒那島路途遙遠,瑪麗也無法再去探望。不久之後,她嫁給了德奧爾那諾伯爵,離開巴黎,搬到了列日省開始新生活。據說這位伯爵很喜歡她,對瑪麗非常好,可惜瑪麗在次年就因為難產(一說產後腎臟衰竭),留下一子後死去,死的時候只有31歲。
瑪麗·瓦萊夫斯卡
這個故事的開始源自一起強取豪奪,這個可憐的姑娘被所謂的正義和愛國脅迫著跟了拿破崙。如果非要說她是拿破崙的摯愛,我覺得有點牽強,開始的時候肯定是見色起意,後來愛有多深就不大清楚了。但瑪麗最後還是痴情地愛上了拿破崙,不管是在他春風得意的時候,還是當他流放他鄉的日子裡,瓦萊夫斯卡都痴心不改。
拿破崙之死
盤點一下,少女被嫁給70歲老頭,然後被強取豪奪,最後死在青壯年的31歲,瑪麗·瓦萊夫斯卡的確是個命苦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