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故宮,看著巍峨壯觀的三大殿,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會腦補出,影視作品中皇帝開早朝的情景。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兩朝皇帝日常辦公,處理軍政要務的”辦公“場所。可要論勤政,明朝皇帝們的總得分,可是要輸給清代的皇帝們一大截。那麼在清朝,“勤奮”的萬歲爺們會如何安排朝臣們的工作時間呢?王公大臣們到紫禁城”上班“,又會有怎樣與眾不同的規矩呢?
首先,皇帝規定的上班時間就比較令人無語,要是跟現在的作息時間比起來,可是早太多了。別看王公大臣們,平日在各自府邸可以養尊處優,但一到上朝的日子,天不亮就得起床,規規矩矩穿好工作服(朝服),然後匆匆忙忙直奔紫禁城。
從康熙皇帝開始,便給各位大員們定了“打卡“的規矩:每回上朝,都要在乾清門廣場進行“御門聽政”,也就是皇帝要聽各個部門的工作彙報。
其次,這個彙報會的時間安排和工作流程是這樣的:凌晨四點左右,皇帝要先和軍機大臣們商討國家大事、時政要務,這個時間基本上在一個小時左右;清晨五點到六點這段時間,就是其他部門的負責人,向皇帝彙報工作的時段。
古代年間的交通,即沒有私家專屬的小汽車,更不可能趕地鐵,除了步行就是馬車,北京城的城市面積可不小,官員們的住處也不可能都集中在皇宮周圍,所以說,為了趕上凌晨四點的頭波“打卡”,不因為遲到而被皇上處罰,官員們唯一的辦法就是早起。
所以說,每到上朝這天,官員們基本上凌晨兩三點鐘就得從家裡出門了,至於起床時間,大家可以按自己平時起床、洗漱、早餐的時間來往前推算,當然清朝的工作服,穿戴起來肯定比現代人要麻煩得多,得預留這部分時間。
那位說,這麼折騰還睡嘛覺?這不活受罪麼?您話還真不能這麼說,畢竟王公大臣們的領導是皇帝,這給“皇帝”打工,可是舉國上下求之不得的榮耀,普通老百姓想幹還沒機會呢,所以那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朝廷大員們,就算困得睜不開眼,也都忍著按時“上班“去。
當然到了辦公地點紫禁城,也不是大臣們想怎麼走,就能怎麼走的,必須按照規定的路線進入。
上朝的路線是這樣安排的:眾臣先來到東華門的下馬碑,武官下馬,文臣下轎或下車,開始步行。從東華門入宮,然後經文華門後,到達協和門下方的小石橋,然後向北沿內金水河走上一段路,穿過箭亭廣場之後,到達景運門,然後才能到達目的地:乾清門廣場。
遊覽過故宮的朋友們,應該會知道,這一路可真不近,一趟走下來,說是做了一次晨練也不為過,說真的,早餐不吃飽吃好,還真沒力氣走下來。
不過上班走路辛苦倒不是最難應付的,麻煩的是這一路都沒有燈,黑燈瞎火,你得深一腳淺一腳地摸黑走完。歷史上,還真發生過,下雨天在紫禁城裡摸黑趕路上朝,不留神失足跌入內金水河溺亡的悲劇。
出了這種事情,皇帝心裡也不落忍,所以就會特許一些德高望重,或者年事已高的大臣一路提燈趕路上朝。於是乎,即便在清代,去上班的路上也會有“早高峰“的情況出現。為啥?因為其他沒被允許提燈上朝的大臣們,都希望可以蹭上提燈的亮,所以就會聚集在一塊,一同走完這條路。
您要是不趕點兒到,別人可沒義務等著您,畢竟還有”大老闆“皇帝,等著開會呢,所以那會兒,半夜三更裡,在故宮裡面出現一個人在前面打著燈籠,一隊人跟在後面的場景,形成了一個大臣集體上班的“高峰時段”,那是一點都不奇怪的,細品之下,甚至多多少少還有些無可奈何的意味隱於其中。
別看皇帝面前指點江山的那些中堂、尚書們,在外面多麼耀武揚威,在史書中多麼風光無限,只要是進了紫禁城,就都得謹小慎微、如履薄冰,不僅要早早起床,忍受身體上的疲勞,還得緊繃神經,應對皇帝對政績的質詢。
這麼看來,如果把清代大臣的早上上班時間,休息狀況,還有工作壓力,與現代人做個對比的話,恐怕清朝重臣的情況要更差一些,看來在清朝,即便是國家重臣,工作狀態也未必比現代人更輕鬆,要論生活質量,或許還是現代人過得更舒坦一些。
朋友們同意我的見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