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郎官郎吏是對漢代帝王的侍從官侍郎、郎中、中郎等的統稱,通常簡稱郎官。

郎官事實上並非真正的官職,連俸祿都沒有,皇帝對其只是管吃管住而已,偶而有所賞賜。

郎官制度的目的主要在於選拔人才。其具體操作模式是從貴族子弟中挑選機敏好學者到皇帝身邊以備選用。

如漢初規定:二千石以上的官員任職3年以上,可以送子弟一人到京師為郎,叫做“任子”;擁有資產十萬錢(景帝時改為四萬錢)而又非商人的人,自備衣馬之飾,也可以候選為郎,叫做“貲選”。

這些作為郎官的青少年一般年齡都不大,大都在十四五歲到二十歲之間。在皇帝身邊一方面接受皇帝的考察,另一方面則熟悉政事,算是一種政治實習,幾年後大都能獲得官職。

事實上,郎官在戰國時已經存在,至漢代形成定製,成為漢代選拔人才的重要途經。許多朝廷重臣大將均出身郎官。西漢文臣中有公孫弘、東方朔、司馬相如等,大將則有霍去病等。

此外,東漢的曹操、袁紹等人也都是郎官出身。但由於這種人才選拔侷限於貴族官宦內部,範圍過窄,漢武帝時才開始了舉孝廉、秀才制度,將人才選拔範圍擴充套件到了全國。

舉孝廉、秀才逐漸取代郎官成為朝廷選拔人才的途徑。但郎官制度並未廢除,甚至直到清代還存在。孝廉被舉之後,並不立即授予官職,而同樣要先到皇帝身邊做郎官。

2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日本武力脅迫法國交出殖民地,獲得利益的同時也暴露自己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