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皇帝身邊做事,得有一定的才智才行,這樣才能幫助皇帝排憂解難。但也不能聰明過頭,不然給皇帝難以駕馭的感覺,這樣就很不好了。
凡是都要有分寸,而為臣的分寸則要取決於皇帝的品行和個性,稍微把握不住皇帝的心思,倒黴的就是自己。陳俊在劉秀身邊,就是屬於沒分寸的那一類。
雖然陳俊文能策劃謀略,武能上陣殺敵,但他太聰明瞭,而且又有野心。這樣的人對劉秀來說就不得不防了。
不過,劉秀還是得接納陳俊,畢竟當時劉秀出巡河北,可謂如履薄冰。當時,陳俊得以跟隨劉秀,還是他的舊.上司劉嘉推薦的。
劉嘉為人寬厚,沒那麼多野心,但有一雙慧眼。他看出陳俊擔得起大事,便將其推薦給他認為同樣能做大事的劉秀。
陳俊剛到劉秀身邊的時候,並不被看好,只擔任了安集掾,每天的工作就是管理軍隊的後勤。俗話說“是金子到哪兒都能發光”,很快地,在與銅馬農民起義軍作戰時,陳俊的才能就發揮出來了。
這也讓陳俊一下子躍升為強弩將軍。後來,陳俊又在五校農民起義軍突襲的情形下,下馬迎敵,短兵相接,竟然反敗為勝,追擊二十餘里,還把對方首領的首級拎了回來。
這次戰役中陳俊對劉秀可是有救命之恩的。當時劉秀遭到突擊,直接從馬上掉了下來,若不是陳俊英勇殺敵,恐怕就沒有日後的東漢王朝了。面對自己的救命恩人,劉秀不禁慨嘆道:“戰將盡如是,豈有憂哉!”
在劉秀對陳俊大加讚賞之時,陳俊不但沒有見好就收,反而更急於藉此機會立功爭名,以穩固自己的地位。
於是,當陳俊看到五校農民起義軍進入漁陽地界時,便對劉秀說:“宜令輕騎出賊前,使百姓各自堅壁,以絕其食,可不戰而殄也。”
短短几句話,陳俊就切中要害地道出了當時的形勢。劉秀聽了陳俊的計劃,雖然應允了陳俊的建議,但在心裡對陳俊多了點防備。
陳俊那看似簡單的計謀,實際上完全展現出他的聰明才智,能想出如此對策必然對野戰非常擅長。陳俊心思之深,劉秀在折服讚歎的同時,開始擔心這個人會取代自己。
最後,劉秀採納了陳俊的計策,並命他親自帶隊繞到農民起義軍前面。若看到百姓堅壁清野就命令他們堅守抵抗,若看到百姓放鬆警惕就直接搶走他們的糧食。
等到打到漁陽的時候,五校農民起義軍發現根本無法從百姓這裡拿到所需的補給品,沒了物資供應,劉秀不費兵卒,就看到五校農民軍自己解散了。
這次因為陳俊獻計,劉秀大獲成功,他當眾誇獎陳俊說:“困此虜者,將軍策也。”劉秀作為領軍將領,卻承認自己不如手下。令劉秀不放心的是,在兩次戰爭中,雖然陳俊都立了大功,但他對陳俊好像越來越無法看透。
陳俊為劉秀做事,他卻給劉秀一種無法控制的感覺。這對陳俊來說非常致命,劉秀想要維護自己的統治,寧願身邊的人愚鈍一點也不願身邊有個自己無法揣測的人。
後來,當劉秀建立東漢以後,雖然陳俊升官封侯一樣沒少,但劉秀再也沒給他單獨領兵的機會。等到大敗張步後,陳俊的威名更是名揚全國。
到了陳俊被封為琅琊太守去琅琊平亂時,當地的盜賊們一聽到陳俊的名字,就自動解散了。
公元23年,陳俊去世,可惜有大司馬之才的陳俊一生都沒被重用。他算是被自己的聰明耽誤了。
好了,本期的古史講到這裡就結束了,承蒙關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