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美國算是被迫提前捲入二戰,但是二戰前期的數月時間,盟國在亞太地區的表現並不理想。以美國等國為代表的部隊,不是日軍的對手,被打得狼狽不堪。以武士道精神、誓死效忠、寧可戰死不做俘虜等思想武裝的日軍瘋狂至極,以風捲殘雲之勢,迅速攻破了盟軍在中、東南亞諸國的防線,佔領了香港、威克島、馬來西亞、荷屬東印度群島等大片疆域。美國遠東軍司令部司令麥克阿瑟將軍被日軍打得是損兵折將,不堪受辱,幾乎要舉起老爹留給他的那把槍自殺。後來美國見情況不妙,擔心麥克阿瑟因兵敗成為日軍的俘虜,於是總統羅斯福緊急調離麥克阿瑟,令其躲避澳大利亞。

麥克阿瑟的陣前撤離,不管美國處於什麼目的,直接結果是導致在戰場的大批美軍和盟軍,失敗得更快更徹底,投降者眾,多達數十萬,單美軍就多達十來萬。

那麼接下來就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對待這些戰俘。別國且不說,單從美日關係而言,兩國之前無仇,且美國曾有恩於日本。那麼日本應該善待美國戰俘,至少不至於進行可怕的虐待。

但是事實卻令人意外,日軍對待美國戰俘的態度,暴露了日本人的民族極端(以至於如同變態)心理特徵——正如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在戰後研究日本的最傑出的專著《菊與刀》(此書也被譽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典範之作,破解日本人的矛盾的複雜性格特點的代表之作)中所說:

魯思·本尼迪克特

“在日本人眼裡,那些成為戰俘的美國人,僅是投降這一事實就夠可恥的了。即使沒有受傷、瘧疾、痢疾使他們從‘健康人’中除名,他們也已經是‘廢物’了……投降可恥的思想深深根植於日本人的意識……(日軍)以為美軍(在亞太戰場)一定會和日軍一樣頑抗到底的(但二戰初期亞太戰場的大部分美軍部隊基本最後都選擇了投降),日軍對於美國人不恥於成為戰俘這一事實難以接受。”

魯思·本尼迪克特

也正是兩種文化差異,或者說美國人不瞭解日本人的心理訴求,故而以為既然打不過那就投降,雖為戰俘,但畢竟生命才是第一位的,活著才是硬道理。可是日軍卻不這樣想,因為日本軍隊奉行的是“要麼戰勝、要麼戰死”的態度,所以在日軍看來,只有如同他們一樣的軍人才值得尊重。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大批美軍(包括盟國)投降後,戰俘數十萬,如何對待美軍(包括盟國)戰俘?日軍方面從高層到基層,都基本在貫徹一個政策,便是日本的戰爭狂人第40任首相東條英機之指令:作為戰俘活著將不會獲得任何尊嚴!

戰爭狂人東條英機

日軍軍方,在各戰俘營,都在貫徹這一思想,但對待美軍戰俘的實際操作中,可謂是花樣百出,手段之極端,也是令人匪夷所思,手段之殘忍,更是令人咂舌。有關這些情況,後來被諸多研究二戰的歷史學家公之於眾。

日軍對待美軍戰俘之殘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肉體摧殘。

肉體摧殘包括單個和集體。

摧殘方式除了毆打,還包括殘殺。

比如在關島,1941年12月,日軍攻佔關島,美軍僅僅抵抗了20分鐘便舉起白旗。後來這批美國戰俘被押上船,關島總督、美軍關島守備司令唐納德·吉爾斯向日軍解釋投降之原因,被日軍指揮官揮手抽了一個大嘴巴,鮮血流了出來,掛在美軍司令官的嘴角。接著,日軍指揮官對美軍軍官及戰俘說了一句話:

“你和你的手下,由於懦弱無能才投降,我們會用相應的待遇招待你們,你們會得到人類身體能夠承受的所有懲罰。”

接著,這批美軍戰俘被要求離開甲板,實際上是被日軍的槍托趕下甲板。在甲板下面,沒有廁所,也無通風設施,說白了,就是一個封閉的囚牢。在這個“囚牢”裡,有4層架子,每層架子之間的距離非常小。但是日軍看守要求美軍戰俘一排8人,躺進去。戰俘們每天只有一次機會能上甲板活動,但是時間非常有限和短暫。

飯菜是裝在一個桶裡,從甲板上吊下來。但是給戰俘提供的飯菜,在戰俘的回憶裡,他們用了一個比喻,說那是“一桶桶泔水”。

這種待遇,在美軍戰俘的待遇裡,算是好的。比如威克島的戰俘,要慘得多!1941年12月,日軍攻佔威克島,美軍投降。

日軍對待美軍戰俘,先是掠奪了美軍戰俘所有有價值的東西,然後將其衣服扒光,四肢捆綁。後來,美軍戰俘被驅趕上船,送往日本。上船後,船上的日軍見美軍戰俘身上的財物都被掠奪一空,沒有東西可以索取,就非常惱火,先把他們進行了一頓暴揍。其後,日軍看守令美軍戰俘靜坐,在距離目的地長達15個日夜裡,如果有人敢活動便會遭受毒打。因為沒有水喝,一些美軍戰俘就偷偷趁日軍看守不注意,用舌頭舔鋼製船艙壁上的水汽。因此,大多數人兩週竟沒上廁所大便。

實際上,更糟糕的是,許多戰俘得了瘧疾,不但自己搞得渾身惡臭,連整個貨倉都成了汙穢之地。關押美軍戰俘的貨倉,基本成了一個公共廁所。

如果這算是虐待的話,那麼還有比這更殘忍的,那便是屠殺。

同樣是威克島美軍戰俘,被送到橫濱後,其中弗蘭克林、蘭伯特、岡薩雷斯、漢納姆、拜雷5名美軍戰俘被帶到甲板上。日軍齋藤敏雄指揮官站在一個貨箱上,對他們五人宣讀審判書:

“現在以復仇之名將你們處死。”

接著,他們被踢跪在地,他們五人每人身後都站著一名日軍士兵,也可以說是劊子手,如同中國古代行刑的場景。

日軍士兵抽出軍刀,對著美軍戰俘的脖頸用力砍去,一個接一個,五名美軍戰俘全部被處決完後,周圍的上百名日軍一起鼓掌,晚上他們一起慶祝。在日軍的笑聲中和碰酒杯的聲音中,白天被處決的5名美軍戰俘的屍體被拋入大海。

第二是日軍利用踐踏美國戰俘人格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

美軍戰俘落入日軍手裡後,他們正如前面所言,不但要讓美軍戰俘承受人類之極限,還要讓這些戰俘發揮其最大的用處。

其中比較有意思、有代表的一個例子發生在1942年。

“毀滅朝鮮人對(英國和)美國的崇敬和羨慕……讓他們(朝鮮人)對我軍的勝利建立充分的信心……”

日軍在5月份,安排了一批美軍戰俘1000名(還有1000名英軍戰俘),從新加坡開往朝鮮,途徑多地和不斷停留,在9月22日,抵達朝鮮釜山。接受完體檢之後,日軍開始安排美軍戰俘遊行。

在日軍的宣傳動員之下,大街兩旁站滿了朝鮮居民。

美軍戰俘(還有英軍)按照日軍要求排成4排,手腳帶著鐐銬,穿著破衣爛衫,跟在日軍軍官後面。日軍軍官騎著高頭大馬,負責守衛的日軍走在戰俘的兩側。

就這樣,美軍戰俘如同奴隸,在朝鮮釜山的大街上游街。

當時烈日炎炎,異常酷熱,美軍戰俘走得精疲力盡,但是依然不能停歇,而且一走就是一天。

如果路過朝鮮的學校,日軍軍官就會引領美軍戰俘來到學校的操場上,讓戰俘老老實實呆在那裡,接受朝鮮小孩們的惡搞,比如吐口水、扔石子等。

日軍對“美軍戰俘遊街的表演”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滿意,所以以後在其它地區也有效仿和執行。但是這種公開羞辱美軍戰俘的行為,卻對美軍戰俘造成了重大的心理傷害。等於是嚴格貫徹了東條英機的那個中心思想——戰俘活著必然失去尊嚴。

第三是進行奴隸般的勞力壓榨。

有關這方面的情況,比較突出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把美軍戰俘送往日本本土的工廠,做超負荷的勞工,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2個小時以上,實際上美軍戰俘24小時的時間裡休息的時間不會超過8個小時,他們主要為日軍制造軍需物資等。許多美軍戰俘,因帶病工作,在飢寒交迫中病死在了日本。

一種是把美軍戰俘送往日軍佔領地,為日軍修築工事等,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修築緬泰鐵路,該鐵路又被稱之為死亡鐵路。該工程浩大,美軍戰俘的死亡數量最多最密集。

結語:今日之人,若不瞭解二戰美軍戰俘的情況,斷斷是不會想到不可一世的美軍也曾有過如此不堪而悲慘的歷史。美日複雜的歷史關係,更是令人在回看歷史的時候,總是不由唏噓感嘆不已。

然拋開國籍不說,無論任何歷史時期,戰爭總是伴隨著死亡、災難,都是人們不願看到的,所以唯願和平之鴿永遠翱翔在人類的天空。

參考資料:《二戰史》。

1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日本關東軍歷任司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