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5年,魏王假投降,至此,三晉全部滅亡。秦王政將矛頭轉南指向楚國,發兵之前,秦王政在為派多少兵力與主將人選而發愁。首先召見十分信賴的青年將領李信,問道:“如果由你領兵伐楚,需要多少人馬?”李信回答說:“二十萬足矣。”秦王政又召見王翦,問了同樣的問題,王翦回答說:“非六十萬大軍不可。”秦王政心想:看來王老將軍真的老了,如今都變得膽怯了。於是便任命李信為主將,率領二十萬秦軍,南下攻打楚國。王翦的建議未被採納,便告老還鄉,稱病不出。
李信與蒙恬兵分兩路,蒙恬攻打寢邑,李信則率軍攻打平輿,攻破平輿後,李信一路高歌猛進,順利奪取楚國都城鄢郢。率軍繼續前進,欲與蒙恬在城父會合。
李信連戰連捷,對楚軍放鬆了警惕,沒有注意到項燕正率領楚軍悄悄尾隨。楚軍跟了三天三夜,最終找準機會發動突襲,一舉擊潰毫無防備的秦軍。
秦王政聽到奏報,非常惱怒,後悔沒有聽王翦的建議,立即乘車趕到頻陽,親自向王翦表達歉意,王翦先是推辭說:“老臣年老體衰,大王您還是另擇良將吧。”秦王政繼續道歉,王翦又說:“如果大王您堅持要我出征,我還是一樣的要求,非六十萬大軍不可。”秦王政說:“就依將軍的謀劃。”
六十萬大軍,幾乎是秦國全部兵力。大軍出征前,秦王政親自為王翦送行,王翦趁機請求賜予田地,說是為子孫積攢產業,出征後,王翦又連續五次派使者向秦王政請求封賞。其實,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王翦深知秦王政生性多疑,現在全國之軍盡在他手,討要封賞表現出貪戀財產的樣子反而會打消秦王政的猜忌之心。
楚國得知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前來,也召集全國兵力,由項燕統領,迎擊秦軍。王翦抵達平輿後,採取深溝高壘的守勢,楚軍屢次挑釁,秦軍始終固守不出。王翦讓士兵們天天訓練休整,為他們提供上等飲食,並且與士兵們同吃同住。
楚軍見秦軍拒不出戰,便想回師都城,王翦見楚軍撤退,趁機發兵追擊,在蘄城擊敗楚軍,楚將項燕自殺。隨後,王翦乘勝追擊,消滅殘餘楚軍勢力,一舉擒獲楚王負芻(讀除),楚國滅亡。
最終,秦國先敗後勝,成功滅掉了楚國,但楚人依然暗中集結,伺機反秦,直至秦朝末期,依然流傳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而且首舉反旗的陳勝、吳廣便是以“張楚”為國號,後來的項梁、項羽叔侄也是打著楚的旗號反秦,這些都是秦國滅楚的“後遺症”。
最後大家認為秦始皇為什麼會錯用李信呢?竊以為:主要是因為在公元前226年,王翦的兒子王賁曾率軍攻打楚國,一連奪取十餘座城池,而且當時已經攻滅三晉,秦始皇對滅楚形勢過於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