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秦二世元年七月,蘄縣大澤鄉的天空中下起了傾盆大雨,並且這雨已經接連下了好幾天。

1、大澤鄉起義

一支約摸九百人的隊伍正頂著大雨,嘗試踩著這泥濘的道路艱難、緩慢地前行,可這路已經被雨水浸泡多日,每踩一步都要耗費大力氣,要想在這樣的環境下行軍無異於痴人說夢。沒過多久,他們就不得不放棄這個天真的想法了,但正因為此,大家的心情又沉重了幾分,“逾期未至按律當斬”這幾個大字不斷在他們心中浮現……

此時,他們的領頭人陳勝、吳廣兩人正為此事愁得焦頭爛額。

這些人是來自閭左(古代二十五家為一閭,閭左為貧苦人民群體)的貧民百姓,不久前朝廷徵調他們前往漁陽屯戍守邊,他們來到這大澤鄉時剛好遇上了這場大雨,隊伍不得不停下來修整。

當時大家都樂觀地認為,這雨頂多下一兩天,等雨停了,大家立刻啟程離開。誰也沒有料到,這場大雨會持續這麼久,而且還有越下越大的趨勢。

陳勝又說:“現在天下人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

一個是秦國長公子,另一個是楚國大將,二人擺在一起明顯有強烈的違和感,即便是為了獲取人氣,也顯得有些詭異,他們為何會認為自己“自稱公子扶蘇﹑項燕”,就會有很多人響應呢

2、扶蘇這杆大旗,為何要和項燕一起用?

孫子說善於營銷造勢的人,應該要主動創造或者適應利用已形成的“勢”:“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

陳勝在這個故事裡,就是善於造勢的人。

在失期當死的恐慌氣氛中,陳勝以扶蘇、項燕為切入點,一步步拉攏眾人走上了謀反的道路。在陳勝的計劃中,扶蘇和項燕是出師的“名”,但有名卻不一定能夠打動眾人,他還需要以利誘之:“公等皆失期當斬;假令毋斬,而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則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在分析大家面臨的局勢時,誇大了後果,說了句“死者要佔到十之六七”,他試圖用這種心理戰術,打消眾人的僥倖心理,好讓大家相信只有跟隨他才能把利益最大化。

能夠在歷史上留名的,都沒有簡單的人物

我們把陳勝的所作所為換一個場景來看,像不像那些打著清君側名義起兵的藩王呢?

但要注意的是,前者壓根沒有機會接觸到政治教育,而後者從出生起就會被安排系統學習相關知識,往往能夠自發領悟出這些東西的人,更彰顯出他們具備某些常人所欠缺的特質。

事實上,陳勝扯起扶蘇、項燕這兩個表面上敵對人物的旗幟,也遠比他所解釋的來得更有深意。

扶蘇素有賢名,他在民間很有聲望,陳勝打著他的名義起兵想說明三件事:

一、胡亥並不是始皇帝指定的太子,扶蘇公子才是正統繼承人,胡亥頂多算是篡位者;

二、扶蘇公子也不滿胡亥統治,現在扶蘇公子在號召民眾起義,打算從胡亥手中奪回皇位;

三、扶蘇公子同情楚人的遭遇,想要為楚人主持公道。

昔年,楚懷王被秦昭襄王騙去秦國,幽禁而死,秦楚兩國的矛盾也就變得格外尖銳,甚至於在秦國還發生過擔任重職的昌平君叛亂的事件,由此也就導致秦朝征服楚國後,對楚國的嚴厲程度是超越其它諸國的,自然楚國百姓對於秦朝的仇恨也是最深的。

所以,范增在說服項梁時,會說:“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瞭解了這一切,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陳勝的打算,會發現他顯然是想營造扶蘇和項燕聯手的假象,這樣一來無論是對胡亥統治不滿的人,還是被秦朝壓迫的楚人都能找到精神旗幟,從而壯大他的勢力

陳勝是一個很有創造力,也很有行動力的人,在資訊獲取渠道匱乏的情況下,他敢於利用資訊差,來掀起一股反秦的浪潮,不得不說他確實是一個狠人,這條路稍有不慎,可是會導致身首異處的。

27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諡號,廟號,年號,帝王叫法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