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曾經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魯濱遜漂流記(節選)》嗎?那裡面講述了一個人因為意外而流落荒島的故事,好在運氣不錯,最後他頑強地活了下來。
而類似的故事,歷史上也的確發生過不少。比如著名的巴達維亞號事件,同樣是流落荒島,但結局,可就沒那麼美好了。它帶給親歷者的,只有滿滿的絕望和恐懼。
商船“意外”沉沒“巴達維亞號”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簡稱“VOC”)1628年建造的輪船,同年10月27日首航。這次行程從荷蘭特塞爾港口出發,開往巴達維亞(現在的印尼首都雅加達),也就是公司總部的所在地。
此行的目的是從巴達維亞運回香料進行貿易。因為屬於商業活動,所以船上乘客不多,人員主要是一些水手,公司官員,士兵和官員的家屬(包括婦女,老人和兒童),總共341人。另外船上還有大量用於貿易的金銀珠寶,而且還有別的商船與其一同前往。
船先是來到了非洲的好望角,並在這裡臨時停靠和增加補給。沒想到離開後,船竟然偏離了航線,和另外幾艘船也走散了。最後在1629年6月4日,巴達維亞號在澳大利亞西海岸的霍特曼·阿布羅洛斯(Houtman Abrolhos)群島觸礁沉沒。
既然輪船毀壞並沉沒,那很明顯,人也好不到哪兒去。許多人就這樣掉入海中,並掙扎著游到附近的海島上,但這個過程裡還是有40人淹死。這時,劫後餘生的倖存者們卻沒有想到,真正恐怖的災難還在後頭。
看到這兒,你會覺得這就是場意外吧?然而還真不是。這不是意外,而是船上的人處心積慮策劃的陰謀。整場大戲和三個人有關,他們分別是—總指揮官弗朗西斯科·佩爾薩特(Francisco Pelsaert),船長阿里亞恩·雅各布斯(Ariaen Jacobsz)和小商人傑羅尼莫斯·科尼利斯(Jeronimus Cornelisz)。
而三人之間的關係那叫一個暗潮湧動。佩爾薩特和雅各布斯之前就認識並且發生過不愉快,因此都心存芥蒂;科尼利斯曾是個來自哈勒姆的破產藥劑師,害怕因為自己的異端宗教信仰被逮捕,所以選擇坐船逃離荷蘭。他與雅各布斯也認識,並且都對船上權力最大的佩爾薩特不滿,加上對船上財寶的貪慾,最後竟合謀了一個邪惡的計劃。
他們打算建立自己的隊伍,挑唆船上的人對立,接著奪船並霸佔所有財寶,最後發動叛亂,找到一個新地方建立自己的王國,開始新的生活。而船長在離開好望角後,故意駕駛船偏離航道的行為,就是為了甩開其他船的視線,以便發動叛亂,誰知意外觸礁導致了船的沉沒。
殘酷的鎮壓而來到孤島的剩餘倖存者,要想生存下去,最需要的就是食物和淡水。可糟糕的是,這裡沒有淡水,除了偶爾的鳥類和海獅,連食物也幾乎沒有。雖然從巴達維亞號的殘骸裡找到了一些食物和水,但僧多粥少,這點兒物資又能維持多久呢?
霍特曼·阿布羅洛斯群島一景
大家不能坐以待斃。於是一番商量過後,佩爾薩特和雅各布斯,部分船員,高階官員,乘客一起組隊,乘坐一艘9米長的小船去尋找淡水和食物。努力一段時間無果後,最終決定直接到巴達維亞尋求救援。
這一離開就是好幾個星期,悲劇也就此展開。佩爾薩特的小隊離開後,高級別的科尼利斯很快成為了倖存者中的首領。貪婪的他賊心不死,開始運用一系列手段鞏固自己的地位和統治。
首先,控制住所有武器,食物和可以對外尋求幫助的救援船。有了這個基礎,要想對付誰就好辦了。而要想讓上百號人臣服於他,首先要幹掉韋伯·海耶斯(Wiebbe Hayes)。因為這位年輕士兵有著很強的領導力和凝聚力,聲望很高,手下也有隊伍,所以威脅極大。
他把海耶斯和他的隊伍派到8公里外的西華勒比島(West Wallabi Island)去尋找淡水,並且不許他們攜帶武器。還承諾只要他們找到水源併發出濃煙訊號,就能得救。可實際上,尋找淡水就是個藉口,他認為那裡找不到物資,只是想把這些手無寸鐵之人遺棄,讓他們自生自滅。
西華勒比島一景
接下來就是解決人的問題。有限的島上物資養不了這麼多人,因此科尼利斯打算把人口減少到45人左右。他是怎麼做的呢?很簡單,就是展開血腥的屠殺。
他們會把部分年輕力壯者淹死,並偽造成意外;而其餘人就隨便安一個罪名(比如盜竊),再用割喉,勒死等殘忍手段殺掉。而屠殺先從小孩和老人開始,畢竟在他眼裡,這不過是群浪費糧食,又沒有戰鬥力的廢物。另外,少部分婦女則成為了性奴,供他們享樂。
在此期間,科尼利斯幾乎不親自動手(但曾經試圖毒死一個嬰兒),全由手下替他殺人。這些儈子手剛開始迫於科尼利斯的淫威,為了自保才不得已殺人,結果到了最後人性扭曲,已經把殺人當作了日常樂趣和習慣。而幾周的殘忍殺戮過後,有差不多125人在這座“人間煉獄”中不幸殞命。
正義的到來不過,正義終究會來到,而海耶斯就是那個引領正義的人。沒錯,科尼利斯算盤落空,海耶斯和他的隊伍並沒有被困死在島上,相反,他們還意外找到了水源和食物。最後他才從僥倖逃脫的倖存者口中,知道島上發生了大屠殺。
沒辦法,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海耶斯和科尼利斯兩方的戰鬥已避免不了。很快科尼利斯知道了他如今的情況,加上自己物資緊缺,需要掠奪資源,所以他向海耶斯他們發起了進攻。
然而,提前做好防禦準備的海耶斯隊伍糧草充足,士兵體力充沛,戰鬥力很強;反之科尼利斯這邊則士氣低落,補給不足,體力也差,哪是海耶斯他們的對手?幾場敗仗後科尼利斯還成為了對方的俘虜。
後來,科尼利斯的殘兵們又來了最後一次進攻,而經歷了幾場戰鬥的海耶斯隊伍也有些吃不消,被打得節節敗退,差一點就打了敗仗。好在千鈞一髮之際,離開幾十天的佩爾薩特帶著救援船回來,徹底結束了戰鬥。
接著,兩方人馬都爭先恐後跑到救援船上,打算報告這裡的情況,而誰先上船誰就能獲得話語權。還好幸運眷顧了正義一方,最後是海耶斯的人先上了船,把所有事如實稟告給了總部,沒有給科尼利斯他們顛倒黑白,胡說八道的機會。
很快,叛亂者全被抓住且承認了罪行。總部本打算把所有叛亂者帶回去審判,但是新的問題產生了。他們乘坐的薩爾達姆號(Sardam)救援船很小,如果帶上所有幸存者,叛亂者和財寶,那會有超載的危險。沒辦法,他們決定先直接在島上處決一部分人。
首先就是罪惡滔天的科尼利斯和他幾個最重要的同夥。他們被帶到附近的海豹島(Seal Island)上,然後被砍掉雙手並施以絞刑;罪行較輕的幾個被流放到澳洲大陸。而此時的澳洲大陸還未開發,這幾個人意外成為首批定居澳洲的歐洲人。
而當初的341人裡,最後只有122人活了下來。回總部接受審判的叛亂者中,5人被判處絞刑,罪行較輕者處以鞭刑,而科尼利斯的第二指揮官雅各布·彼得斯(Jacop Pietersz),因為罪行累累,被處以當時的最嚴重刑罰—車輪刑。
而船長雅各布斯在和佩爾薩特一起回到總部後,就立即因為疏忽和參與叛亂的嫌疑被逮捕,似乎餘生就在監獄過了;而看似無辜的總指揮官佩爾薩特則被沒收了財產,因為總部認為他缺乏權威的管理和妥善的安排(走之前沒有委派可信之人暫時領導),間接導致慘劇發生,負有部分責任。
韋伯·海耶斯的雕像
有人被懲罰,自然也有人獲得了嘉獎,而這個人就是海耶斯。他成為了英雄;總部為了獎勵他,晉升他為中衛,還大幅增加了薪水;手下計程車兵也升為了下士。整個結局大快人心。
事件之後巴達維亞號事件也因為這場血腥殘酷的屠殺而出名,作為航海史上最駭人聽聞的故事之一,它也成為後來各種歷史出版物繞不開的主題。而人們對事件過程和細節的瞭解,都離不開1647年總指揮官佩爾薩特日記的公開,這本日記對研究歐洲人接觸澳洲的歷史也很有價值。
佩爾薩特的日記
之後,人們在澳洲的西海岸打撈出了巴達維亞號的殘骸和各種物件,並把它放置於西澳的弗里曼特爾沉船畫廊(Shipwreck Galleries in Fremantle, Western Australia)進行展覽;另外,人們還根據17世紀的材料和工藝,耗時10年(1985-1995)製作了巴達維亞號的複製品,以紀念形式航行過幾次,現存放於荷蘭的萊利斯塔德。
巴達維亞號殘骸
巴達維亞號複製品
而英雄海耶斯,人們也為他製造了一座雕像放置於澳洲西海岸,以紀念他的英勇抗爭;後來人們還在當年的島上挖掘出了125具遇難者遺體,足以證明當時的慘烈。
看完這個故事,我只能說,在這種與世隔絕的條件下生活,遠離社會,失去一切規則和道德的束縛,人性的扭曲程度真的令人難以想象。
而同類型事件,比如安納塔漢島事件,魯榮漁事件等等,都折射出了人類心底最深處的原始慾望。而這些東西一旦失去控制,後果就會十分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