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大文豪蘇軾曾在《題西林壁》一詩中說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一個歷史人物而言,絕不是史書記載那麼簡單,雖說歷代史官基本都會秉承不偏不倚的態度記敘歷史,但也難免受到皇帝暗示,嚴格來說,歌功頌德還是要多過口誅筆伐的。另外,皇帝居於高高的廟堂之上,底層人民的聲音早已被選擇性忽略,乾隆皇帝7下江南不僅勞民傷財,而且所謂的“康乾盛世”也不盡不實,嚴格來說,這只是最後的狂歡罷了。

所謂“盛世”,是需要一個參照物的,若是在世界範圍內,中國歷史上只有文景、開元、永樂稱得上遙遙領先,而“康乾”只是關起門來一個人的“自娛自樂”。若清朝肯開啟國門,相信“盛世”二字早就自行脫落,西方世界的蓬勃發展,已經足以讓封建階級認識到差距。不得不說,除了元朝外,清朝的版圖可以說極為龐大了,可是百姓的生活又怎樣呢?既比不上漢朝百姓的豐衣足食,也比不上元朝的奔放自由(指文學),屢屢出現的文字獄極大限制了思想的進步。

到了後來,就連魯迅、梁啟超等人也忍不住對清廷大肆抨擊,而繆鳳林更是毫不留情地表示:這不過是“清室的盛世”罷了。喬治·馬戛爾尼,一個影響了中西建交的男人,在乾隆皇帝的再三要求下,他堅決不跪,結果引發了一系列交惡事件,以及後來爆發的鴉片戰爭。實際上,早在馬戛爾尼覲見乾隆皇帝之前,俄羅斯、葡萄牙的公使就已經拜見過大清皇帝了,只不過,當時接見他們的人是康熙皇帝。

清廷御用翻譯馬國賢(義大利傳教士)曾記載了這麼一件事,1720年11月,俄國公使一行90人抵達北京,此次前來,他們是受沙皇之命締結協議的。意外的是,清廷卻不管不顧,接待官員第一時間就要求俄國公使學習大清的跪拜禮。然而,公使顯然沒把這點“小事”放在心上,結果雙方就這麼在朝堂上引發了矛盾。當被要求進行跪拜時,公使明確拒絕了,他說自己代表的是皇帝,與康熙的級別一樣,不需要進行跪拜。

然而,康熙卻不賣他這個面子,他讓身邊的一個太監總管、侍從、禮部尚書、5個翻譯告訴公使,不管沙皇給了他什麼許諾,在中國必須履行跪拜禮,這是不可改變的禮儀制度,若公使堅持不以禮相待,那麼就帶著禮物回俄國吧。見氣氛有點尷尬,理藩院站了出來,他們給了俄國公使一個臺階:你先給我們行跪拜禮,等日後我們的時辰去了俄國,也以俄國的禮節參拜沙皇。

最後,俄國公使屈從了,為了完成任務拿到獎勵,他只能“抗旨不遵”、“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時光荏苒,73年後的1793年,英國的馬戛爾尼公使也率領一支艦隊抵達了大清,他這一次,是奉英女王的命令來和乾隆談生意的。為了完成任務,馬戛爾尼帶來了全英國、甚至整個歐洲最先進的科技產品,他以為乾隆必定會被震驚地無以復加。然而,他失策了,乾隆看到這些玩意直接說了一句:“爾國所貢之物,天朝原亦有之。”

於是,乾隆打開了熱河行宮的寶物庫,讓馬戛爾尼看了個夠。據《乾隆英使覲見記》記載,參觀完圓明園後,馬戛爾尼感嘆道:“吾直不知中國帝王之富力何以雄厚至此也。”實際上,乾隆根本不認識這些東西,也不知道怎麼用,展覽寶貝只是他用來震懾西方人的一種手段。於是,乾隆找人給英女王寫了一封多達976字的信,這封信現在還儲存在大英博物館,他在字裡行間盡是傲慢之意,根本瞧不上西方的科技。

然而,慘痛的事實卻證明了乾隆傲慢的後果,在他一心一意讓英國公使跪拜之時,西方世界早已完成了工業化程序,而鴉片戰爭的失利,也體現出乾隆在信中所寫是多麼荒唐可笑。

1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清世祖章皇帝福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