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公元220年,在曹操死後,曹魏並沒有就此沒落,曹操的兒子曹丕就此上位,而且曹丕的做法比曹操更加大膽,直接逼迫漢獻帝劉協讓位於他。如此一來,歷時400多年的大漢王朝便不復存在。而此時正處於事業長升階段的劉備,卻已經是坐擁西川,手底下能征善戰的大將也有,馬超、趙雲、魏延等。

說實話,此時的劉備是最有資格與曹魏一戰的!正所謂,“魏家社稷今將建,漢代江山忽已移。”,在這個緊要關頭作為“匡扶漢室的發起人”,劉備他必須要有所行動,否則豈不是打了自己的臉嗎?於是乎,劉備此時便直接稱帝了。

劉備稱帝的意思就是,要與曹魏分庭抗禮,而不是說要取漢而代之。當然了,劉備心中到底怎麼想的,恐怕就連諸葛亮也猜不透!不過,想法決定行動,在劉備稱帝之後,他做了非常大的一個決定,那就是攻打昔日的盟友孫權。

劉備為什麼要東征孫權?主動背反盟約呢?他的原因就是關羽曾經死在了東吳之手,而張飛的死也與東吳有些許關係。如此之大恨,他劉備不得不報!那麼事情真的如此嗎?答案絕非你想的那樣簡單。在《三國志/張飛傳》之中有明確的記載:“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這句話乃是劉備對三弟張飛的告誡。意思就是讓張飛要與下屬處理好關係,否則日後就有可能帶來大禍。

透過史料記載可以看出什麼呢?劉備其實還是非常擔心張飛的,害怕他因為小事與下屬鬧矛盾,還經常提醒他要善待下屬,從而避免不必要的爭鬥。但是,張飛卻沒有把劉備的話當一回事兒。劉備這個人,最拿手的就是收攏人心。當年,劉備為平原相時,有人收買刺客去刺殺劉備,但是後來刺客卻自動撤退。其原因,就是對劉備下不了手。

從這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來,劉備他的確善於收買人心,而且也具有敏銳的嗅覺。至少說,只要是在劉備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會對他忠心不二。但是張飛卻沒有把大哥劉備的話當真,這也是後來劉備聽聞張飛被殺之後,第一時間說出“噫。飛死矣”,這四個字的根本原因所在。

當然了,關羽的死劉備他是沒有料到的。因為在關羽北伐之前,劉備早已跟孫權達成戰略聯盟,雙方答應以湘水為界,互不侵犯!不過,讓劉備關羽沒有想到的是,孫權竟然在背後捅刀子。

在劉備稱帝之後,肯定是希望為關羽報仇的。畢竟,關羽跟隨自己多年,不要名,不求利。如今關羽死於東吳之手,作為大哥又怎麼可能坐視不管?但是關羽的死,就足以讓劉備催動川蜀數萬大軍勞師動眾,為其報仇嗎?

答案絕對是否定的!當時,劉備決定東征時,趙雲、諸葛亮等人多次勸解,稱到此時的大敵仍然是曹魏。如果,強攻孫權不但失去了戰略伙伴,曹魏也有可能反咬一口。到時候悔之無及,作為一國之君,劉備他難道不知道這個道理嗎?不用多說,劉備他肯定是明白這個道理的。那為何劉備還要執意發動夷陵之戰呢?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真實目的讓曹操害怕!同時也讓諸葛亮真正看清了劉備。

雖然,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曹操已經去世。但是劉備此舉足可以撼動天下,在世人看來劉備他只是在興無義之兵,為了關羽的死而大舉進攻東吳,在世人看來這或許是不值得的。但對於劉備來說,他所考慮的遠遠不至於此。除了為關羽報仇之外,劉備還有最重要的陰謀!

那麼,對於劉備來說除了給關羽報仇之外,還有什麼考慮的呢,也就是文中所說“陰謀”。其實主要有4個。

第一個:替關羽出氣,希望可以收回荊州,從而實行《隆中對》戰略。

劉備自新野起兵反曹以來,他都是在堅持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戰略。此戰略,很顯然在劉備看來是值得一用的。況且此前已經透過實踐證明了,先取荊州,再定益州這個大的線路是正確的。

然而,關羽的突然離世,直接導致《隆中對》戰略無法實施。換句話來說,就是如果以後想要攻打曹魏,那麼就只能走成都出發,經漢中,下長安。但時間成本確實太長了,對劉備來說或許只有再次奪回荊州,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實現當年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

當然了,劉備他總要找一個理由來攻打孫權。而替關羽報仇,奪回荊州,就是最好的理由。這一點在《三國志/先主傳》之中也有記載:“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畢竟劉備與關羽、張飛數十年兄弟情分,換作任何一個人也不能不聞不問。

第二個:兼併東吳,集兩國之力共同對付曹魏。

劉備這個人雖說是賣草鞋出身,但是他的戰略眼光卻是非常獨到。既然關羽已經丟掉了荊州,如果想要單純的拿回荊州肯定不太現實,怎麼辦?只要徹底打敗東吳,才算是大勝。倘若真的如此,不但可以為關羽報仇,而且蜀國的力量亦會大大的增加。如此一來,東征對於劉備來說那就是勢在必行了。

公元221年7月,劉備便讓吳班、馮習、張南,率領3萬鐵精銳進攻東吳的領地峽口,從而進佔秭歸。如果順利不出大半年,就會奪取荊州。如此一來,便可以重整荊州舊部向東吳進發而去。因為此時的東吳,周瑜、魯肅、呂蒙已經去世。或許在劉備看來,東吳已經沒有什麼名將了。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劉備才做出了這麼大膽的決定!如果真的如劉備設想,在1、2年之內打下東吳也是非常正常的。到時候,不但得了荊州,同時還拿下了江南之地。如此一來的話,劉備就可以水際並進攻取曹魏。

第三個:為後續蜀漢培養得力將才

一個國家想要長久發展,必須依靠人才。就像劉備當年一樣,正是因為有了諸葛亮、龐統、法正、張松、糜竺等人的幫助才有了後來的兩州之地。可如今自己也是60多歲的人了,那麼必須要為蜀中培養得力的干將,否則很難與曹魏相抗衡。

說到這一點,相信很多朋友也會想到,劉備在臨死之前特意提醒諸葛亮要慎用馬謖。到底什麼意思?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非常簡單了,劉備就是希望諸葛亮、包括劉禪在內,一定要重點培養人才。如果,沒有人才幫襯川蜀想要取天下就會很難。

而在夷陵之戰時,劉備並沒有動用諸葛亮、趙雲、甚至是馬超等人。而是帶了一大批二流戰將他們包括:吳班、馮習、張南、黃權、輔匡、趙融、傅肜、陳式等人。你看下,這些戰將他們有幾個人是非常出名的。除了他們之位,劉備還在半路上撿了一員大將,他就是之前跟隨關羽北伐的將軍,廖化。

劉備所帶將軍,除了馮習、張南、趙融、傅肜戰死之外,其他將軍,如:吳班、輔匡、陳式、廖化等人皆在諸葛亮北伐時期建功立業。吳班與魏延聯合,大破司馬懿,為諸葛亮爭光,為蜀漢挽回面子。而陳式也攻取武都、陰平,立下大功。廖化更是不用多說,多次在北伐之中立功,一度成為蜀國後期名將。

因此綜合來看,劉備所帶上夷陵戰場之上的人,如果僥倖存活下來的人,都成為了蜀國後期的基石。不過非常可惜的是馬良在夷陵之戰中陣亡,如果馬良不死,後期諸葛亮肯定不會讓馬謖去鎮守街亭。

第四個:過早想做劉邦,不料卻成了項羽。

世人皆評價劉備有雄才,但乃是“有智而遲”,不能及時把握時機,從而白白浪費良機。但這一次劉備卻抓住了東吳大都督新喪之機,迅速發動夷陵之戰,貌似是劉備抓住了機會,但實際上孫權卻在暗中任用陸遜為帥。

而對於陸遜,劉備對他的瞭解並不多。當時,馬良細心勸告劉備,要小孩防備陸遜。聲稱,孫權敢用此人,必定有過人之處,萬不可小視於他!然而,劉備卻不以為然。不但,小看於陸遜,而且還罵他是黃口小兒,根本不足為慮。

結果後來,劉備一直被陸遜所牽制。自公元222年6月對峙到反攻階段,陸遜一直採用保守的戰略方法,先誘敵深入。然後再找敵人的致命弱點再進行試探性攻擊。在找到正確戰略之後,果斷髮起進攻。這一仗可以說是打了劉備一個措手不及。

對於劉備來說,他發動夷陵之戰的目的之一就是想一統天下,過早的做“劉邦”,不過,由於戰略錯誤,劉備卻當起了“項羽”,當然劉備此舉也證明了他在川蜀的主導地位。說白了,你諸葛亮、趙雲再牛,也只是給我打工的。

經過劉備此次執意出征之後,諸葛亮也算看明白了,劉備他這輩子為什麼只能偏安,而不能一統?就像趙雲的勸告一樣,兄弟之間的“義”,乃是小義,而國家之義,乃是大義!舍小就大,乃是得不償失之舉也!

當然,我們不能否定劉備在夷陵之戰後,給蜀國培養的將才。這一點,在日後的川蜀發展之中,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2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胡松華分享一批自己年輕時候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