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意義重大,從這年開始,中國歷史有了明確紀年,在這之前的夏、商,以及西周大部分時期,因年代久遠無確切紀年,在不同傳世古籍中記載有差異較大,被稱為傳疑時代。

二十世紀初,盛行一時的“疑古派”學者甚至認為,公元前841年之前的三代歷史均不可信。而同時期,西方考古學傳入中國,啪啪打臉疑古派,給證實三代歷史的真實性,尤其是商代歷史的真實性帶來了希望。

殷墟有文字,直接證實商朝的存在

在西方考古學傳入中國以前,中國本土有一門類似的學問——金石學。金石學家尋摸古董、研究古董,往往都是“火眼金睛”。清末的王懿榮正是,他在中藥店買中藥的時候,發現一味“龍骨”藥上有刻畫的痕跡,尋思這些刻畫可能是古老的文字。於是,花重金收購龍骨,聯合幾位金石學家經過研究,確為上古文字。藥材上疑似有古老文字的訊息就這樣越傳越廣,聞風收購甲骨的金石學者越來越多。

清末被中藥店以“龍骨”入藥的甲骨上刻有古老文字(來源:威海博物館)

羅振玉便是其中一位,1908年,他從古董商那裡打聽到,這些龍骨主要是從河南安陽的小屯村地下挖出來的,而且早在數百年前的宋元時期就有人挖出來過!結合這個訊息,有理由懷疑這個小屯村所在地區,極有可能就是文獻上商朝的王都之一“殷”。

20世紀初,西方考古學理論和方法傳入中國。1928年,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主持下,中央研究院組成考古隊,開赴安陽小屯村進行發掘。結果舉世震驚:

殷墟東北部發現80多座宮殿、宗廟建築遺蹟,是為殷墟宮殿宗廟區。這些建築多是殷商王室的宮殿、宗廟。以夯土為基茅草為頂,稱“茅茨土階”,材料上固然比現在簡陋得多,但規模龐大、佈局有序,儼然一副帝王之風。

殷墟宮殿復原圖,特徵為茅茨土階(來源:見水印)

殷墟西北部分佈著13座大墓,是為殷墟王陵區。其中,兩座墓引人注目。其他區域還分佈著商代奴隸主貴族墓、平民墓等。在殷墟的眾多墓葬中,有兩座特引人注意:

婦好墓:一座緊鄰宮殿區,出土青銅器的銘文上寫著“婦好”二字,證實該墓主是甲骨文所載商王武丁之妻,這可以算中國最早的王后墓了。

婦好墓陳列復原(來源:考古中國)

婦好墓出土青銅器銘文書“婦好”(來源:考古中國)

王陵區M1567號墓:該墓竟然是個爛尾工程,連墓道都沒修完。有學者推測該墓很可能是商朝末代君主——帝辛(紂王)之墓,由於商周戰爭,商朝國破城滅,未完建。

位於殷墟西北岡的13座大墓,為殷墟王陵區。其中我們能很清楚的看到M1567號墓沒有凸出來的墓道,有學者認為這是因武王伐紂而爛尾的紂王墓(來源:中國考古學通論)

這片殷墟出土甲骨近2萬片,給研究商朝社會提供了豐富的文字資料。其實,早在殷墟發掘以前,羅振玉等人就在那些收購的甲骨中找到了商王的名字,比如,“亥”商族中有崇高地位的商王先公——王亥,;“大乙”建立商朝的成湯(文獻又稱大乙湯)。

根據古地磁斷代,殷墟年代大致為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046年,說明殷墟是商代後期都城。

商前期都城的蛛絲馬跡

殷墟直接證明了商王世系的存在,也證明了其就是盤庚遷殷後的商朝都城。考古發現總是“貪得無厭”的,知道了商後期,自然想找到商前期的都城。

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商代中原地區頻發洪澇等自然災害,造成“殷人屢遷,前八後五”。前八說的是商朝建立之前商族的八次遷都,後五則指商朝建立後從商湯到盤庚的五次遷都。

湯滅夏後“居亳”,我們就只著重說一說商朝開國君主——湯的都城亳。

殷人屢遷,前八後五,其中後五的都城分佈(來源:殷墟研學)

湯居亳:偃師商城OR鄭州商城

關於都城亳的說法簡直太多了:杜亳(陝西西安)、垣亳(山西垣曲)、南亳(河南商丘)、北亳(山東曹縣)、西亳(河南偃師)鄭亳(河南鄭州)。其中,考古學上對前四進行了考證,這幾處不是沒有商代文化遺存,就是其規模不足以成為都城。而“鄭亳”和“西亳”兩說法,在考古學上得到了較為合理的佐證。

1950年,根據古文獻上的 “鄭亳”地望,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在鄭州市區東部發現了巨集大的鄭州商城。1983年,根據古文獻上的“西亳”地望,在距離著名的二里頭遺址不遠處,發現了偃師商城。

從考古學上來說,這兩座商城均有為湯都的可能性:

1、 年代:偃師商城的絕對年代為公元前1600年-前1400年,與“湯——仲丁”六代十一王共近200年的歷史基本吻合。鄭州商城年代為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大體也在湯居亳到仲丁遷都之前的這段時間。

2、 規模:偃師商城築外有城牆、護城河,內有宮殿,還發現軍事防禦設施。鄭州商城更為龐大,城內分為宮殿區、一般平民居住區,城郊處還有手工業作坊區、墓葬區。兩城的規模、規制都具備了早期都城的特點。

偃師商城佈局與演變,可看出外有城牆,內有大、小、宮城三重城垣,而且是先建小城,後建大城(來源:驀的

偃師商城的西二側城門遺址(來源:驀的世界)

3、 文字:鄭州商城出土了類似殷墟甲骨文的古文字。1989年秋天,考古工作者在鄭州商城內,發現了兩件件用動物骨骼,骨骼下方發現刻畫文字,這是首次發現比殷墟更早的刻骨文字。有學者考證該文字可能與“祈雨”有關。

不過對比殷墟,偃師、鄭州商城的文字資料幾乎空白,尚無法做出定論。但依據殷墟甲骨文的成熟度,相信兩城下會有豐富的文字資料待人們發掘。

殷土茫茫,統治何方——湖北盤龍城

夏商周並非大一統王朝,作強勢部落與周邊的小部落是“中原王朝”和“方國”的關係。在商朝統治中原時期,周邊的方國在考古學上有沒有存在的證據呢?我們認識一下位於湖北的商代遺址——盤龍城。

盤龍城遺址位於湖北武漢黃陂區盤龍湖旁邊,1954年發現。發掘遺蹟有城垣、宮殿、墓葬,以及精美的青銅器、玉器和陶器。年代從二里頭晚期到殷墟早期,屬於古楚國的統治範圍。

沒錯,就是屈原所在的那個楚國。

根據傳世文獻,楚國建於商王盤庚時期,楚部族的始祖鬻熊被封於楚地,開啟楚國近千年的國祚。鬻熊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中被稱為“季連”。清華簡的“楚居”記載:商王盤庚的女兒妣隹徵婚,楚部族的首領季連趁機追上了她,此後便居住在盤地,與妣隹生了�伯、遠仲兩個兒子,他被尊為楚國的始祖。可見楚人與殷人存在親緣關係。

這一點,在盤龍城遺址得到了考古學上的證實:盤龍城的城垣夯築技術,與中原商遺址極為相似,均為分段版築、分主城垣和護城坡。出土有青銅器和玉器,說明商代時荊楚地區已有初步發達的文明,這是商、楚之間密切聯絡的實證。

盤龍城小嘴遺址航拍(來源:考古中國)

盤龍城出土的青銅面具(來源:考古中國)

從1928年殷墟遺址發掘到今天,商代考古走過90多年,從傳疑史變為信史,並且將它越來越清晰地展現給我們。相信隨著更多商代遺蹟、遺物的發現,隨著更多甲骨文的破譯,我們會離這個巨集大而古老的王朝越來越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文獻:

《中國考古通論》張之恆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

《商代史▪卷一 商代史論綱》宋鎮豪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7月

鄭州商城出土骨刻文與中國古代的“舞雩”祈雨之祀.馬保春等《中原文物》2012年

亳都地望考.徐昭峰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1年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中西書局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一個和尚靠50名僧兵起義,當上了皇帝,還說服了一個尼姑當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