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與古裝戲、影視劇中千篇一律地稱呼皇帝為“陛下”“皇上”不同,宋朝臣民口語中更多稱呼皇帝為“官家”。宋朝第一位官家是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開啟了大宋王朝的歷史程序;宋朝的最後一位官家是末帝趙昺,在南宋抗元將士的輔佐下建立了流亡小朝廷,最後兵敗、葬身大海。宋朝的十八位官家,在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宋史專家遊彪《趙宋》的深入淺出闡述中,輪番上演了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歷史情景劇。

想統一,有夢想卻沒有將夢想變成現實的執著。

作為宋朝的第一代皇帝,趙匡胤在馬上得天下。馬上的天下的帝王有一個通病,就是想盡可能地擴大領土,最好實現天下大一統,開闢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不世偉業。

黃袍加身

趙匡胤也不例外。皇位未穩的趙胤先是平定李筠、李重進兩個軍閥割據,接著滅了後蜀、後唐。南征之路相對順利,極大鼓舞了太祖的統一雄心,但是北伐卻一再受挫。直至開寶九年,太祖忽然莫名逝世,宋初的統一之戰暫告一段落。

宋太祖可謂宋朝歷史上最為雄才大略的皇帝,沒有之一。他有膽略、有謀略、有氣魄,出色的政治和軍事才能既幫助他攻城掠地、穩固政權,也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

從宋朝的歷史發展軌跡看,宋祖的逝世,是宋朝的極大損失,也是宋朝走下坡路的開始。因為不管是在疆域開拓上,還是在治國理政上,以後任何一代皇帝都沒法與太祖相提並論、同日而語。

雍熙北伐

即便是兄終弟及的太宗趙匡義,也沒能繼承太祖開創的大好局面,在經歷了雍熙北伐的慘敗之後一蹶不振。雖然談不上聞遼色變,但對大遼的作戰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消極防禦成為其對遼作戰的軍事戰略方針。

雖然在宋理宗時也曾創造了收復開封的奇蹟,趙宋臣民終於在一個世紀之後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都,但這種期待已久的美好局面只是曇花一現,政治、軍事戰略的掣肘導致“端平入洛”最終失敗。從這以後,宋朝的官家們再也沒有踏上故土半步。

做文人,有吟詩作畫的風雅卻沒有大義凜然的氣節。

宋朝皇帝骨子裡的文學基因不是宋徽宗趙佶獨有的,早在大宋第二代皇帝宋太祖趙匡義身上已經體現出來。只不過趙佶以書畫聞名於世,獨創的瘦金體流傳至今,而趙匡義的文學造詣則要遜色很多。

太宗原本也想幹一番大事業,以證明自己不比兄長差。但在大遼強大的軍事實力面前,太宗甘拜下風,他躺在哥哥打造的江山上,開啟了他的藝術人生。他甚至用老子的話為自己辯解:

“朕每讀《老子》至佳兵不樣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未嘗不三複以為規戒。王者雖以武功克定,終用文德致治。”

宋太宗說得好聽,其實只是在逃避而已,他這種打不過就不打的心態同樣遺傳給了他的子孫後代。比如在靖康之變中被金人軟禁的徽宗。徽宗是宋朝官家中最會玩、最昏庸的,同時也絕對是其中藝術天分最高的。他“能書善畫,名重當朝”,宋人鄧椿在《畫繼》中稱讚他的畫“冠絕古今之美”。

宋徽宗的瘦金體

然而在金軍鐵騎長驅直入之時,宋徽宗不是研究謀劃、調兵遣將實施反擊,而是將皇位直接交給了皇太子趙桓。這種國難當頭推脫責任、大敵當前率先跑路的風格,哪有一點文人標榜的君子性格和清風傲骨?

五國城生活模擬場景

在五國城囚禁期間,徽宗依然不忘讀書寫詩的雅興,

“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天南無雁飛。”

詩詞作得很好,但只是一味地長吁短嘆、顧影自憐,全然沒有伺機逃脫、東山再起的雄心。

還有另外一位被擄的官家趙恭帝,被忽必烈安排在吐蕃學習佛法。恭帝終日與青燈黃卷為伴,研究佛法,學習藏文,最終成為一代高僧。趙恭帝勤學苦讀是好樣的,興復宋朝卻是想也沒有想過的。他曾在雲遊之際作了一首小詩:

“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

與宋徽宗被囚時是同一種心態:無可奈何花落去,就這樣算了吧!

圖中興,有重振王朝的雄心卻未能將改革進行到底。

宋朝歷史上至少有過兩次著名的變革,不論哪一次變革,如果能夠順利推行下去,都會為宋朝創造一個更加光明燦爛的未來。

第一次是變革先行者范仲淹主導的“慶曆新政”,當權官家是仁宗。當時宋朝內憂外患日益嚴重,為了鞏固統治、富國強民,仁宗大力支援范仲淹,於慶曆三年開始了以整頓吏治為核心的新政。新政的實施損害了許多官員的既得利益,實際上贊成的並不多。慶曆五年,因為受“朋黨”一事的疑忌,仁宗罷免了范仲淹,短暫的變革以失敗告終。慶曆六年,范仲淹應邀為岳陽樓作記,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雖然壯志未酬,但依然憂國憂民。

王安石變法

第二次重大變革發生在二十四年之後。這次登上歷史舞臺的改革家是王安石,積極推動變革的官家是胸懷抱負的宋神宗。王安石變法唯一的目標就是為國為民,完全是一片赤誠的報國之心。這也是神宗堅定支援他的重要原因。但,同樣因為利益衝突,王安石沒能將改革進行到底。

與以往不同的是,宋神宗因為種種原因罷免了王安石之後,並沒有停止改革,而是從幕後走向了臺前,親自主持變法。但是,宋神宗再造漢唐盛世的夢想還沒實現,就英年早逝。

在這之後,孝宗重振皇權、理宗“端平更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因循守舊的政治風氣,國家展現了一些新氣象,但已經無法止住宋朝衰敗下去的頹勢。

想偏安,有心求和卻沒有摸透貪得無厭的人性。

自從宋太祖之後,整個大宋王朝都呈現一種內斂,直白點說就是認慫的心態,屈指可數有血性的官家也只是因為與敵交戰初期嚐到了些許甜頭,想趁勝追擊鞏固戰果,但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所以,宋朝的疆域一再“南遷”,直至流亡海上。

而在眾多求和的官家中,不能不提到宋欽宗。欽宗上任之初,面臨的危局就是金人入侵。儘管李綱有效組織了開封保衛戰,但欽宗對他猜忌防範,不肯委以重任,一心想屈辱求和。

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攻佔開封外城。欽宗在宰相等人的陪同下前往金營商談求和事宜。在金營,堂堂宋朝皇帝受盡屈辱,三日後回來,恍若隔世。

欽宗剛回來,金人就索要金1000萬錠,銀2000萬錠,帛1000萬匹。欽宗不敢討價還價,下令四處搜刮。金人索要騾馬,開封府動用重典搜得7000餘匹,京城馬匹為之一空。金人又索要1500名少女以充後宮,欽宗甚至用自己的妃嬪湊數。

欽宗這麼費盡心機地討好金人,金人滿足了嗎?金人再次要求欽宗到金營商談,之後徽宗也被要求去金營,兩位官家這一去就再也來沒有回來。

事實證明,弱國無外交,軍事實力不頂用,皇帝在外交中根本沒有發言權。自己的一再忍讓只能換來一時的喘息,等待自己的最終是滅亡。

遊彪教授師從史學家漆俠先生和王曾瑜先生,潛心研究遼宋西夏和金多年。這部《趙宋》是遊教授歷年學術研究的豐碩成果。與傳統的學術專著不同,這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再現了宋朝的十八位帝王跌宕起伏的一生,串起了宋朝從開國到滅亡的三百年曆史。這裡面,既有君臨天下的官家,也有叱吒風雲的將相,還有後宮“前出”的女人;既有重大歷史事件的真實再現,也有跳不出歷史週期律的深刻分析。遊教授以一部通俗易懂的《趙宋》,為我們走進宋朝的每一位官家,掀開了歷史秘不示人的真相。#讀書跨年季##一千個細節還原宋朝#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地緣解析三國時期的鮮卑,及諸葛亮的合縱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