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五代十國時期結束,宋朝剛剛成立,為了避免藩鎮割據,武官實力強勢,朝廷中央太過於弱勢,壓制武官,提升文官的地位,就此確立了崇文抑武的政策。而文官在這政策的實行中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官集團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在其中推波助瀾,幫助了皇帝穩固政權。就此,文官地位慢慢上升,武官地位逐漸下降。

這一情況在南宋時期被緩解,因為當時朝廷情況比較複雜,內用農民軍起義,外有金人虎視眈眈,武官地位的上升,這樣也加劇了文武官員的矛盾的惡化。後來由於宋金關係的緩和,朝廷內外的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終導致了岳飛慘死在風波亭。

崇文抑武政策的確立

從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開始,慢慢的確立了崇文抑武的政策。因為宋太祖趙匡胤就是一個手握重兵的武官,他就是透過陳橋驛兵變奪取後周政權並建立宋朝。雖然崇文抑武的政策在宋太祖時期並沒取得什麼重大的進展,但是卻是導致岳飛死亡的直接原因。

其實“抑武”並不是說不重視軍隊和武器,只是去降低武官的地位,削弱他們的權利。宋朝樞密院掌調了兵權,但是沒有權利掌管軍隊,要調動一兵一卒,皆需出自皇帝的調令,實際上兵權是掌握在了皇帝的手中。宋太祖改變了像五代十國那樣藩鎮將領權力過大的局面,將很多權利集中在中央,最大限度的限制了武官,加大了中央的權利。又限制武官的權利範圍,再加上宋代皇帝喜歡製作陣圖,武將就更加束手束腳,導致“兵多而戰未勝”。

南宋建立後的崇文抑武

宋高宗建立南宋之後,國家還是內憂外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而為了抵禦金人的進攻,宋高宗和文人集團只能暫時放棄對武官的壓制,依託武官來擺脫亡國的命運。武官的地位越來越高,權利也越來越大。而武官的地位與權利的提高,必然會觸碰文官的利益,矛盾就慢慢顯現出來了。

文人政治的再次迴歸

在郾城之戰中,岳飛獲得大捷。但宋高宗令其退兵,讓岳飛的十年之功,一朝成空,收復之地再次淪陷。

宋金議和之後,兩方大體上保持著和平共處,局勢相對來說穩定。而隨著宋朝政權的穩定,文官集團不能再容忍武官集團的日益強大,開始了奪權。如張浚就“以諸大將久握重兵難制,欲漸取兵屬督府,而以儒臣將之”,武官解除兵權的過程是與宋金議和相輔相成的,雖然並非所有文官都同意議和,但他們對要解除和稀釋武官兵權一事達成了一致。由此,可以看出,岳飛在文人主政的情況下,不得不死。

宋朝的文人對武官敵視和打壓是深入骨髓的,在宋廷有外敵入侵、朝不保夕、內憂外患之時,士大夫集團就開始籌謀削弱武權力,降低其地位,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國家的利益,可謂是政治心胸過於狹隘。

崇文抑武政策下的岳飛之死

對於岳飛的死,現在普遍的認為就是:死於宋高宗之手、死於金人的迫害和死於秦檜的陷害三種。在這其中視乎文人集團扮演的角色非常少,但是實際上看就是因為文官集團的奪權才導致了岳飛的死亡。

在宋太祖趙匡胤確立了崇文抑武政策之後,文人的地位急速上升,形成了龐大的計程車大夫集團,而武官受到排擠和迫害在宋代已經習以為常。哪怕是在面對少數民族政權的入侵,哪怕是簽訂屈辱的議和條約,年年賠款,也不曾改變這一政策。雖然在南宋時期,皇帝和與文人集團暫時做出讓步,但是局勢一出現變化,文人集團就不能再容忍武官侵奪他們的權力。

在《宋史》上就清清楚楚地寫著金人提出了“必殺 飛,而後和可成”的要求。在宋金議和時,岳飛成了 雙方的絆腳石。因此,岳飛必死。

總結

岳飛之死,象徵著崇文抑武政策的迴歸。雖然宋朝的宋朝文官集團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但其整個團體卻存在著巨大的缺陷。他們不僅僅強烈的排斥著侵犯了他們利益的武官集團,而且政治心胸狹隘。

我們看看宋朝,沒有有外戚、宦官、宗王、強藩,但是其朝廷卻是一種畸形的狀態,,僅僅只是靠擅寫文章、詩詞歌賦是無法讓國家長治久安的,一旦有外敵的入侵就會搖搖欲墜,靖康之恥就是最好的證明。

岳飛的死更是顯示出了宋朝以文人主政的巨大缺陷,兩宋的滅亡何其相似,都是滅亡於外族的鐵騎之下。文人集團雖然得到了巨大的權利,但是在經歷了靖康之恥的他們,並沒有吸取教訓,沒有去改變以文馭武的格局,反而更加的堅定崇文抑武的政策,他們的保守,不思進取,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強。

而宋朝皇帝為了加強自己的皇權,選擇了依附性最強計程車大夫,對於文官的禮遇超過了所有的朝代,最後形成一個只為了追求集團利益的官僚政治體制,缺少了進取的政治人格。宋朝文官集團和統治階級的保守與愚昧,敵視武官。而岳飛只是宋朝恢復傳統的崇文抑武政策的犧牲品而已。

4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被祖母廢掉的皇帝:父皇死後不孝,拒絕主持喪禮,引發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