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大秦賦》裡,秦國上卿姚賈作為呂不韋的支持者,在嬴政即位後的朝堂上,尤其是秦與六國的外交上,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在劇中姚賈先是受呂不韋之命做了公子成蛟的老師,並且屢次代表秦國出使各國進行遊說,其中比較出彩的情節如他抬棺見趙王,強逼趙國太子春平君入秦為質等情節可謂相當精彩。

在隨後的劇情中,身為秦國上卿的姚賈,作為秦國職業外交家,常常深入敵後,收買六國權臣,為隨後的秦國東出掃平六國做好了前期鋪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姚賈不止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縱橫家,更是是一位出色的特工。

在劇中,姚賈一出場已是秦國上卿,所謂上卿,即位列朝堂前列與丞相同級的官員。而在歷史上,姚賈被封為上卿,已是在秦王嬴政滅韓之後了。

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韓非子被韓王派遣出使秦國,秦王嬴政非常喜歡韓非,準備重用他做秦國高官,而韓非作為韓國公子,上《存韓》書,批評李斯的滅韓之策,同時還舉報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姚賈。

韓非上書說姚賈之所以如此勤於奔走列國是為了中飽私囊,而非為秦國出力,並且攻擊姚賈用秦國財寶賄賂各國君王,是“以王之權,國之宜,外自交於諸侯”;接著又揭姚賈的老底,說他是“世監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認為重賞這種人是不利於“厲群臣”的,由此便一下把李斯和姚賈這兩位重臣得罪了,韓非的結局也可想而知了。

史書記載: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內史騰率領秦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進攻韓國,一舉攻克韓都新鄭(今河南新鄭),俘獲韓王安,繼而佔領韓國全境,滅亡韓國。隨後秦國兵鋒直指趙魏楚燕四國,而齊國早已在完全投靠秦國,其他各國都感受到了秦國的吞併野心,因此開始謀劃再一次的合縱抗秦。

這時,出身卑微的的魏國客卿姚賈自告奮勇出使四國,說其出身卑微,是因為姚賈出身“世監門子”,其父是看管城門的監門卒,這一職業在當時社會沒有一點地位可言。

由於出身不好,家庭貧困,姚賈在年輕時甚至做過小偷,以至於後來韓非稱其為“梁之大盜,趙之逐臣”,由於口才極好,因此在趙國時也曾受到平原君重用,為趙國出使各國。

後來因不受趙王所喜,便被驅逐出趙國,姚賈走投無路來到秦國做了客卿。在四國謀劃合縱抗秦之時,姚賈的機會來了,當時的秦國朝堂對於如何破解四國聯盟並無什麼好辦法,此時姚賈向秦王自薦願為秦國出使,“賈願出使四國,必絕其謀,而安其兵。”秦王嬴政大喜,史書記載姚賈受到了秦王“資車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劍”的極高待遇。

他利用重金賄賂各國權貴,並以三寸不爛之舌在各國朝堂間遊說,四國間本就各懷鬼胎,皆不願出兵,於是所謂的合縱抗秦便自然土崩瓦解了。

得此訊息,秦王大悅,於是拜姚賈為上卿,封千戶。姚賈雖然出身寒微,然卻極善於審時度勢,並且口才極佳,以一己之力縱橫捭闔破各國橫縱,收買六國權貴,為秦滅六國奠定了前期政治基礎,鋪平了道路,堪稱秦國最強外交官。

20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宋朝取消了宵禁,設立交通法規和交通標誌,超速行駛要挨50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