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隋分崩離析、唐軍進駐長安的時候,有一名隋將曾摸著自己的脖子說道:應當為國家挨一刀啊。他就是隋末猛將屈突通,但就是這麼一個想以死報國的忠臣,後來還是投降了大唐李淵,而且還上了凌淵閣功臣榜。
屈突通在隋文帝時就已經是大隋的重臣,官拜親衛大都督,深受隋文帝楊堅的倚重。他為人正直,秉公執法,決不會包庇寬容,哪怕是親屬也不例外。因此在當時有“寧服三鬥蔥,不逢屈突通”的諺語,可見人們對屈突通的敬畏之心。
屈突通雖然執法嚴明,但並非是嚴苛酷吏。比如在隋文帝時期,有一次屈突通奉命巡查朝廷的牧馬,他秉公執法,查出了牧馬官員向朝廷隱瞞兩萬多匹駿馬的貪墨案。隋文帝對此事大發雷霆,下詔將牽連此案的一千多名官員處斬。而屈突通面對皇帝的雷霆大怒,最後以死諫的方式讓皇帝平息怒氣,救了這些官員的性命。
到隋煬帝楊廣繼位後,屈突通仍然是楊廣的心腹重臣,他先後平定楊玄感的叛亂、鎮壓各路農民起義軍,雖然沒有比較大的勝利,但屈突通一直穩紮穩打,為大隋的穩定也做出了不少貢獻。隋煬帝楊廣最後一次南下江都時,就委任屈突通隨楊侑鎮守長安,可見到隋末的時候,屈突通是為數不多效忠大隋、並被隋煬帝充分信任的人。
那麼這樣一個大隋的鐵桿忠臣,為什麼後來又投降李淵了呢?總的來說,歷史君認為是天數已定,屈突通已經做到了一個忠臣所有能做的,但無奈他難改大勢所趨。
公元617年,李淵晉陽起兵後率全部兵力直攻長安,代王楊侑派出了兩路人馬阻擊李淵。一路是宋老生守霍邑,另一路由屈突通鎮守河東。
可是宋老生很快戰敗,李淵長驅直入進逼長安。而此時的屈突通腹背受敵,一方面他要守河東,另一方面還要分兵回援長安,更要命的是,屈突通有報國必死之心,可他的部下眼見大隋已經無藥可救,也就沒有戰鬥力了。
後來,李淵攻下了長安,派屈突通的兒子屈突壽去勸降,可是屈突通不光不降,還命人射死兒子。可屈突通雖然有寧死不降的決心,但他的部下有很多家眷都成了大唐的俘虜,大唐的思想工作做得也不錯,有了這些隋軍的家眷勸降,很快屈突通的部下都大多投降了大唐,而身為統帥的屈突通則成了光桿司令。
大勢所趨之下,屈突通也就不得不投降了。不得不說,屈突通的投降實在是無奈之舉,他雖有報國的雄心壯志,可奈何一己之力難改大隋亡國的局面。
屈突通後來跟隨李世民征戰南北,也為大唐立下了不少戰功。而且他投降大唐,依舊不改往日公正廉明的為官作風,後來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之變後,曾將屈突通派往洛陽鎮守,這就是做好了萬一失敗、以洛陽為根據,與太子建成分庭抗禮的準備。而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由屈突通鎮守洛陽,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對屈突通的倚重程度了。
《新唐書》中關於屈突通有這麼一段記載,算是對屈突通一生最高的評價了:
“屈突通盡節於隋,而為唐忠臣,何哉?惟其一心,故事兩君而無嫌也。”
正是因此,屈突通後來上了凌淵閣榮譽榜,被稱之為“純直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