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賢臣: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趙鼎,字元鎮,號得全居士。解州聞喜縣(今山西聞喜)人。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宰相。
趙鼎於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登進士第,累官洛陽令。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拜御史中丞,次年任籤書樞密院事,不久出知建康、洪州。紹興年間,兩度拜相,任內推崇洛學,鞏固政權,號稱“小元祐”。後為秦檜所構陷,被迫辭去相位,先後出知紹興府、泉州。旋即被謫居興化軍,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置吉陽軍。趙鼎在吉陽三年,認為秦檜一定要殺自己,於是絕食而逝,年六十三。宋孝宗即位後,獲贈太傅、豐國公,諡號“忠簡”。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配享高宗廟庭。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趙鼎被稱為南宋中興賢相之首,與李綱、胡銓、李光並稱為南宋四名臣。
趙鼎四歲喪父,由其母撫育長大,自小便通曉經史子集。宋高宗即位後,趙鼎被任命為戶部員外郎。據說,當時有一位隱逸的道士擅長相面,在汴京遊玩時,偶然碰見趙鼎,見趙鼎神情俊朗,氣色殊絕,不由脫口而呼“中興名相”,過了幾日,再次與趙鼎邂逅,道士留言“吉陽相逢”。果然,五年後趙鼎被罷相,貶往吉陽,再遇道士,此人詭異的一笑,問趙鼎“可曾想起昔日留言乎?”
道士雖善於相面,卻沒有教授趙鼎避禍之法。其實,保住榮華富貴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與秦檜沆瀣一氣,可依趙鼎嫉惡如仇、耿直狷介個性,絕不會隨波逐流,同流合汙。早在趙鼎任郎官時,初出茅廬的趙鼎就幹了一件轟動朝野的大事,南宋兩大中興名將劉光世和韓世忠起了內訌,劉的部將王德一氣之下擅殺了韓世忠手下大將,韓世忠大怒之下率兵攻取了建康府邸,眼見同室操戈的內戰一觸即發,面對驕兵悍將獨霸一方的地方實力派軍閥,朝廷上下一片喑啞,沒人敢碰這個燙手的山芋。
面對誰都得罪不起的現狀,宋高宗也騎牆觀望,幻想息事寧人。這時,趙鼎卻大義凜然的站了出來,他上書宋高宗:“王德率兵在外,毫無顧忌地擅殺大將,如果這樣做都不予懲治,國家哪裡還有什麼尊嚴?”高宗一看有人出頭,大喜過望,馬上就把這件棘手的事情交給趙鼎處置,趙鼎馬上依照國家法律拘捕了王德,嚴加審訊,同時請求下詔,切責韓世忠縱兵擄掠,將違紀的將領交給有司依例治罪,正是因為趙鼎的明察秋毫和當機立斷,掐滅了南宋一次有可能讓親者痛,仇者快的內亂,諸將從此肅然。
趙鼎擔任左相後,有一天上朝時,發現宮人自外移植翠竹于禁中,奏完事後,急忙趕到事發地,卻見一處工地上人聲鼎沸,匠人們熱火朝天在大興土木。趙鼎詢問:“此處是誰在負責?”對曰“內侍黃彥節。”趙鼎馬上招來黃彥節責罵,“昔日艮嶽花石,招致亡國之憂,都是你們這幫小人一味奉上所為,如今還想重蹈覆轍嗎?”說完下令驅散匠人,撤除工地。黃彥節灰溜溜的跑到高宗處去告狀。第二天,趙鼎上朝言明此事。高宗只得打哈哈,“愛卿呀,我偶見皇宮內有處空地,就想栽種一些竹子,並非是要修建御花園,你能如此防微杜漸,足見忠心,以後再有這種事,不必顧忌我的感受,放手去做吧。”
還有一次,一個戶部官員為了巴結宋高宗,給宮中送了許多錢,不曾想被趙鼎發現了,趙鼎馬上把這位官員叫到相府,嚴加指責,批評他不該耗費民脂民膏供皇宮禁內享用,這樣與國家法度不合,批評完後,趙鼎還想追回這筆錢。第二天,趙鼎詢問高宗“是不是有人送錢給宮中了?”高宗尷尬的笑了笑說“是有這麼回事,不過是我要求的。”趙鼎說“此人不該送錢,陛下更不應該要錢?”高宗說“能不能下不為例呀?”趙鼎說“此風一開,後患無窮,陛下還是把錢拿出來吧。”眼見到嘴的肥肉就這樣被趙鼎要了回去,高宗肉疼之下卻也無可奈何的歸還了這筆錢。趙鼎堅持把送錢的官員調往了外地。宋朝的皇帝想私用國庫的錢居然這麼困難,這就是宋朝獨有的相權與君權的制衡。
秦檜能夠迅速上位,並且執掌國家大權,直到後來一手遮天,趙鼎有失察之明,所用非人,也給自己最終招致了厄運。起初,南宋高宗朝文有趙鼎,武有張浚,短暫似有中興跡象。張浚認為秦檜可堪大任,於是一路保薦,趙鼎也認為秦檜是個人才,國家正在用人之際,應該大膽提拔重用後起之秀,秦檜一路綠燈,逐漸掌握了權力,秦檜這個人心機很深,陽奉陰違,等到張浚和趙鼎發現秦檜不是一路人時,再想拔除這顆釘子時,發現已經無力迴天了。
就在張浚和趙鼎私下商量著一起彈劾秦檜時,還沒等他們把奏章寫好,秦檜已經私下裡得知了這個訊息,趕緊先下手為強,彈劾張浚和趙鼎,張浚有軍事上的失誤,而趙鼎則被秦黨中人雪片似的奏章造謠有貪賄行為。宋高宗此時正寵信秦檜,更重要的是秦檜喜歡給高宗撓政治癢癢,高宗既舒服又受用,再加上趙鼎數次拂逆高宗意志,尤以反對議和,最招忌恨,高宗早就見趙鼎不順眼了,結果,張浚無奈之下請求辭職,而趙鼎則有旨貶往泉州任知州。
史載,趙鼎被貶,就在他即將啟程乘船南下時,秦檜假惺惺的備好酒席禮品為趙鼎餞行,由此可見,秦檜真是奸滑似水,孰不知,他正是趙鼎被貶的罪魁禍首。秦檜在碼頭邊上的小亭內排列好酒席,長身佇立恭迎趙鼎,趙鼎只是淡淡的一揖而別,返身登上客船。秦檜高聲而言“我得旨為公餞行?為何不稍留片刻?”趙鼎傲然回覆“道不同不相為謀,留下有何意義?”遂喝令船家啟程。秦檜悻悻讓下人收拾筵席,遙望趙鼎高聲喊道“檜是好意”,趙鼎的船隻漸漸掩沒在暮色之中。
趙鼎此後一貶再貶,先是謫居興化軍,後被遷往更加偏僻荒野的漳州、潮州,趙鼎在潮州五年間,閉門謝客,不問政事,後來,又被移居吉陽軍,面對秦黨中人中丞詹大方,必欲置其死地的誣告受賄,趙鼎上書言志“白首何歸,悵餘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檜見到奏章後,不無折服的讚道“這個老頭一生不屈不撓,都到了這個境地了,還是像以前那樣的倔強啊。”
趙鼎最後的時光甚是淒涼,在吉陽所在之地,門人故吏知道趙鼎得罪了權傾朝野的秦檜,誰都怕引火上身,因此都不上門拜謁,只有當時駐紮在廣東境內的將領張宗元,派遣手下渡海贈糧救濟。趙鼎生前曾經對兒子趙汾說“秦檜視我如眼中釘,肉中刺,必欲殺我而後快,我不死,一家人都活不了,我死了,你們才會安然無恙。”於是滴米未沾,絕食數日而死。可惜了一代名臣最終為秦檜威逼絕食而死。只是趙鼎沒有想到,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秦檜末年對待良善之輩大開殺戒,趙鼎子趙汾也被下獄,受盡折磨,奄奄一息,虧了生命頑強,挺到了秦檜翹腿身死的那一天,才算勉強存活了下來。
宋孝宗即位後,追賜趙鼎諡號為忠簡,封為太傅,追封為豐國公。後來,史家所論認為南宋中興賢明宰相,以趙鼎為首。趙鼎是南宋朝廷中,又一位一生並未屈服於奸相秦檜手下的忠臣,歷史上幸虧有這些知榮辱,敢於以身死抗爭的名臣,才讓後人的是非觀念如此清晰可循。
趙鼎還是一位大詞人,“其詞婉媚,不減《花間集》”如這首《點絳唇·春愁 》“香冷金爐,夢迴鴛帳餘香嫩。更無人問,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頓覺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盡,薄暮東風緊。”婉而不弱,約而不晦,耐人尋味。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