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三國時代,男性是舞臺上的主角,女性多是點綴,淪為男性爭權奪利的工具。在男性群體中,又以政治家為主,陰謀與陽謀兼具,人性的多重面目盡情展露。在女性群體,又多以貂蟬、小喬這樣的“紅顏禍水”為主,因為有著過多的虛構,所以不能完全代表那個時代的女性。蔡文姬雖然和她們一樣有著悲慘的命運,但是作為一個才女,並且有文藝作品傳世,蔡文姬離我們更近,更具有傳奇性。

蔡琰(yǎn),字文姬,東漢陳留郡圉(yǔ)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yōng)的女兒。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裡,後因匈奴入侵,蔡琰(yǎn)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兒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蔡琰是一位出色的女性文學家與藝術家,擅長文學、音樂、書法等等。她的作品大多已經失傳。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流傳。

蔡文姬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蔡邕(yōng)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他博學多識,不但擅長文學、書法,還精通音律,所以蔡文姬從小就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蔡文姬十幾歲時嫁給了第一任丈夫衛仲道。衛家是河東世家大族,在當地有著極高的聲譽。衛家的輝煌可以追溯到西漢武帝時期,劉徹皇后衛子夫和大將軍衛青締造了衛家的輝煌。所以蔡文姬和衛仲道的結合應該算是門當戶對,珠聯璧合。新婚不久衛仲道就生病去世,蔡文姬年紀輕輕就成為了寡婦。命運悲慘的蔡文姬生活在一個政治黑暗、戰亂頻繁的時代,在經歷了外戚和宦官的紛爭、黃巾起義後,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公元189年,董卓率兵進入洛陽,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然後董卓自立為相國,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一方霸主。但是各路諸侯對董卓並不服氣,紛紛起兵討伐董卓。公元190年,關東諸侯推舉董卓為盟主,幾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奔向洛陽。董卓挾持漢獻帝遷都長安,並驅使數百萬洛陽百姓西遷長安。公元192年,董卓被呂布殺害,董卓部將李傕(jué)、郭汜(sì)聽從謀士賈詡的建議率兵攻入長安,趕走呂布,殺死王允,並大規模地報復漢室官員與百姓,死傷者數萬。公元195年,李傕(jué)、郭汜(sì)反目成仇,大打出手,並且持續數月,導致屍橫遍野,長安城成為了一片廢墟。此時各路軍閥也參與到混戰當中,連匈奴也趁機南下,對長安城展開大規模的劫掠,蔡文姬也就是在這次浩劫中被帶到了匈奴。

匈奴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北方少數民族。在西漢前期,匈奴是北方民族中最強大的一支,對西漢政權造成了強大的威脅,並且還控制了西域地區。漢武帝時期對匈奴展開了強大的攻勢,匈奴遭遇多次慘敗,逐漸衰落。東漢時期,匈奴內部發生了王位之爭,貴族之間相互廝殺,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南下歸順了漢朝,北匈奴西遷到了歐洲。東漢政府每年都會給歸順的南匈奴一些糧食與物品,但是這些財物並不能滿足匈奴人慢慢變大的胃口。到了東漢晚期,南匈奴的實力越來越強,分裂成了許多不同的小部落,內部越來越混亂,多次翻越長城擾亂中原,老百姓苦不堪言。到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時,漢家的天下已經名存實亡,南匈奴更加肆無忌憚地前往中原劫掠,中原地區發生了許多起匈奴大規模劫掠的事情。終於在公元195年,南匈奴趁長安城內亂之時,打到了長安城,劫掠了無數的金銀珠寶與女人,這其中就包括蔡文姬。劫走蔡文姬的是南匈奴的左賢王。蔡文姬被迫嫁給了左賢王,歷史上記載,蔡文姬在南匈奴生活了十二年,併為左賢王生下兩個兒子。關於蔡文姬這十二年是如何度過的,史書上並沒有記載,但是可以想象,一個孤苦無依的弱女子,被一群凶神惡煞的野蠻人帶到一個蠻荒之地,被迫嫁為人妻十二載,是何等的悲慘!

十二年後,蔡文姬被曹操從匈奴贖回,踏上了久違的故土。曹操之所以贖回蔡文姬,還要從蔡文姬的父親蔡邕(yōng)說起。蔡邕(yōng)和曹操曾同朝為官,曹操喜歡詩詞賦,與蔡邕(yōng)志趣相投,兩個經常在一起探討學問。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時,曹操因刺殺董卓而走上逃亡之路,而蔡邕(yōng)則留在了朝中做官。董卓非常看重蔡邕(yōng)的才華,對蔡邕(yōng)十分地尊重,所以蔡邕(yōng)雖然對董卓的所作所為頗有微辭,但對董卓尊重自己的行為還是有一些感動的。呂布殺掉董卓後,王允掌握了朝政。有一次,蔡邕(yōng)和王允聊天時,不知不覺地就聊到了董卓,並對董卓的死表示嘆息。王允聽後勃然大怒,將蔡邕(yōng)呵斥一番,隨後殺掉了蔡邕(yōng)。曹操得勢後,對文學和書法更加熱愛,創作了一系列優秀的詩歌,如《苦寒行》《龜雖壽》《短歌行》等。與此同時,曹操更加懷念當年和蔡邕(yōng)把酒言歡、談詩弄月的日子,但是斯人已逝,留給曹操的是無限的悵惘。此時,曹操想起了蔡邕(yōng)的女兒蔡文姬,雖然只是一個女孩,但文姬卻有著跟父親同樣出色的文學修養。於是曹操用金璧將文姬從匈奴贖了回來,並將文姬嫁給了她的第三任丈夫董祀。

董祀是蔡文姬的同鄉,當時任職屯田都尉。曹魏時期實行屯田制,利用士兵和農民墾種荒地,以取得軍隊供養和稅糧,董祀便是負責屯田的官員。因為工作上的失誤和差錯,董祀被判處死刑。眼看著丈夫即將被處死,蔡文姬心急如焚,這時她想到了父親的好友、那個將他從匈奴贖回的曹操。蔡文姬去向曹操求情。當時曹操正在宴請賓客,對滿堂賓客說:“蔡邕(yōng)的女兒文姬在外面,今天讓大家見一見”。只見文姬披頭散髮,光著腳向曹操磕頭,聲淚俱下地求曹操。曹操說:“可是降罪的公文已經發出去啦。”文姬說:“您馬廄(jiù)裡有成千上萬匹好馬,難道就不能用一匹快馬救一個垂死之人嗎?”曹操見文姬悲痛欲絕,被她救夫的行為所感動,於是赦免了董祀的罪過,讓他將功補過,彌補自己的失誤。此事過後,蔡文姬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想到差點被處死的第三任丈夫,想起了自己一生的命運,文姬悲從心來,寫下傳世的《悲憤詩》二首:

【其一】

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強……

【其二】

嗟薄祜(hù)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門戶單。身執略兮入西關。歷險阻兮之羗蠻……

《悲憤詩》細數了蔡文姬從董卓之亂到董祀之難的心路歷程以及內心的悲痛。在詩中她特意提到了自己遠在匈奴的兩個兒子,當年離開匈奴時,兩個兒子哭著抱著不讓母親離開。時至今日,那個場景彷彿就在眼前,彷彿還能聽到孩子的啼哭聲,那種思念怎能不讓蔡文姬肝腸寸斷。母子今生再無相見的機會,讓人怎能不悲傷,又怎能不去為自己的命運悲憤。

《悲憤詩》後,蔡文姬從歷史上消失,史料上再也沒有關於她的記載。如果僅僅是這樣,我們只能說蔡文姬是一個悲慘的女人,雖不及貂蟬、小喬的美貌,但也應當算是同樣的悲劇性人物。蔡文姬真正讓人記住的,不但是她悲慘的命運,還在於她身上的文學才華。悲憤出詩人,用在蔡文姬身上再合適不過了。文姬歸漢後,曹操讓文姬重新回憶蔡邕(yōng)的生前遺失的古書,並且寫出來。文姬憑記憶寫出了四百多篇,不僅為中國文化的傳播做出了貢獻,也讓曹操看後大為欣賞,被文姬的才華所折服。一個能讓曹操佩服的女人,她的故事又怎能不千古流傳。而她所撰寫的《悲憤詩》被公認為漢魏時期最重要的長篇五言詩代表作,對中國詩歌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所以,蔡文姬應當是三國女性“萬紫千紅一點綠”中的那一抹最亮的綠。

2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二戰哪國輸得最慘?並不是日本,此國戰後街上基本見不到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