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是魏國人,標準的王室身份,魏昭王是他爹、魏安釐王是他哥。其實他原本也只是一個安享榮華的貴族罷了,他登上風口浪尖完全是由於孟嘗君。
話說信陵君還在深宮默默無聞的時候,來自齊國的孟嘗君已經是當時魏國的丞相了,而且一做就是十多年,對於朝政的把控已經相當穩固而嚴密。剛繼位的魏安釐王當然想收回王權,不希望只做個傀儡,於是就決定扶植自己的親弟弟來制衡孟嘗君。
雖然這是信陵君第一次走上前臺,但對孟嘗君也是無能為力,多是在旁邊看著而已。也對,剛出道的信陵君沒有任何可以與孟嘗君一較高下的資本,只有先學習的份兒。直到公元前273年,孟嘗君的一個失誤絆倒了自己,那就是在與白起率領的秦國軍隊交戰時,孟嘗君舉薦了一個大將前去對陣,結果戰敗逃亡。雖然不是孟嘗君所為,但他是舉薦人,魏王又早有除他之意,於是就藉著這次機會罷免了孟嘗君。
所謂門客,也不過是一群在沒有科舉之前靠著依附名人,等著做官的“牆頭草”罷了。孟嘗君在魏國一被貶,許多沒操守的就轉投信陵君那邊去了,畢竟魏王想扶持信陵君是世人皆知的事,到他那裡做門客,就算做不了官也能有口飯吃。
信陵君為人如何?不知是天性使然還是跟孟嘗君學得,反正是屬於禮賢下士的那種。按照那個時代名聲大小的決定方式,當他的門客數量突破3000大關的時候,它就算是天下名人了。史書上說自從信陵君名聲遠播後,其他國家十幾年不敢侵犯魏國,這一點多多少少有些捧過頭來。憑什麼不敢打?打仗難道靠的不是綜合國力麼?跟有沒有明星有半毛錢關係麼?信陵君有過什麼對魏國國力提升起到關鍵作用的貢獻麼?有過扭轉前線戰況的奇謀良策麼?
其實這些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回答,首先是回答"沒有",然後得說明名聲和門客的作用不可小覷。因為關於信陵君前期的那些事蹟大部分無關痛癢,比如尊禮侯生、縱鳩殺鷂之類的,都是賺名聲用的。只有後期的竊符救趙和五國聯軍兩次是對大局真正起了作用的。
那咱們先來看看竊符救趙到底咋回事。長平之戰趙國大敗,直接導致了後來的邯鄲之圍,這本來是極有可能的趙國亡國之戰,之所以後來能勝秦國,平原君的堅守和拉外援是一方面,楚國和魏國的出兵救援是另一方面。這個佔了四分之一功勞的魏國出兵就是信陵君促成的。
看了人物關係或許更能明白些,趙國丞相平原君的老婆是信陵君的親姐姐。趙國被圍後平原君反覆寫信給魏王求援,唇亡齒寒的大局和親戚血緣的感化都快說爛了,魏王也還是猶豫不決。因為平原君說的那些道理他都懂,但他也必須優先保證魏國自家的安全,所以在猶豫中派出了十萬軍隊,但只讓他們駐守邊關,不急著讓他們上戰場。
信陵君擔心姐姐的安危,是靠另外一個謀士的出謀劃策,才決定從魏王那裡偷出兵符前去調兵的。且人家主帥見到兵符也仍然持懷疑態度,是信陵君命人殺害主帥才自己拿著兵符號令進軍的。
關於後來五國聯軍一路打到函谷關,則實在無法把功勞都歸於他一人身上。至於其他四國是看在信陵君的面子上才出兵的,這一點我們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或許那個時代,一個人的名聲就是那麼管用。
因為魏王的猜忌,信陵君人生中的最後四年,幾乎天天都是在酗酒荒淫中度過的,這與他從孟嘗君倒臺後一直以來的表現完全不相符。因不被信任而鬱悶可以理解,但表達自己無篡位之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劉備的"種地法"和蕭何的"置宅地法"等等,沒必要那麼著急的暴露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