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秦家築城避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

漢武帝時期,漢朝境內的激進諸侯悉數伏誅,而南越也基本臣服,所以北方的匈奴部落儼然成為漢家的第一敵人。其實從漢朝建立伊始,匈奴就不停地犯我邊疆,堪稱是漢朝的老對手了,因此武帝上任後便花費巨大的精力,誓要和匈奴一決死戰。

上圖——匈奴形象

想要擊敗敵人,那麼首先要了解敵人,只有掌握了敵我雙方的詳細資訊,並且因勢利導制定出合理的針對方案,漢朝才能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在漢軍的鐵騎踏進大漠和草原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敵人的社會組成,也就是匈奴的權力結構。

一、 單于雖是草原共主,但是實控範圍有限

匈奴本是北方草原的一支普通遊牧部落,在春秋戰國時期勢力極弱,婁煩、林胡、東胡、犬戎、山戎、大荔等部落的實力要遠遠高於他們:

漆之北有義渠、大荔、烏氏、朐衍之戎。而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東胡、山戎。

上圖——匈奴和漢朝地圖

這些分散的遊牧部落,當年被戰國成功抵擋在中原之外,只能在邊界進行一些劫掠和騷擾,但凡大軍邁入中原,勢必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然而在末的亂世風雲中,當楚漢帶著各路諸侯爭霸時,草原各部也沒有閒著,匈奴強主冒頓單于異軍突起,憑藉武力征服了其他部落,完全了名義上的權力整合,他本人也成為草原共主。

統一草原後,冒頓單于重新劃定了草原上的勢力範圍,他設定了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等職位,之前強大的部落紛紛捨棄了本族的原來稱呼,接受了這些新職位。

上圖——匈奴結構

我們不必拘泥於這些名詞的具體含義,只要能發現其中的共同點——左右勢力是對稱的即可。

直觀地說,冒頓單于攜帶匈奴本部佔據了草原的中心位置,之後將各個勢力整編後分配到了草原的左側和右側,這就是其官職前帶左右的具體原因。

從地圖上來看,左側勢力和匈奴本部和右側勢力按方位呈現平行站位,其中左側勢力的領地內沙漠較多,而右側勢力的領地內山地較多,只有中間的匈奴本部勢力,佔據了最好的草原地區。而冒頓單于的實控區域,也就是這三分之一的範圍。

二、為何匈奴會出現這種權力結構?

匈奴出現這種權力結構其實是必然結果,這是由他們的生存方式決定的。

對於遊牧部落來說,最重要的資源就是水草,只有追逐肥美的水草而居,才能讓自己放牧的牲畜族群快速壯大和繁衍,這是他們生存的保障。

可是當草原上幾十個乃至數百個部落都有這種需求時,她們互相間的摩擦勢必無法避免了。每個部落都想去佔有更肥美的草場,而擁有者又不願意拱手相讓,所以解決方式只能是武力爭奪。

上圖——冒頓單于影視形象

眼下,冒頓單于帶領的匈奴雖然強悍,但是誰也不能保證其在未來仍然有絕對優勢,繼續霸佔草原王座,除了之前被武力吞併的部落外,更遠處未被征服的部落更是巨大的隱患。

因此,匈奴部落設定左右勢力的目的,就是寄希望他們能夠成為抵禦未被征服部落的第一道屏障:

諸左方王將居東方,直上谷以往者,東接穢貉、朝鮮。右方王將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

在這種佈置之外,如果匈奴附屬的左右勢力有異動,那麼匈奴也可以憑藉當下相對較強的武力,快速向外側推進,消滅作亂的勢力,同時還可以透過外交手段聯絡更外圍的部落,保持敵人的背後有一定的壓力。

匈奴的北方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凍土層,南方是強大的華夏民族,所以只要鞏固東西兩側的統治,那麼基本能確保自身的利益了。

三、左右王和單于思想並不統一

在成為了匈奴抵禦威脅的工具後,左右勢力只是對此表達了表面上的認可,而內心深處則根本不肯承認這種約定。

其實這種事情很好理解,大家都是在草原上討生活的,憑什麼有肉你吃,捱揍我來呢?當然了,雖然之前我們因為能力不足被你痛打了一頓,只能委屈求全臣服於你,不過只要我們不做出太過出格的事情,想必你也不會和我們死鬥到底。

上圖——漢匈白登之戰

正因如此,左右勢力和匈奴的思想並不統一,對單于的態度十分微妙。

如果匈奴本部帶頭去劫掠資源,那麼左右勢力很樂意傾朝去動去分一杯羹,這也是為何白登之戰匈奴能集結四十萬軍隊的根本原因。

若是匈奴因為政治原因想和漢朝進行決戰,很大可能左右勢力會成為衝鋒的炮灰,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左右勢力就敢於不服從單于的調遣,按照自我意願行事,儘量保障本部的利益最大化,這就是為何匈奴右賢王願意歸順漢朝的緣故。

總而言之,匈奴對本部之外的其他勢力抱有利用關係,可是其他部落又何嘗不是呢?當生存需求遠遠超過虛偽的形式時,一切名義上的美好都將化為虛無,只有永恆的利益才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上圖——遊牧文明生活場景

四、 結語

遊牧文明的社會結構主要是以一種十分鬆散的形式存在的,相比於農耕文明,遊牧文明的生產力相對落後,所以其部民需要耗費極大的精力去尋找生存的資源,這也使得他們缺乏統一的思想建設和文化沉澱,社會發展相對停滯,只要能保證自給自足,那麼他們就很滿意了。

然而橫空出世的冒頓單于,憑藉能力和運氣因素的疊加,強行推動草原完成了大一統,但是後續思想和文化的建設沒有跟上,社會形式仍然落後,統一前後的區別只不過是大部落和小部落的區別,遊牧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得這種類似於邦國制的鬆散人類族群結構很難統一,逐利仍然是各方勢力的唯一指導。

只有在巨大的戰爭面前,各部落才有統一思想聯合作戰的可能性,可是這種可能性需要建立在獲勝的基礎上,參戰方的目的只是為了資源,而非更長久的發展空間或者是戰略目的,正因如此,這種合而為一的理論基本很少實現,匈奴部落內部的這種隱患,為其日後面對漢軍時的潰敗埋下了伏筆。

參考文獻: 

【1】《戰城南》

【2】《史記·七十列傳·匈奴列傳》

1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屋大維的為政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