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劇中王綰的戲份特別的少,王綰一切都聽從呂不韋的安排,對呂不韋唯命是從。而且他還表示對李斯仰慕很久,典型的抬高李斯貶低王綰的意思。

其實在歷史中王綰是秦朝的第一任丞相,而當時的李斯只是廷尉。李斯的官職是差王綰很多等級的。在當時宰相必起於州郡,將軍必發於卒伍,為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的年代。王綰也必定不是泛泛之輩。從出土的嶽麓書簡和銅戈銘文上的五大夫綰,上郡守綰和五大夫綰等記載可見王綰也是從地方因為功勞而升起的實力派。

在秦王統一六國後,王綰作為丞相和庭尉李斯一起商量認為古代有天皇,地皇和泰皇的稱號,建議秦王嬴政作泰皇,可是嬴政認為自己德高五帝,功過三皇,就給自己定稱號為皇帝。他還率領大家一起解決了,服裝,禮儀,文化等方面的統一。實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

但是在如何治理國家的時候,王綰和李斯出現意見上的不合。王綰認為:“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

李斯則認為:“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從中可以看出王綰其實也是認同郡縣制的。只是認為秦國剛統一天下,楚國,齊國,燕國,地方比較偏僻。設立郡縣不如設立封國可以機動管理,形成有效的管理。在秦國危難之際,又可以形成護衛的職能。

後來秦始皇還是聽從李斯的建議,害怕諸侯坐大為王,威脅到他的統治,而在天下設立郡縣。

事實上最後陳勝吳廣起義,那些沒落貴族正是從燕,趙,楚等地開始起兵,和農民軍形成合流,而秦軍沒能在第一時間進行壓制而被推翻。

其實郡縣制確實是大勢所趨,但是在當時秦剛統一天下,人心不穩的時候,天下人心不歸。實行郡縣和封國混合管理體制也許是最好的辦法。如果當時聽從王綰的辦法,也許秦朝基業還可以延續下去。

後來劉邦就借鑑秦亡的教訓,在漢初就實行郡縣和封國並存的制度。

舉報/反饋

2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前蘇聯政治殺手——貝利亞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