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引言

從一開始,美國就把自己界定為一個拓荒者國家。事實上,我們可以把同樣的話用在任何擁有幅員遼闊的國土需要控制、開化使之適應人類的國家,不論它們是俄羅斯、巴西還是阿根廷。

地理擴張是全部發展的第一個形式(而它支配著其他各種形式),它關係到經濟、民族(uneNation,民族國家)、邦州(unEtat),也同樣關係到文明。歷史把事情辦得井然有序,體體面面。它使得美國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從大西洋擴充套件到了太平洋。

▲戰爭

我們不妨以法國為例想像、對比一下:法國在幾乎平平安安地、未遇任何妨礙地從大西洋擴充套件到了烏拉爾山脈(1'Oural)!1803年,美國從法國購買了路易斯安那;1821年,它獲得了西班牙所屬佛羅里達;1846年,它從英國人手裡取得了俄勒岡(這可能損害了加拿大的利益);隨後,1853年,在一場不費吹灰之力的戰爭中,美國從墨西哥奪取了得克薩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進一步擴充套件了它的疆土。

人們如果想像一下,比如說阻撓俄羅斯或歐洲本身擴張的可怕的災難和外敵入侵,那麼美國的這部拓荒歷史真可以說是一帆風順,儘管這是以犧牲印第安人為代價的••••••但實際上任重道遠。光靠年輕的美國是遠遠不夠的。從一開始,1787年法令就明智地將西部尚未被佔領的領土,保留作聯邦的公共財產。後來,隨著移民,新州在那裡建立起來,一共有48個州(第49個州是阿拉斯加,第50個州是夏威夷)。殖民採取了各種各樣的形式。

▲印第安人男子

它至少始於1776年,大概以1907年俄克拉荷馬最後一些小塊地皮獲得分配而告結束。歷史記敘、小說和電影使拓殖活動廣為人知,從最初移民的大篷車和他們與印第安弓箭手的鬥爭,直到由緩慢的越洋鐵路運送的最後移殖民的旅行。但重提英雄的遠西部(FarWest)的那些耳熟能詳的情景是否有益呢?必須強調指出的是,“邊疆”(frontière),白人所征服的空間,在多大程度上是一次大規模的冒險,無論物質的還是精神的。

所謂物質的,是要闡明信貸,也就是說資本主義,從一開始就起著原動力的作用。所謂精神的,是要看看新教教義的新維度,而且更遠些,要看看美國文明在它的第二階段也是決定性的階段,所具有的新維度。•資本主義是這次向前進軍的組織者。想像一下,剛剛得到小塊地,160英畝(64公頃)homestead的移殖民,一邊裝好各種零部件,一邊首先耕種山丘的疏鬆土壤,然後逐步把工作推向低地上不易翻耕的土壤,即一直推向山谷。

他往往必須清除叢林灌木,有機會的時候,還得砍伐樹木。確實,這位農民一點兒不像農民。也許前一天他還在操著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行業。要想堅持,惟一的條件就是學會駕馬套車;耕種,一般是種小麥,無須複雜的備耕即可,同時土地不用施肥••••••尤其是,這個農場主如果是第一個到達那兒的人,他肯定只有一個念頭:轉賣掉小塊土地。

▲美國農場

他在那兒住上幾年;他剛剛有了一些墊款,因為在他那偏遠的角落,一切都將預付給他,他靠罐頭食品度日(早就這樣),靠煤取暖,如果鐵路到達鄰近地方的話。假如趕上兩三個好收成,讓他有了一筆資本,那時他便毫不猶豫:轉賣掉小塊地,從在此期間新到達的移民所給予他的增值中獲益,此後他繼續遷移-進一步向西,也就意味著,重新開始。向東返回,就是自認失敗。[按照路易•吉拉爾(LouisGirard)的說法。]因此,這些移民不是在土地上紮根的農民,而是投機商。“他搞花招。”正像一位歷史學家確切所云。

當然,他總是在賭,而不是總贏。但他堅持賭下去。另一個非常類似的情況是1860年前後中西部建立了一座城市。想像一下這座被縮小到基本要素的城市吧:簡陋的火車站,同樣簡陋的旅館、食品商店、百貨店(store)、教堂、學校、銀行••••••這座城市剛剛問世,但每個人已經就城市發展進行投機,因此購買好地皮,吸收新來的人。當然,城裡有電氣照明和有軌電車。不久,1871年,電話“出現了”。我們可以再引用一下路易•吉拉爾的話:“旅遊者們司空見慣,人們在還沒有房屋的街道上安上電燈照明,讓有軌電車在街上穿行。但是對人們宣稱,正因為如此,才要建設房屋,這樣地皮才能更快地售出。”

▲有軌電車

1878年建立的北達科他州首府俾斯麥,德國移殖民佔了大多數,五年後,1883年,美國國會大廈在這兒舉行落成儀式。你們看到的很清楚:這座城市與其他所有城市一樣,超出了現時代的範疇。依據所有經濟成功的秘訣,它也生活在未來之中。它不依靠它已擁有的金錢,S而依靠未來的金錢,不論這金錢是會到手還是不會到手。令人稱羨的是,除例外的幾年外,例如1873年的衰退,金錢始終能夠到手。賭注常常得到了報償。

征服西部和遠西部的美國,基本上是信奉新教的美國。新教曾單槍匹馬地面對移民這種突然產生的困難人文局勢,面對移民如此迅速地分散到如此廣袤的地區的局面。入境移民來了,他們沒有牧師,剩下的(沒準兒連這也達不到)只有閱讀《聖經》而已。無疑,這些入境移民過著一種中世紀的生活,他們自發的宗教生活平常非常活躍,往往富有脫離常軌的發明,如猶他州的開創者摩門教派。美國新教的功績是使這火焰維持不熄,而且更旺。

這是美國曆史最美好的一頁。要成功,就應該適應自己的任務,使自身更為簡化,也就是說超脫現有的各教派(公理會教派、主教派教會教友),減少神學教育或禮拜儀式,把希望寄託在感情上,寄託在引人入勝的集會所產生的震動效果上。浸禮會教徒(Baptistes)、衛理公會教徒(Méthodistes)和基督門徒派(DiscipleduChrist)的巡遊牧師,做得異乎尋常地好。他們沒有發明下面這種內心宗教:新教的覺醒(réveils)或者復活(revivals)預先提供了內心宗教的範例。起碼他們善於使之適應,使之簡化(比如說,浸禮會教徒擺脫了他們的宗派性,衛理公會教徒擺脫了他們的英國國教遺產),始終依靠“個人的神性”(théologismeindividuel),依靠“個人的主權”(lasouveraineté),最後“靠行動,不靠信仰”。

▲神父與宗教信仰者

從此,基督的語言更縮減為一種直截了當、簡便易行的聖餐儀式。在他們追求的嚴格目標之外,這些西部的福音傳道者無意間造就了theAmericanwayoflife(美國生活方式),即美國生活的“模式”,美國文明的圖樣。從19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起,新來的人不管願意不願意,即使不是新教徒,也必須適應這種生活方式。

在基督教徒方面亦如在牧師方面,這些自發運動的都是地位微賤的普通人,“惟一創造教會的人”的所作所為。此外,像充當征服者時一樣,他們在地理上共同分享“邊疆”的廣大地產:基督門徒派在西部和中西部創辦了自己的小教堂,衛理公會教徒朝西北方向走,浸禮會教徒朝西南方走。大體上,他們的行動可與西班牙傳教士的事業相媲美。

結語

實際上,從16世紀起,西班牙傳教士在將大多數印第安人吸引向基督宗教從而奠定今日拉丁美洲的基礎的同時,不得不向抵達新大陸的西班牙移殖民傳遞上帝的福音。

2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耶和華,為何讓何西阿娶淫亂的女人?伏羲八卦道出男女之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