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荊軻刺秦是一次不太成功的特種行動,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它完全沒有達到行動的本來目的。人們一般認為,荊軻的目的在於刺殺秦王,其實這是一個巨大的歷史誤會。因為在《戰國策•燕策》中,太子丹是這樣說的:"丹之私計,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窺以重利,秦王貪其贄,必得所願矣。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之侵地…"

太子丹是荊軻行動的總策劃,顯然他的第一目標是劫持秦王,讓秦王退還諸侯的土地,第二目標才是刺秦!

總策劃-太子丹

這在執行總負責荊軻的口中也得到印證,因為他在刺秦無望時曾發出如下感慨:"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事情之所以不成功,不是我殺不了你,實在是因為我想生擒你啊!所以有人說,荊軻刺秦更恰當的名字應叫"荊軻劫秦"。

不得不說,理想太豐滿,現實過於骨感。荊軻劫秦的行動不僅沒有實現終極目標——劫持秦王,就連基本目標——刺殺秦王也沒有實現。簡言之,行動失敗的根源不在於做得太少,而在於想得太多!

不以成敗論英雄!且不論行動策劃是否切合實際,荊軻行動背後的那些人絕不僅僅是"英雄"二字可以概括。這次行動雖以荊軻命名,但卻遠不是荊軻一個人在戰鬥。據不完全統計,除了荊軻,為行動直接或間接付出生命的人,至少就有7個:

1.為行動保密而自殺的第一人:田光。

太子丹策劃劫秦行動,最先想到的人並不是荊軻而是田光。田光是燕國出了名的豪傑之士,足智多謀,太子丹找到他,可惜他已經年老,精力不比當年,所以他推薦了荊軻。由於事情重大,太子丹提醒田光不要洩露出去,豈料田光這人極其崇尚節義,為了表示自己絕不會洩露機密,毫不猶豫地拔劍自刎了。不是一般的剛烈!

2.為博取秦王信任而主動奉送頭顱:樊於期。

荊軻雖然是個名人,但要接近秦王也顯然沒有那麼容易,畢竟秦王也不是追星族,更不是荊軻的追星族。所以,接近秦王要有一個合適的理由。而樊於期正好是秦王通緝的物件,為了得到他的人頭,秦王不惜懸賞千金。如果荊軻帶上樊於期的人頭,再加上足以打動秦王的價碼——督亢之地,那麼接近秦王就容易得多。聽到這個策劃,樊於期毫不猶豫地說:"這是我日思夜想的事情啊!"於是拔刀自殺。

壯士-樊於期

3.以身試藥:無名氏三人。

為保證行動效果,荊軻用的匕首可不一般,是耗費百金專門定製的"徐夫人匕首",為了達到一擊斃命的目的,特意在匕首上塗了毒藥,並讓人親測確保有效。原文是這樣說的——"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鑑於行動的重要性,這裡的試藥的壯士估計不會太少,保守估計至少三人以上。

4.行動失敗而以身負責:太子丹。

荊軻劫秦不成,刺秦也失敗,本來就覬覦燕國土地的秦國被徹底激怒,發兵滅燕。燕王喜為了甩鍋,同時也是發洩對荊軻行動失敗的不滿,親手將自己兒子太子丹的頭顱送給秦國。

5.為了信仰而以卵擊石:高漸離。

高漸離是一個樂師,不是俠客,但他的勇氣堪比俠客。秦滅六國後,秦王因為高漸離擊築太好了,就請他來擊築,可是高漸離是荊軻的好友,秦王也就有所防備,事先命人將高漸離的眼睛弄瞎,以為這樣高漸離就沒法刺殺他了。但高漸離往築裡灌鉛,趁秦王聽曲正入迷時,向秦王的頭部猛砸。結果當然是沒有成功,高漸壯烈犧牲。

秦王

三點讀後感:

1.沒有合適的策劃,執行再好也白搭;

2.燕趙之地多豪傑,能不惹儘量別惹;

3.對付強者,實力還是決定性的。

——《戰國策·燕策·燕太子丹質於秦》原文:

田光曰:"光聞長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約光曰,'所言者,國之大事也,願先生勿洩也。'是太子疑光也。夫為行使人疑之,非節俠士也。"欲自殺以激荊軻,曰:"願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剄而死。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

秦將李信追擊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計,殺太子丹,欲獻之秦。秦復進兵攻之。五歲而卒滅燕國,而虜燕王喜,秦兼天下。

其後荊軻客高漸離以擊築見秦皇帝,而以築擊秦皇帝,為燕報仇,不中而死。

14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王皇陵那些匪夷所思的未解開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