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中的七國君王,外加周天子和東周、西周兩個小諸侯國的君王,終於悉數亮相,各位君王可以說各有各的特點,或英明、或奇葩、或昏庸、或無能,一起品評一番吧。
周朝周天子
首先要說的這位是周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周赧王姬延,他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可以說是比較悲催的,雖然有雄心壯志,但是接手的就是一個爛攤子,要錢沒錢,要地沒地,要兵沒兵,被人堵到家門口要債,九鼎也從他手上被秦國奪走,可以說是窩囊至極。
西周與東周公國
與周赧王關係密切的一位君王就是西周君了,《大秦賦》中,周赧王就是和西周君待在一起的,可惜他的公國太小,實力太弱,與秦國一戰,最後把自己的全部三十六邑、三萬人口都獻給了秦昭襄王。
另一位與周赧王相關的君王就是東周君了,他也是自不量力,一心想著合縱攻秦,沒成想被韓國與魏國出賣,最後成了呂不韋成名的墊腳石,被呂不韋滅國,自己出城投降。
秦國
《大秦賦》中出現的第一位秦王就是秦昭襄王嬴稷,他可是一代傳奇明君,在位五十六年,勵精圖治,為嬴政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要是再多活十年,說不定就沒有嬴政什麼事了。
緊接著就是秦孝文王嬴柱了,他可是真夠悲催了,好不容易熬到嬴稷駕崩,自己終於當王了,可是隻當了三天秦王,就跟隨他父王去了。
然後呂不韋力捧的秦莊襄王嬴子楚順利接位,可是他也沒活多久,三年後,就一病不起,似乎他和他父王的壽命都讓他爺爺給用光了。
最後當然就是一代始皇帝秦始皇嬴政了,他的事蹟不用多說,不過《大秦賦》中張魯一飾演十三歲的嬴政確實有點過了,這年齡差距光靠演技也是彌補不來的。
趙國
趙國自從在長平之戰失敗後,元氣大傷,這也造成了秦趙兩國的世仇,《大秦賦》中的趙孝成王趙丹,總體來說還算得上是個不錯的君王,為了一雪前恥,整天把攻秦掛在嘴邊,直至最後臨終前,都是要準備攻打秦國。
趙悼襄王趙偃可以說是用陰謀奪取了王位,趙國在他的手中,更加得積貧積弱,但是有一點沒的說,他也是誓殺嬴政,劇中最後他撞見倡後與趙佾的風流事,一口老血給氣死了,只能說編劇有才。
齊國
齊王建也是齊國的最後一位君王,他是沾了秦國遠交近攻的光,所以才得以享了一段太平時光,他是隻重眼前利益,鼠目寸光,加上聽信國相後勝的讒言,最後落得個活活餓死的下場。
楚國
楚國本是兵強馬壯的,完全不用害怕秦國,但是因為內部的派系問題,這可難為了楚考烈王熊完,一戰敗北後,不得不遷都壽春。
韓國
韓國的韓桓惠王然在劇中可真是名副其實的奇葩,說他榆木腦袋一點沒錯,在呂不韋滅東周國時,他就趁火打劫,還沒成功,後來還自以為是地派鄭國為秦國修渠,想著疲秦以自保,殊不知這是飲鴆止渴而已。
韓廢王韓安繼任王位後,韓國已經成為最弱小的國家,整天在擔驚受怕中度日,最終還是免不了亡國的結局。
魏國
魏景湣王魏增可以說又是一個奇葩,對秦國恨得要死,但同時又怕得要死,一聽到秦國就坐立不安,就差哭出來了,是一位軟弱無能的君主無疑,劇中的口頭禪就是:這可如何是好。
燕國
燕國和趙國乃世仇,在劇中,兩國征戰無數,幾乎都是燕國戰敗,可見燕王喜是並不怎麼喜悅的,而且燕王喜剛愎自用,心胸狹窄,六親不認,逼迫太子丹前往秦國為質,最後秦國攻燕,他更是殺太子丹獻秦以求和。
總的來說,眾多君王中,要數嬴稷與嬴政最是得意,在霸業上都是進展神速,魏王與韓王最是奇葩加軟弱,朝秦暮楚,而趙王則是很專一,鐵了心地滅秦,但是卻沒有那能力,自己都爛在了根上,燕王更多時候都是在充當秦國的炮灰,與趙國征戰,齊王從頭到尾都在想著他的生意,楚國似乎整部劇都在看熱鬧,很少出現,出來一次就被打怕了,被迫遷都,最讓人可憐的要數週天子一脈了,空有壯志,但同王不同命,時也,命也。#大秦賦##大秦賦裡出彩的配角們##秦王##大秦帝國##大秦帝國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