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0年至221年,秦國國君嬴政終於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諸侯紛爭的戰亂局面,首次建立起一箇中央集權的多民族的統一王朝。他將大一統的思想的種子種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裡。面對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豐功偉業,嬴政驕傲的稱自己為始皇帝。
當然他擔得起這個稱號,明代思想家李更加寵愛他,尊他為千古一帝。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開創歷史先河的有為青年,卻被後世黑的最慘。
在黑他的人眼裡,所有的功皆是過。黑他的人恨不得給他的腦門貼上暴君的標籤,將他所有的豐功偉績變為黑他的鐵證。
焚書坑儒
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以後,做的第一件事情人們眼裡的便是焚燒典籍史書,坑殺儒士。其實,他焚燒史籍古書,並非他的初衷。他的目的在於輿論控制,新建立的政權需要的是穩固,尤其是人心上的穩固。而不是別有用心之徒的借古諷今,妖言惑眾。坑儒其實也並非一般的儒士,而是一些江湖術士,不法之徒。結果秦始皇的這一做法後來漸漸變成了黑他的第一罪。
大興徭役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當時他面臨的是一個急需修復的爛攤子。自諸侯割據以來,戰亂不斷。六國統一以後,國內生產急需恢復,當然,他的做法有點操之過急了。修靈渠他是為了恢復河運,加強交通聯絡,鞏固政權和恢復經濟生產。秦始皇修築靈渠,主觀上是為了發展經濟,當時的情形是他不得不為之。河運不同,交通不便,經濟如何發展?
修建直道
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以及抵禦強大的北方遊牧民族,秦始皇下令修建中國古代的第一條高速公路——秦直道。秦始皇動用30萬大軍用兩年時間修築了南起陝西林光宮,北至今內蒙古包頭九原郡的一條南北長達700多公里的一條軍事通道,秦直道是由咸陽通往北境陰山間最捷近的道路,大體南北相直,故稱“直道”。秦始皇當時修建這條路的目的是為了抵禦外敵,但這條路真正發揮威力卻是在漢唐之際。可想而知,秦始皇的目光有多長遠。
北築長城
當時的秦帝國,面臨嚴重的內憂外患。國內人心不穩,政權不固,六國殘餘勢力此起彼伏。而在秦帝國的北方,匈奴壓境,屢屢南下侵犯農耕民族的領土。面對如此嚴重的外患,秦始皇不得不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修築長城,以防外敵。
秦始皇的大興徭役的做法主觀上是為了鞏固政權,恢復生產。客觀上卻加重了民眾的負擔,這也為大秦帝國的夭折埋下了伏筆。從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如果他不這樣做,可能龐大的秦帝國難以維持至二世。
以上種種,黑他的人便有了鐵證。說他殺人如麻,大興徭役,草菅人命,好大喜功。他們說道,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志,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或許,對於秦始皇最準確的評價,正如翦伯贊先生所言,在我看來,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一個傑出的人物。我說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一個傑出的人物,不是因為他是一個王朝的創立者,而是因為他不自覺地順應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傾向,充當了中國新興地主階級開闢道路的先鋒,在中國歷史上,消滅了封建領主制,開創了一箇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主義的新的歷史時代。”亦如國學大師章太炎所言,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自不說,秦始皇一統六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尊法治,開郡縣制,開發西南西北不毛之地。一句話,秦始皇擔的起千古一帝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