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曹操是三國時代著名的奸雄,他生前奸詐無比,死後也同樣多疑猜忌,甚至還留下了“七十二疑冢”的傳說。

曹操墓平面圖 河南安陽西高穴2號墓平面圖(A.墓葬;B.墓室)

2009年時,我國考古界曾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其主要原因,就是關於曹操墓葬的真偽問題。熟讀《三國演義》的讀者都知道,曹操生前曾大肆盜掘漢代古墓,他也怕死後遭到同樣報應,便命人在出殯當日,以七十二口棺材同時為自己發喪,目的就是掩人耳目,這才在後世留下了“七十二疑冢”的舊事。《三國志》中卻記載,曹操死於洛陽,靈柩葬於鄴城西門豹祠堂的西部丘陵中。

曹操墓發掘現場

西高穴墓最初被發現時,一度引起過很大爭議,儘管河南省的考古工作人員非常篤定這就是曹操墓,但很多人都不相信,還在網際網路上誕生了不少諸如“曹操小時候的骨骼”一類的段子。但後來隨著勘探研究的進展,基本確定了這個墓葬就是曹操的高陵,這與《三國志》中的記載不謀而合。根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的記載,由於“天下未定”,曹操曾提出不尊古法,身後安葬於貧瘠之地,根據天然地勢為墓基以節約民力,臣下在墓後立即解除喪服、恢復職務,以上種種正反映曹操作為政治家、軍事家顧全大局、節儉務實的一面。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石牌

其中最有力的證據之一,就是這塊“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銘牌。挌,《說文》中此字釋義為“挌,擊也”。出土石牌中有8件為圭形,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等銘文”,記錄的是曹操生前所用武器。在追繳回的被盜掘文物中有一件石枕,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這幾件“魏武王”銘文的文物指明西高穴二號墓墓主就是曹操。曹操生前被漢獻帝封為“魏王”,死後又得“武王”的諡號,曹丕稱帝之後才追封曹操為“武皇帝”,無疑“魏武王”是曹操下葬時的稱謂。曹操墓的確定,是我國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也為研究魏晉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佐證。

葉狀銀飾件

曹操高陵墓之中,出土金、銀、銅、鐵、玉、石、陶、骨等器物共250多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59件刻銘石牌和3個個體遺骨。石牌根據外形可分為圭形和六邊形兩類,牌頂端有圓孔,可穿銅環、銅鏈,便於懸掛。刻銘多用隸書,即漢末“八分體”,字型規整,遒勁有力。刻銘石牌與戰國秦漢時期墓葬中記載隨葬品的清單——“遣策”存在相似之處,但遣策為竹木材質,上有墨書文字,如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中出土有木牌及竹簡形式的遣策三百餘枚,詳細記錄了墓中隨葬的食物、酒、衣物、生活用具等隨葬品的名稱和數量。與之相比,刻銘石牌製作工藝要求更高,所代表的的墓主人身份也更尊貴。

陶俑

白瓷罐

雖然曹操高陵內出土文物眾多且頗具價值,可是相比其本人的地位而言,曹操的陵墓絕對稱得上是“薄葬”,從側面業反映出了曹操生前的簡樸。曹操墓的發現,不僅印證曹操生前節儉、死後薄葬的文獻記錄,也為今人深入瞭解、客觀認識曹操的歷史形象提供了寶貴史料。

傳為曹操手書的《袞雪》拓片

在這個十二月,由中華世紀壇藝術館主編《尋蹤三國— —文物裡的魏蜀吳新圖景》已經出版。

在這個十二月,繼東京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北京中華世紀壇和深圳南山博物館之後,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與吳中博物館聯合主辦,聚集了來自各省、市、自治區的四十多家文物收藏單位選送的近200件文物的《三國志》特展已經開幕,將繼續向觀眾講述藏在這些文物之中的三國故事。

圖書推薦:《尋蹤三國— —文物裡的魏蜀吳新圖景》,中信出版社

1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殷周王家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