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中周赧王說“秦嬴”是養馬的家奴,但據我們所知,秦國在當時可是盛極一時的諸侯國,怎麼就成了家奴呢?
秦國的祖先惡來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惡來是商紂王手下的一員猛將,他的父親則是紂王的諛臣,他們家族為抵禦外族侵擾世代鎮守在西戎,在武王伐紂之後,惡來被處死,家族也隨之沒落。後來嬴姓的族長大駱受封於犬丘,他的兒子“非子”因將周孝王的馬養得很好,於是周孝王想讓“非子”成為大駱的繼承人。
但此時大駱已經立了申侯之女所生的兒子“成”為嫡長子,申侯又威脅周孝王如果周孝王立非子為嫡長子,那他就讓西戎反叛,申侯自然有此能力,於是周孝王就不敢冒險,他知道大駱一族有因養馬而被封邑的先例,於是就想著讓“成”繼承大駱的爵位和封地,“非子”則另尋一處封地,這也就是後來的“秦國”,秦國剛開始建立之時是作為附庸國這樣的角色存在的,主權尚不完整,不足以被稱為諸侯國,所以周赧王說“秦嬴”是家奴也有一定道理。
在“非子”受封秦國後,“成”也繼承了大駱的封地,嬴姓一族便被分成兩支部隊,但是後來“成”的封地犬丘被西戎所佔領,直到公元前821年在秦莊公的努力下才收復了犬丘,秦莊公於是被封為“西陲大夫”。在西周滅亡後,周平王東躲西藏,這時秦莊公的兒子秦襄公趕來救駕,一路護送平王將都城東遷至洛邑,歷史進入東周時期,秦襄公因立下大功,於是秦國便從附庸國變成了諸侯國。
但秦國國土面積太小,不符合諸侯國的建制,平王知道秦嬴一族與西戎諸部族有著血海深仇,於是將名義上歸屬周朝實際早被犬戎等部佔領的岐、豐等地分封給秦國,秦國也不負眾望在經過一系列爭奪戰從西戎手裡奪回封地,慢慢壯大了秦國,但是也因為這一原因一直被中原諸國所瞧不起。中原諸國大多一開始便是王族宗室,地位較為崇高,對於秦、楚這樣的新貴族一直抱著蔑視的態度,秦國屢次放低姿態想和中原諸國交好卻一直受到排斥。
後來秦國慢慢變得強大,成為實力最強勁的諸侯國,為所有諸侯國所忌憚,到了秦昭襄王時期秦國的實力已經無人能比,崤函之固已經阻擋不了秦國,秦國以此為閘門,滅亡了周朝,運回九鼎,所以也就出現了周赧王在《大秦賦》中說的秦嬴不過是養馬的家奴,其實這也能看出周赧王的無奈,但時局已定,只能是逞一時口舌之快來宣洩一下心中的憤怒和無奈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