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01.

這是一段距離我們很久遠的歷史史實,他當時究竟是什麼樣的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是通過遺留下來的各種珍貴史籍中,我們還是可以通過時間的長河看到她的一絲真容。

有道是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同樣的也可以正視自身。古語云: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句勵志之語大家都聽過,但是你可知道在那段歷史中還有一個國家並沒有聽到過這句話,但是他卻在默默地為之努力,努力,再努力。

為了做到最好,無論是怎樣的困境,他都矢志不渝,不忘初心,最終梅花香自苦寒來,他終於取得成功。

在西周時期周平王曾經允諾秦襄公:“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

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份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詔書,卻誕生了一個改變華夏曆史,促進華夏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的國家——秦國。

02.

秦國起源與世代“崛起夢”

秦國自建立以來便多災多難,前路坎坷,為了秦國變得強大,秦國的歷代國君都是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那是因為秦國最初的封地乃是當時的戎狄之地,地處西北相當貧寒,而秦的先祖只不過是一個替皇帝駕車的車伕。

在那個奴隸地位低下的封建年代裡,一個車伕能有多大的地位,但正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是這樣一個車伕,不知走了什麼運氣,被周天子分封為諸侯。

看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除了秦國,哪一個不是身份顯赫,地位尊崇的人建立的,只有秦的祖先是一個趕車的,這也就說明了為何東方六國一直以來看不起秦國了。

你想,人家都是勳貴或者諸侯之後的繼承人,你一個車伕之後怎麼能讓人看的起呢。

但是不得不承認秦國的歷代國君是真的強,出身不好又如何?國家弱小又如何?在那個動盪黑暗的年代裡,出身不能決定未來。

於是秦的歷代國君都已強國興秦為己任,讓筆者最佩服的就是秦莊公的長子,因為他為了秦國的強大居然放棄了唾手可得的爵位。

秦莊公育有三子,長子叫世父,一日秦莊公問世父,我秦國土地貧瘠,而且國土面積不大,該如何?

世父說:“西戎殺了我祖父秦仲,我不殺死戎王就決不回家。”於是率兵去攻打西戎,最終大敗西戎闊地千里。

作為長子,秦國國君應該有他繼任,但是他為了秦國卻心甘情願把繼承人的位置讓給他的弟弟秦襄公。

秦襄公在位時果然不負秦國,為了秦國的強大他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了秦國的發展繼續攻打北方戎狄部落。

終於經過秦國曆代國君的不懈努力直到秦穆公在位時,秦先後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大國的基礎。

縱觀春秋發展史,你會發現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像秦國一樣,歷代國君都已發展壯大秦國為己任,包括同時代的越國也不行。

因此給現代人最直接的警示就是:出身不能決定一切,決定你未來能夠達到何種高度的只有你自己,秦國正是因為這樣才能強大起來。

03.

魏國——秦國最強的對手

時間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春秋已過,戰國時期來臨,秦國也正在面臨它崛起的第一個也是最強的一個對手——魏國,魏國的強大是無法想象的,尤其是龐涓仕魏之後,為魏國訓練了戰國史上第一支強大的兵團——“魏武卒”。

提到這個“魏武卒”,就不得不詳細介紹一下,“魏武卒”的威力和在魏國軍隊地位的強大。

在《 荀子·議兵篇》中有記載,說“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

從這記載中我們發現士兵披上三層重甲和鐵盔,能開十二石之弩,每人背五十隻弩矢,拿著長戈或鐵戟,腰帶利劍,攜帶3天的作戰糧草,半天能走一百多裡。

這當時是很難想象的,作為由當時鬼谷子最優秀的弟子龐涓親自訓練的兵團,在魏國軍隊中的地位,戰鬥力都可以說是第一,但是就是這樣一支能征善戰,訓練有素的軍隊,卻被秦國打敗了。

魏武卒的戰敗直接導致了魏國軍隊無法獨自面對秦國的進犯,其都城大梁直接暴露在秦軍刀鋒之下,魏國由盛轉衰,從此再無力獨自面對強大的秦國。

說起秦國能大敗魏武卒,拿下魏國與一個人密不可分,這個人是誰呢?其實我們都知道,他就是商鞅,也叫衛鞅。

04.

打敗魏國,商鞅變法功不可沒

歷史走到了秦孝公在位時期,秦孝公嬴渠樑,秦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君主,其偉大之處莫過於重用商鞅,商鞅姬姓公孫氏,衛國國君後裔,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秦孝公在位時期為了改變秦國積貧積弱的局面,重用商鞅,說起來商鞅能夠得到孝公重用其實在於他在朝堂之上的一番說辭。

公元前359年商鞅在朝堂上對秦王說: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

秦孝公一聽,便覺得商鞅跟自己想的一樣,都是主張變法。這就說明了要想擁有高官厚祿不進要有真才實學,更要跟上位者有著同樣的思想,為了國家的強大,任何困難都不能阻擋。

孝公以衛鞅為左庶長,主持變法。其實秦國軍隊能打敗魏國最強大的“魏武卒”,主要是因為商鞅變法中的這一點:

廢除舊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禁止私鬥,頒佈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也就是俗稱的軍功授爵制。

可以說這一點的提出,是秦國軍隊戰勝“魏武卒“稱霸六國的重要基礎。以前打仗除了軍餉沒有其他福利,但是忽然告訴你你當兵除了軍餉之外,在戰場上根據你斬殺敵軍數量計算軍功賞賜爵位,你會怎麼做?

那一定會奮不顧身,因為這是敵人在我的眼裡已經不是敵人,而是一個個爵位啊。在那個年代爵位就意味著富貴和名望,秦國有此虎狼之軍,不強大簡直沒有天理嘛。

史記記載道:秦國出其父母懷衽之中,生未嘗見寇耳,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爐炭,斷死於前者皆是也。

足以說明當時商鞅的變法,對秦國軍隊士兵的悍不畏死,軍隊戰鬥力的都有著很大的提升。

05.

當然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徹底強大起來,秦孝公時期河西之戰秦以五萬新軍大敗魏國公子昂領導的魏武卒,魏武卒不可戰勝的神話被打破了。

要知道,就在公元前344年的逢澤之會上,魏國還是風光無限的諸侯盟主,當時的魏王擁土千里,帶甲三十六萬,其強北拔邯鄲,西圍定陽,又從十二諸侯朝天子。——《戰國策·齊策五》

那時的魏惠王制丹衣,建九斿,乘夏車,稱夏王。在天下諸侯面前儼然一副天子排場。

秦國自建立起就被東方六國所看不起,土地貧瘠使得秦國弱小,但正所謂群山惡水出“刁民”,正是秦國的若小,使得秦人個個都悍不畏死。

秦國曆代國君都以強國興邦為己任,終於在秦孝公在位之時,秦等來了這個人——商鞅,商鞅使得秦國繼春秋之後,再一次崛起于山東六國之間,為秦國奠定了統一中華的底蘊。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為何長城千年不倒?原來秦始皇用了這些措施,今天的人卻拒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