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說起陶淵明,很多人都知道,一首《桃花源記》成為千古傳唱的文章,世人皆知,陶淵明隱居避世,也知道他在隱居之前是世家大族出身,卻不知道他的家世。

陶淵明的確實是名門望族出身,祖上也是曾經顯赫一時。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東晉時期的名將。

一生戰功赫赫,名震天下,後世也廣為流傳他的千古事跡。唐德宗時,把他封為武成王廟64將之一。

及至宋代,宋徽宗又將他封為宋武廟72將之一。到近現代時期,歷史學家認為他是可以跟英國克倫威爾,美國華盛頓總統相比的人物。

可想而知,陶侃的聲望有多強,後世評價陶侃:“機神明鑑似魏武,忠順勤勞似孔明。”可以說,陶侃集曹操和諸葛孔明的優點於一身,對他的評價之高可見一斑。

陶侃此人,出身貧苦之家,家境貧寒,儘管其父是三國孫吳的武將,但是地位不高又早逝。

因此,陶侃幼年時期就過得很清貧,但是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之下,自幼習文鍛武,胸懷大志。上天永遠不會虧待每一位有夢想的人。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在某一個下著大雪的冬天,鄱陽郡孝廉範逵因公務路過陶侃家住的村莊。在大雪的天氣中飢寒交迫,不由得敲開了陶侃家的門。請求在陶侃家吃一頓粗茶淡飯。

一貧如洗的陶侃都傻眼了,家徒四壁,自己都食不果腹,如何招待這一屋子人?

陶侃的母親是一位具有魄力的女人。她讓陶侃招待幾人,自己出門,找到村裡面一位高價收購頭髮做假髮的人。

陶侃母親毅然揮刀剪掉了自己的一頭青絲賣得了一個好價錢。要知道,在古代,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般不到萬不得已,古人都不會斷髮。

陶侃母親用賣頭髮換來的錢到附近酒莊訂了幾道好菜,拿回去招待客人。並且回到家之後,還拆了家中一間草房給範逵等人燒火取暖。“截髮留賓”也因此成為千古美談。這樣為陶侃博了一個好前程,是他官場之路的敲門磚。

範逵等人有感陶母的恩情,決心為陶侃引薦。陶侃一直有做官的意願,此時有範逵等人的引薦,不失為步入仕途的好辦法。

有範逵等人的舉薦,陶侃步入官場。是金子總會發光。陶侃確實是有能之輩,他在官場上大放異彩。

由於自幼飽讀兵書,因此頗有軍事才能。步入仕途之後,多苦多難的工作他都義不容辭,當時南方很混亂,很多人都不願意去南方這個南蠻之地,就拾掇陶侃這個職場新人去南方平亂,陶侃沒有推脫,並且憑藉自己傑出的才能,在南方站穩了腳。

從此之後,陶侃在官場上展露鋒芒,在東晉那個亂世,到處有陶侃多次帶領部下奮勇殺敵,平定叛亂,屢建奇功,為晉室王朝立下了不朽功勳,陶侃從此平步青雲,晉室王朝對其也多有敬重。

陶侃雖然戰功赫赫,但卻從來不居功自傲,身為一方地方官,他心繫百姓,關注百姓生計。

有一次,他出遊時,看到有一個人手裡拽著一把未成年的穀子,經過詢問所知此人路過農田,隨手抓的一把穀子。陶侃震怒,以那人隨意糟蹋他人辛辛苦苦種的糧食為由,抓起來,鞭笞。

陶侃一生當中,無論是做官還是做人,心裡都有一把秤,身為將軍,他身先士卒,治軍嚴謹,有一隻赤膽忠心計程車兵誓死追隨,因此在戰場上屢建奇功,書寫戰場傳奇。

他作為地方官,愛戴百姓,謙恭仗義,而且以大局為重,可謂是文武全才,德才兼備,無怪乎後人把他比作曹操和諸葛亮。

唯一可惜的是,陶侃晚年辭官,他辭官之後,把所有事務都登記在冊,確保無誤後,踏上回鄉的旅途,然而在他返鄉途中悵然病逝。

他一生勞碌,為官為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無怪乎有陶淵明這樣優秀的後代。

END

2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和珅死前留下一首詩,竟和慈禧有關係,難道真是巧合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