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清朝光緒年間舉人,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
這是梁啟超的曾經,雖然他的一生很坎坷,但是他的子女卻培養的很好,有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詩詞研究專家梁思順
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
著名考古學家梁思永、梁思忠
著名圖書館學家梁思莊
著名經濟學家梁思達、梁思懿、梁思寧
著名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梁思禮
由此可見梁啟超的的教育方法是成功的,他在蘇州學生聯合會上演講時,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透過知育、情育、意育,教人做到不惑、不憂、不懼。
其實梁啟超先生的教育理念用現代人的思維理解就是:帶孩子去見世面,學知識。而最好的家教,就是見這3種世面。
最好的家教,就是見這3種世面第一:讓孩子看世界
這一點跟哈佛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的觀點不謀而合,他們可是不同年代的人,他們都主張帶孩子去見世面,這樣才能孩子有更加全面地世界觀,不拘泥與眼前的一方天地,自給自足。
梁啟超的9個孩子,有7個都有出國留學經歷,而後又將國外的先進技術帶國內。
第二:讓孩子接受挫折
梁啟超時常教育自己的子女"處憂患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奮,志氣強立。"
梁啟超的子女去國外的時候並沒有多大,而且那個年代,外國人是很看不起中國人,所以他們在國外的生活也很艱難,但是都堅持下來了,最後都學有所成,報效祖國。
其實當年梁思在東北遇到困難時,向父親求助過,但是梁啟超並沒有幫助他,而是回他一句話:"汝生平處境太順,小挫折正磨練德性之好機會。"
第三:讓孩子學習知識
楊絳老師曾寫過:“讀書就好比到世界上最傑出的人家裡去串門。”
學習不光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還要學習課本外的,孩子接觸的愈多,掌握的就愈多。梁啟超曾經跟長子梁思成說過:"你現在學的專業太專一了,趁現在還沒有畢業,分出你的一些時間去多學習別的科目類,比如科學類和歷史類等等。"
其實我們想鍛鍊孩子,就讓孩子知道的更多,接受的更多,這樣才能變成一個有學識的人。
可我們要怎麼做?說到見世面,家裡有條件的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旅旅遊,見識一下大千世界的美好和壯闊,可比在家困著強;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我們不妨給孩子買一些書,即可以讓孩子認識世界,還可以培養閱讀的好習慣,既見了世面,又漲了知識。
挫折問題,我們平時在就可以解決,多讓孩子感受失敗,不要什麼事情都一股腦的全部承包,這樣的孩子經不起打擊的。我們要讓孩子自己做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成功、有失敗,這樣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讓孩子知道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法接受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