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孤兒寡母的煩惱

公元88年,還沒來得及享受幾天好日子,東漢王朝就又進入了多事之秋。漢章帝的英年早逝,讓年僅10歲的太子劉肇過早的登上了帝國的寶座。可無論怎樣“天命神授,百靈相助”,諾大的帝國由一個孩子駕馭,都無異兒戲。為了帝國的正常運轉,劉肇的母親竇太后垂簾聽政,做了帝國真正的當家人。

就在這先帝大喪未畢、孤兒寡母執政不穩的節骨眼兒上,洛陽城竟出了一樁大事:漢室宗親,深得太后寵信的都鄉侯劉暢遇刺身亡

無論受害者的身份,還是事件發生的時機,都足以讓竇太后心驚肉跳。滿朝的王侯公卿、文武大臣,那一張張恭敬的面孔下埋藏著多少心機?一句句堂皇的話語中掩蓋著怎樣的陰謀?為了性命和江山,竇太后發下嚴旨,徹查此事

為了救贖而戰

誰知查來查去,竟查出了一個大烏龍案件本身並不複雜,官至侍中、虎賁中郎將的竇憲,害怕劉暢分了自己的權力,派刺客將其刺殺。可複雜的是,這個竇憲是竇太后的親哥哥。雖說攤上這麼個哥哥委實讓竇太后懊糟,但也不能真的殺了哥哥償命。

既要保全兄長,還要堵住群臣之口,可愁壞了這位大漢太后。不過事也湊巧,在遠離洛陽千里的塞外來了一個人,解了太后的煩惱。此人是南匈奴派來的使者,請求漢王朝出兵協助攻打北匈奴

對於東漢王朝,這算不得什麼大事。自從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依附漢王朝以後,北匈奴被南匈奴與鮮卑部落阻隔,早就不成威脅,充其量也就是在西域方向使使壞。然而竇太后想到的不是軍國大計,而是想出了救兄長的辦法

在竇太后力排眾議,大力支援下,竇憲被封為車騎將軍,率軍出塞,美其名曰:將功贖罪

此時東漢政局雖萌亂相,但還未波及開來,尤其軍隊依然保持著相當的戰力,而北匈奴卻早已沒有了當年冒頓單于的八面威風。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當漢朝、南匈奴、鮮卑等國聯軍會師於涿邪山之時,便註定了北匈奴敗亡的厄運。

稽落山一場決戰,重創北匈奴,使得作為政權存在的北匈奴瓦解冰銷,餘部死走逃亡。竇憲命中郎將班固作《封燕然山銘》,刻於山壁,史稱“燕然勒功”。

在其後的歲月中,忠奸賢愚各得其所,東漢王朝自有氣運,今天不再多說。

而一支匈奴殘部的萬里西遷,則在另一個文明國度掀起了驚濤駭浪,我們的故事也由此拉開序幕。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相比於農耕民族,遊牧民族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四海為家,沒有牽掛。所以慘痛失敗的北匈奴並不感到沮喪 ,無非是換個空間罷了。

一部分北匈奴人選擇留在本地,依附於鮮卑或南匈奴,最終一同融入了華夏大家庭。而另一部分則選擇離開蒙古草原西進,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誰知這一探索,便歷時數百年,行程幾萬裡,足跡遍佈半個地球。最終一部分定居到了裡海東部,甚至一度進入了印度境內,他們被稱為白匈奴

而另一部分來到了黑海東北的欽察草原定居,其實這裡已經到了神秘的西方文明門前。但他們認為西邊全是無邊的荒漠,到此便不再前進了,這一年大約是公元260年。

王者歸來

君士坦丁大帝的強勢崛起,以為重振了羅馬帝國的輝煌,殊不知帝國將亡,也有迴光返照。公元337年,君士坦丁駕崩後,兒子們爭奪王位,帝國再次陷入混戰。幾經更迭,權力掌握到了瓦倫提尼安、瓦倫斯兩兄弟手中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傲慢的兩兄弟與宿敵波斯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然而真正的威脅正從帝國的東北方向悄然逼近。

於欽察草原生活近百年後,一場嚴重的災荒迫使匈奴人沿黑海北岸繼續遷徙,卻發現原來西邊還有更為豐美的草原,當然還有很多別的種族:阿蘭人,東哥特人,西哥特人……。

可這有什麼關係呢?匈奴祖先早就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刻在了子孫的基因中,融進了後世的血液裡,匈奴人騎上了戰馬,拔出了彎刀。阿蘭人被首先征服,成為匈奴的奴隸,下一個就輪到了哥特人。

曾讓羅馬帝國吃盡苦頭,被稱作“野蠻民族”的哥特人,這一次明白了“人外有人,沒有最野蠻,只有更野蠻”的真諦。幾乎一夜之間,哥特人就潰不成軍,無數哥特人蜂擁到了多瑙河畔,乞求羅馬帝國的收留庇護

在與波斯戰爭中兵員緊張的羅馬帝國,覺得哥特人是自己補充兵員的最佳人選。在提出一系列苛刻條件後,羅馬帝國收留了哥特人,卻也給自己帶來了心腹大患。

帝國輓歌

自我優越感,是東西文明的通病,傲慢的羅馬人並不準備給予“野蠻”哥特人平等的待遇。哥特人承受著最殘酷的剝削,得到的卻是少的可憐的糧食。在經歷親人餓死,賣兒賣女後,忍無可忍的哥特人拿起了鋤頭、鐮刀,砍向了羅馬軍隊。

哥特人起義的刺激下,匈奴人、阿蘭人、色雷斯人都想從富庶的羅馬帝國身上討些好處,就連萊茵河上的日耳曼人,也向高盧發起了進攻。

公元378年的亞德里亞堡戰役中,羅馬軍團全軍覆沒,東部皇帝瓦倫斯戰死。新任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向哥特人提出優厚的條件,才換來了帝國表面上的統治。但好景不長,狄奧多西一死,哥特人再次反叛,這一次,羅馬軍隊兵敗如山。一夜之間,東羅馬帝國萬劫不復,化為了歷史的塵埃。

幾十年後,西羅馬帝國亦步其後塵,煙消雲散。

蝴蝶的翅膀

愛德華·洛倫茲說:“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週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羅馬帝國未必知道遙遠的東方曾經有一個東漢王朝,更不會知道竇憲的存在。但就是這個不認識的東方人,偶然想到的一個陰謀,以及他妹妹竇太后的偏袒,引發了一場對北匈奴的戰爭;導致幾百年後,北匈奴對哥特人的入侵;被迫依附於羅馬的哥特人又發動了起義,直接令一個傳奇帝國覆滅。

“蝴蝶效應”講的是一種混沌現象,是偶然性與必然性之間的辯證關係。如果將這個理論放到歷史程序中也未嘗不可,比如:如果沒有竇憲的陰謀,可能羅馬帝國就不會覆滅於哥特人之手。但卻不等於羅馬帝國不會覆滅。

貪婪傲慢、腐朽墮落,是帝國衰敗的毒瘤,東西方皆是如此。就在羅馬帝國覆滅的前不久,東方的匈奴人劉淵父子也剛剛終結了西晉王朝,中華歷史進入了五胡十六國,這個民族衝突最為慘烈的時代。但與其說西晉亡於匈奴,不如說西晉亡於“八王”鬧劇

“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蝴蝶的翅膀顛覆不了帝國,傲慢與貪婪卻能夠。

需要宣告的一些事

橫掃歐洲東部的“匈人”是否就是西遷的北匈奴,歷來存有爭議。西方學者支援與反對者大致相當;近代中國學者幾乎一邊倒的支援這種說法,但近年來陸續出現了一些反對聲音。主要問題在於:

從中國歷史記載:公元91年北匈奴西遷,到西方記載:公元374年“匈人”征服阿蘭人,這之間有280年的歷史空白,也就是說相隔280年的時空,強大的“匈人”如何從天而降?

這一點確實讓人費解,只能希望更多的考古發現,來填補空白。

至少目前為止,正反雙方,誰也不願放棄立場。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歷史奇事:國家託孤給敵國,保證國家和平!東羅馬與波斯的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