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許多官職是從唐代繼承而來的,並且在宋代時期,統治者將唐代的上都留後,改成了上都進奏院,簡稱進奏官。一般來說這種官員是由地方自己選出來的,平時工作就是在京城接待每個地方來辦事的官員,收集公文,保持聯絡中介的功能。
不過和唐代相比,這個職位雖然名字相似,可實際負責的功能卻有著一定的改變,甚至可以說和李唐時期相比,這個職位主要功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換。
一、比較下的唐宋進奏院01.歷史背景不同
唐代和宋代的歷史背景本來就不一樣,唐代藩鎮和中央的關係和宋朝社會現狀也有不同的地方。在唐朝,這個職位主要是做監察探查情報機構使用的,進奏官員可以瞭解地方、京城官員的動向並且及時記錄,將情報傳回地方所在。
在這個大前提之下,進奏官有著合法的渠道獲取情報,以及向上檢舉揭發,在唐代就有一個進奏官,曾經拿著經常的情報,向地方官員告密,聲稱有一個判官偷偷的向朝廷提供地方資訊,這次的告密也直接導致了這個從地方出來的判官被報復。 在這個時期,進奏官自主的權利是極大的,他們可以選擇替地方說話,也可以選擇替中央轉達想法。
除了查探地方官員是否陽奉陰違,出賣地方利益,進奏官也會替京城監察地方上的執政官員。並且在唐朝很多時候,進奏院是作為地方代表和中央據理力爭,爭取地方權力的,那到了宋代,由於唐代藩鎮割據的情況已經沒有了,這個職位自然之前的功能也就沒什麼意思了。
並且到了宋代地方行政範圍開始不斷的切割,地方劃分的越來越細,京城裡面設立的進奏職位也越來越多。不過在宋朝初期中央集權加強的情況下,這一部分地方來的小官員是戰戰兢兢,哪裡還有前朝趾高氣昂地方代表的樣子。
並且在京城這些地方的進奏官要接受隨時隨地事無鉅細的監督,危險常常伴在身邊。更讓人感到驚恐的是,他們的身家性命完全牢牢掌握在皇帝一個人的手裡,背井離鄉連政治根基都沒有。因為地方官員對於這個職位的瘋狂逃避,許多人無奈之下只能找京城本地人來代替自己所在的地方行政區擔任進奏官。
統治者很快就反應過來,這樣的制度長久定性下去也不是個事情,因此這一個看上去代表著地方的官員職位,很快就迎來了的一場改革。
02.人員、管理的不同
前面咱們說了,唐代的進奏官地位非常高,因為地方上的權力也高。光從權力上來說唐朝的這個進奏官根本就不需要聽京城的管束,基本上只需要按照地方的命令列事。
但是到了宋代,地方上的權力被削弱,進奏官完全被換成了經常自己安排的人員,可能這些官都不知道自己負責的地方在地圖上的哪一塊。因此他們自然不可能再繼續對中央集權造成什麼威脅了。
03.職能的不同
在唐朝,進奏官主要是給地方上的官員服務的。柳宗元就曾經記錄過,如果有地方上諸侯進京城述職,京城周圍一定要給他安排一個專門居住的地方,這個地方交給他自己使用,作為結交友人,處理公務的辦公場所。從這個條件是,我們也能看出唐代地方官員的地位之高,受到的重視之大。
從這一方面看唐朝的進奏院其實更像是周朝的諸侯代表,跟漢代的諸侯府邸負責人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不過由於地方勢力的擴張,這個官職的能力範圍有所擴大。
並且在日常的政治相處過程中,這個進奏官完全可以不用看皇帝的臉色,直接對地方官員負責,畢竟身後有了勢力,說話的底氣也就硬,在唐代後期,地方上的管理者幾乎是自立為王,只是名義上尊稱唐代皇帝為皇上罷了,唐代到了安史之亂之後,中央就對地方的崛起絲毫沒有控制能力了。
但是宋朝不一樣,宋朝兵權是被牢牢掌握在統治者手裡的,並且這個權利還是分散的,因此地方上的人就是想強硬,也沒有資本強硬,這個官職也就從趾高氣昂的地方中央中介,變成了只能傳遞文書的情報人員。
不過這也不能怪宋朝的人太過於懦弱,宋朝地方是被宋太祖和宋太宗自己打下來的,先不說宋朝和外國的恥辱對抗,宋朝沒有發生過自發性的農民起義割裂國家的行為。這就和唐朝的社會情況很不一樣。唐朝的地方首領都是在叛亂之中崛起,而宋朝的地方官員根本就沒有機會接觸兵權。
並且在唐代這個官職是不被納入專門的官僚體系之中的,獨立意識非常的濃厚。但是到了宋代,因為這個官職本身也就沒有什麼意義,很快就被併入了中央的官僚管理機構當中,成了中央官場普普通通的一員。
由此可以看出,雖然這兩個職位是長得一樣叫法也一樣,可是基本的政治內涵卻是完全不一樣的,那麼,對於中央集權這一個問題來說,宋朝的政治規劃又比唐朝好在哪裡呢?
二、宋朝進奏院強在?01.宋朝初期進奏院統一歸屬中央,改變地位掌權牟利
在宋朝建國之後,讓他並按照唐代的政治體制,在京師設立了進奏官,並且釋出詔令,宣佈這些官職擁有著轉達地方報告轉達中央資訊收集情報的職責作用,幾乎把原來的相關職位重新改了改。
但宋朝政權還沒有穩固的時候,地方依然有著蠢蠢欲動的想法,但是很快宋太祖就用自己的實力將這些有礙於自己統治的威脅,統統處理完畢,地方上的態度也從五代時期的趾高氣昂變成了現在的恭恭敬敬俯首帖耳,而這個變化也阻止了地方繼續擴大權力。
同時,宋代在歸屬中央之後彙報的內容也發生了變化,基本上都是些官員的變動情況以及軍事戰報。
02.因工作職能經常變換隸屬上級
進奏官在工作過程中常常和經濟類部門來往,這是統治者所沒法忍受的,因此在宋朝的宋神宗繼位之後,他立刻做出調整,表示從現在開始,中央執政就不能夠接受地方的影響,並且還將這一機構的大手一揮,把它併入了樞密院下屬銀臺司官,之前延續近幾十年的隸屬體系立息發生改變。
並且在改換上司之後,進奏官專門被樞密院的文官所帶領,不需要再專門對地方負責。這就加快了資訊向上傳遞的速度,也促進了地方和被中央掌控的程序。
宋神宗時期,一位進奏官在傳遞詔令的時候,並沒能保證資訊的正確性,並且傳遞的資訊也大多有洩露,並不能夠讓人放心,而這個時候銀臺司官陳繹非常直接提出彈劾,希望皇帝能夠把這個進奏官,調到其他職位上去,不要再掌管文書資訊。
而皇上也採納了他這個建議,撤了原來進奏官的職務。從這件事上我們也能看出,這已經夠已經完全被銀臺司官視為自己的下屬機構,可以隨意的提出建議和整改意見。
03.依據政治需求,讓進奏院立於文書工作且多次改革
由於古代的交通不太發達的,就是如果運送資訊的話,必須要在一條線路上進行一個統一的轉折點,而這個轉折點最後一個站牌就是京城的進奏官。
在南宋剛剛建立的時候,進奏院還有傳遞情報的作用。不過好在南宋時期打的仗並不多,皇帝也能勉強的偏安一隅。
但是不管在哪裡資訊都是第一重要的東西,這些情況如果出了差錯,這有可能會耽誤了極為重要的政治抉擇。因此將中間傳遞資訊的人員把控在自己的手裡,才是統治者能夠高枕無憂的大前提。並且由於宋朝的官員機構冗雜,裡面的人員調動也比較頻繁,也難怪皇帝會三番二次的對這一個地方設立的機構進行改革調整,這就是為了順應官場的變化。
三、結語人們都說以史為鑑,宋朝的統治者就把唐朝看作是自己的前車之鑑,不僅把武官軍權完全收了叫回來,還把地方控制的固若金湯,絲毫不讓對方跳出自己的手掌心,這樣的控制對於權利的集中以及統治的安全性當然是有效果的,但什麼事情都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十全十美的東西不存在的。
宋代透過對地方官員的嚴加管控以及對軍權的分散處理,把唐朝的藩鎮之亂給避免了,保障了社會的穩定性和經濟的繁榮,同時也促進了中央集權的發展,而這個大過程的變化投射在京城進奏院,就發生了進奏官職責所屬機構人員權力大小等等方面的小變動。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進奏官沒有了自主權,那麼溝通地方和中央的作用也就沒有了,只是轉型成為一箇中間的媒介。太過集中的中央集權,在封建社會經濟容易暴發腐敗黑暗現象,這也是封建社會綿延幾千年來的統一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