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一命便是捍衛全世界”。
這是電影《辛德勒名單》中,猶太工人將金牙融鑄成的戒指上的一句希伯萊經文。對於奧斯卡·辛德勒來說,這句話也是他一生的最佳寫照。作為一名德國商人,他在納粹統治期用僱工方式保護著猶太人,並用戰爭期間賺的錢買下了1000多條必遭集中營厄運的猶太生命。
奧斯卡·辛德勒是德國商人、間諜、納粹黨成員。他在二戰期間,利用了德國戰爭經濟組織機構中的某些錯誤,在這充滿了殺戮與硝煙的年代大賺了一筆錢,同時保護了一千多名猶太人的生命,佔波蘭全部存活猶太人數量的 1/4左右。
黑暗中最亮的那束光1908年4月28日,德國投機實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出生了。這位“義人”因集德國商人、間諜、納粹黨員於一身而充滿爭議:利用德國的戰爭,誘逼德國人投資,再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工,在這充滿了殺戮與硝煙的年代大賺了一筆錢,在捷克斯洛伐克從事偵察活動,並且還參與策劃和幫助德國納粹入侵波蘭的行動。然而,他卻又在納粹對猶太人實施種族隔離及滅絕政策的險惡環境下,冒著生命危險解救了一千多名猶太人的生命,為此辛德勒付出了幾乎全部財產。
的確,富賈之子的辛德勒早年沉湎酒色,他還大發戰爭財,是當地有名的納粹信徒。他也是一個典型的機會主義者,哪怕20歲時的那場婚姻也是出於對方的豐厚聘禮,並以此來挽救瀕臨破產的家族企業。“二戰”後,他又拋棄了髮妻。從流亡地阿根廷返回法蘭克福的辛德勒,處境卻極為悲慘。身無分文,蝸居在法蘭克福火車總站附近的一個單間居室,且頻繁酗酒,最終因菸酒過度而死。這就是一個真實的辛德勒。但是,至今沒人能夠否定辛德勒從納粹魔掌中拯救上千名猶太人的事實。據統計,辛德勒拯救的猶太人的後裔比整個波蘭的猶太人都多。在那些暗無天日的歲月裡,他的罪與義呈現了人性的複雜,但他無疑是黑暗中最亮的那束光。
拯救了一千多名猶太人自1933年起,德國納粹黨開始了獨裁執政。隨後,一個大規模的反猶太活動便開始在德國國內愈演愈烈。1935年在希特勒主持的紐倫堡納粹黨代表大會上通過了兩部反猶太法案《德意志帝國公民法》《德意志血統和榮譽保護法》。到了1938年,納粹德國已經禁止猶太人從事絕大多數的職業。
奧斯卡·辛德勒為節省成本招募猶太工人。和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不同的是,辛德勒的工廠最初只有7名猶太工人以及200多位非猶太裔波蘭工人。但後來在工廠發展過程中,猶太工人所佔的比例不斷擴大,超過了1000多猶太人。
辛德勒營建工廠的目的是賺錢,起初他僱傭猶太人是因為他們的工資水平大大低於波蘭人。後來他為了保護猶太工人避免遭到屠殺給納粹當局送去鉅額的賄賂,很多隻有從黑市才能買到的禮物也被填寫在禮單上。對於對戰爭有作用的軍需企業,辛德勒有更多借口保護他的猶太工人。而他之前在黨衛軍軍官中佈下的關係網,也成了他保護猶太人的工具。連這些猶太人的妻兒包括殘障人士都被其包裝成必要的機械或金屬工人。
後來辛德勒把工廠工人轉移到蘇臺德地區的小鄉村,從而避免了工人被送入毒氣室處死。後來辛德勒工廠的三百多名女工因故送到奧斯維辛集中營。辛德勒派自己的秘書帶著從黑市買來的食品和鑽石前往奧斯維辛。最後這些女工在擔驚受怕幾個星期後於奧斯維辛死裡逃生。
辛德勒還接受過二百多名非自己工人的猶太人投靠,辛德勒妻子將這些人送進工廠臨時搭建的醫院並照料他們,直至戰爭結束。
二戰結束後,辛德勒和許多納粹分子逃到了南美,但他們依然遭到了以色列特工機構摩薩德的追殺,不過對於辛德勒,猶太人卻給了相當豐厚的回報,他們給他當時開的工廠投資,不過卻都倒閉了,後來辛德勒把妻子留在了南美,他一個人回到德國,在德國他的生活並不好,被德國的激進分子罵道“親吻猶太人的豬,應該和猶太人一起燒死。”因為沒錢只能靠救濟金度日。
1974年10月9日,67歲的奧斯卡·辛德勒離開了人世,他被葬在了耶路撒冷的錫安山。
拯救內心的正直與善良奧斯卡·辛德勒的名字被澳大利亞作家托馬斯·基尼利第一次聽到是在1980年美國一家皮具店,在那裡,他遇到了店長普費弗伯格,一位二戰時期倖存下來的波蘭猶太人。從後者的口中,基尼利第一次聽到了“辛德勒”的大名,也瞭解到這位辛德勒從德國納粹手中拯救出一千多名猶太勞工的故事。他還在那裡看到了辛德勒名單的一份副本,也看到了很多當時被殺害的猶太人的名單,基尼利第一次感受到了巨大的恐懼。
隨後,基尼利陸續採訪了一些生活在澳大利亞的“二戰”倖存者,漸漸地被他們的故事所吸引,他決定要把這些故事寫下來。二戰時期的這些民族苦難,讓基尼利開始反思,為什麼 最令人不寒而慄的暴行,反而都是由普通人所執行的,而這也是這些故事中,令他最感興趣又最覺恐怖的部分。
為了蒐集更多戰爭親歷者的故事,基尼利踏上了尋求真相的旅程。他走遍了德國、奧地利、美國、波蘭、以色列,甚至去了阿根廷,在那裡採訪到了辛德勒的太太,以及許多當事人。由於所有的猶太倖存者都不想要自己的親身經歷被誤寫,基尼利決定採取非虛構小說的原則來書寫。隨後,基尼利的《辛德勒名單》用紀實的手法刻畫了這個撼人心魄的故事。
1993年,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將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辛德勒名單》推到全世界觀眾面前,該片包攬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7大獎項,並在美國電影協會世紀百部佳片榜單中位列前十。從人性的角度出發,電影展現了辛德勒的偉大,但在原著作者托馬斯·基尼利看來,電影依然有很大的侷限性,原著上的許多能反映辛德勒矛盾性格的內容並沒能在電影中呈現出來。
但這部影片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沒有把辛德勒神化,而是把他儘量描繪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多情花心、圓滑勢利、懦弱投機,也正直善良、敢作敢當、大愛無疆。影片的高潮處,當收到被拯救的猶太人送給他的金戒指,看到戒指上的希伯來文“救人一命便是捍衛全世界”時,辛德勒孤身救人的正義感再次昇華為為全人類贖罪的無力感,他哭著抱怨自己的不夠努力,沒能賺更多的錢,以至於他僅僅救了一千多人,“我可以救更多的人,可是我沒有做到”……
這是全片最讓人動容的一刻——在傾家蕩產卻因納粹黨員身份被迫踏上流亡之路前,呈現出那段黑暗歲月中最亮的那道光——辛德勒終於徹底展示了他的偉大:對所有無辜的人悲憫而宏大的愛。而他拯救的不止是這個名單上的人,還有人類心底那份正直與善良。
不論在多麼黑暗的時刻,都會有人性的光輝在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