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在平定天下後,準備論功行賞。這其中以蕭何功勞最高,便封他為“贊候”。蕭何是劉邦的老鄉,年輕的時候曾在沛縣擔任獄史,那時候就與劉邦十分要好。秦末農民戰爭爆發後,蕭何跟隨劉邦起義,盡心輔佐。
劉邦攻克咸陽後,蕭何為劉邦未來的發展考慮,在秦宮中收集了大量秦朝丞相、獄史府所藏的律令,地圖書典等珍貴材料,從而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和郡縣戶籍。這為劉邦取得楚漢戰爭的勝利以及日後漢朝政策的制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劉邦為漢王時,拜蕭何為丞相(後稱“相國”)。蕭何又推薦韓信為大將軍。楚漢戰爭中,蕭何留守關中,一面教導太子,一面制定法令,安頓民心,組織生產,使關中成為漢軍後方的基地,能夠不斷輸送士卒和糧餉支援作戰。
西漢建立後,劉邦封蕭何為候,賜他食邑8000戶。這使那些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將領很不服氣,他們背地裡議論道:“我們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分封行賞當然要把我們放在最前面:而蕭何深居帷幄之中,只知舞文弄墨,發號施令。他既沒有上過戰場,也沒有立過戰功,分起土地,論起功勞來反而比誰都多,這是什麼道理?”
高祖知道後,召集這些人說:“朕知道賜封蕭何的事讓你們很不服氣,所以把你們請到這兒來。先給你們舉個例子吧,大家都知道打獵時追殺野獸的是狗,在後面發號施令、放狗追獸的卻是人。你們只能追捕那些野獸,是功狗!至於蕭何,懂得發號施令,善於指揮,則是有功之人啊!”眾大臣聽罷,都啞口無言了。
論功封賞完畢,接著是排位次。群臣認為平陽候曹參攻城掠地,功勞最多,應排第一。但關內候鄂君卻說:“楚漢戰爭前期,陛下好幾次全軍潰敗中隻身逃脫,全靠蕭何從關中派出軍隊來支援。有時即使沒有陛下的命令,蕭何也能補充陛下的急需。這才是最大的功勞,怎麼能把曹參等只有一時戰功的人列在具有萬世之功的人前面呢!”
鄂君的這番議論,正合劉邦之意。於是,劉邦順水推舟,把蕭何排為第一,准予他穿鞋帶劍上殿,還將蕭何父子兄弟十多人都封了官。這樣,蕭何位列眾卿之首,被稱為“開國第一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