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不是教育的不好,而是太好了。

萬曆十五年裡說得很清楚了,明朝士大夫需要的是一個傀儡,一個供在上面的吉祥物罷了。

不同的君王對此的反應不一樣,如果是平庸的君主,說不定就從了,但是萬曆恰恰是一個聰明人。他看穿了這個遊戲。

越是聰明人越是難以忍受自己被愚弄。他先是試圖證明,然後是掙扎,最後就是放棄治療,以不合作的方式來表示憤怒。再加上從嘉靖那裡遺傳下的自私,最終造就了一個奇葩的皇帝。

這麼多人看,我就更一下吧。

說到進諫,我就想起兩個典故。鄒忌諷齊王納諫和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早在春秋戰國,名臣們就知道要委婉的達到自己的目的。

再說說唐太宗與魏徵吧。即使以唐太宗的英明,也好幾次都忍受不了魏徵,但最終使唐太宗推到魏徵墓碑的原因是什麼?是唐太宗知道魏徵把進諫的文章交給了史官褚遂良看。即使是以唐太宗的大度,也難以忍受被愚弄。他不能接受,大臣進諫是為了揚名,而不是糾正君主的過失。

同時代的諫臣馬周,死之前燒掉了所有進諫的奏章。但是馬周又有幾個人知道呢?畢竟他沒有犯顏直諫,把唐太宗都搞得下不了臺。

我說這些不是為了指責魏徵,畢竟這也沒什麼證據,最後唐太宗也把他平反了。我是想說,進諫的目的很多時候不是為了糾正君王的過失,而是為了揚名,甚至是站隊。後面兩樣在宋與明朝表現的最為明顯。諷刺的是,這兩個朝代是士大夫話語權最大的朝代(排除洪武與永樂)。

言歸正傳,說回萬曆。張居正之後,他最信任的就是申時行了,畢竟他是萬曆的老師,而且品行端正。在立儲問題上,申時行的立場與所有文臣其實是一致的,但他一直試圖調和,穩步推進,別把皇帝逼急了,結果就被懷疑立場,直接被彈劾的奏章給攻擊下臺。

然後就是著名的酒色財氣奏疏了,萬曆被罵之後的第一反應是什麼,不是他要糾正我這個君王的過失,不是他罵我,而是他要沽直買名(靠罵君主來揚名),而閣臣們怎麼勸萬曆的呢,說放他一馬,要不不是隨了他的心願了嗎?

君臣相疑到了這樣一種程度,我只感到深深的悲哀。就算你讓孔子來教導天子,又有什麼意義呢。

回到標題,一個萬曆你可以說是張居正沒有教育好,可這麼多皇帝,你硬要說是教育的問題那就扯遠了。

2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明朝覆滅,是群臣的錯還是崇禎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