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天順八年農曆正月十七日(公元1464年2月23日),大明皇帝朱祁鎮駕崩,享年38歲;農曆二月乙未(二月十二日,公元1464年3月19日),上尊諡,廟號英宗,葬於裕陵。

本年農曆正月二十三日(公元1464年2月29日),也就是明英宗的一七(又被稱為頭七。是指人去世後的第七天。),朝廷開議,準備為兩宮上尊號。

所謂的兩宮,分別如下:

一是指朱祁鎮的結髮妻子,得其一生敬愛、未曾生育的皇后錢氏。

錢皇后,海州人,都指揮僉事(後封安昌伯)錢貴之女。明英宗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立為皇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的一個城堡)之變中,朱祁鎮被瓦剌部所俘。為迎接丈夫回朝,錢皇后把自己宮中的全部資財全 都輸出,她每天悲哀哭泣,祈求神靈保佑丈夫。累了,她就地而臥,以致傷殘了一條腿;因終日哭泣,又致盲一隻眼睛。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農曆六月二十六日,病故;七月,上尊諡“孝莊獻穆弘惠顯仁恭天欽聖睿皇后”,祔太廟。九月四日,合葬裕陵,但墓道各異,距離丈夫朱祁鎮的玄堂有數丈之遠,且中間阻塞不通;空虛石壙,以待周太后,這個墓道獨與朱祁鎮相通;奉先殿祭祀,也不設皇后神主。

二是指朱祁鎮的貴妃、明憲宗的生母周氏,她還生有崇簡王朱見澤、重慶公主。

周氏(公元1430年~公元1504年),昌平人,其父周能後被追贈為寧國公;弟周壽後被封為慶雲侯、周彧後被封為長寧伯。明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朱祁鎮明英宗復辟時,封為貴妃。她後來曾再三破壞禮法與朱祁鎮的遺願、排擠並欲取代錢皇后的嫡後地位。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三月崩逝,一切身後待遇,皆如元配嫡後,諡曰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睿皇后,合葬裕陵。

隨後,兩宮上尊號之事開議。

宦官夏時深懷巴結逢迎之心,他兩宮上尊號之事提出倡議,說是:

“錢皇后多病,只要尊皇帝的所生母為太后就好了!”

內閣首輔李賢說道:

“今天議定上兩宮尊號的事情,應當謹遵先皇的遺命。景泰年間的事情,其例是不可取法的!”

所謂景泰年間的事情,是指:

明代宗(朱祁鈺)登基後,對先帝(明宣宗朱瞻基)后妃上尊號的舊例。

關於此事,根據《明史》卷一十一·本紀第十一《景帝本紀》可知: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代宗即位,隨後:

“十二月庚戌,尊皇太后(明宣宗孫皇后)為上聖皇太后。”

“癸丑,尊母賢妃(明宣宗吳賢妃)為皇太后。”

也就是說:

朱祁鈺即位之後,尊明宣宗(朱瞻基)孫皇后、朱祁鎮之母(傳非生母、但有恩養之實)為上聖皇太后;

隨後,又尊明宣宗吳賢妃、生母為皇太后。

在土木堡之變中,朱祁鎮失去了帝位,朱祁鈺即位為帝;在奪門之變中,朱祁鎮又得到了帝位,朱祁鈺在被軟禁一個多月之後,崩逝,年僅30歲。

在這場同父異母兄弟的權力爭奪中,朱祁鎮算是最後的贏家。

勝利者永遠佔有優勢和話語權,所以,朱祁鎮的諸臣,說朱祁鈺的往例不可取法,除了正心正念之外,當然,肯定免不了有對失敗者的輕棄。

內閣首輔李賢說完景泰舊例不可取法之後,同為內閣大臣的彭時接著說道:

“李閣老所言極是,如果朝廷希望天下人誠心臣服,就需要能夠做到綱常正而倫理明。現在以先皇錢皇后身體不好為藉口,就不為她上尊號,這種做法,反而會失去上尊號的本質意義;這樣做,豈不乖違大倫、豈不有失人心、豈不對陛下的聖德多有汙損?”

首輔李賢以為,彭時說得很有道理。

宦官夏時見閣臣有所主見、有其堅持,他就不好再爭辯什麼。

不過,夏時並沒有放棄表現的機會,又馬上轉彎說道:

“既然這樣,一時沒有定論,還是等我進內,去向陛下、後宮請命吧!”

進內不一會兒,宦官夏時就出來了,說是仁壽宮(先皇明英宗貴妃、新皇帝明憲宗生母周氏,曾居仁壽宮)傳出懿旨:

“兒子當了皇帝,母親就應該為太后,哪裡會有沒有兒子還可以稱太后的事?宣德中自有往例可循!”

這話,說得實在囂張,也說得非常欺人,更顯示出小人得勢後的嘴臉。

兒子當了皇帝,母親當然可以為太后,但是,沒有兒子,稱太后的,以前也並非沒有其事。

仁壽宮所云宣德中往例,查《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一《后妃·宣宗孝恭皇后孫氏傳》,可知:

時為貴妃的孫氏和皇后胡氏一樣,都沒有生子。孫氏用計,偷偷將宮人所生的兒子(即後來的明英宗)假作自己的兒子。就因為這樣,因為有了兒子,孫氏很受朱瞻基的眷顧恩寵。此時,皇后胡氏上表,說是自己無子,請求去掉皇后之位,早定大明王朝的國本(即立嗣)。到了明宣宗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三月,胡皇后被廢,貴妃孫氏遂被冊封為皇后。

仁壽宮周氏拿此事來類比此次的上尊號,很是牽強。

首輔李賢聽到夏時傳來的懿旨之後,臉色都變了。

李賢知道,此前議定的為錢皇后上尊號的事情,恐怕是無法行得成了。

於是,首輔李賢看著內閣大臣彭時說道:

“懿旨已出,您來執筆吧!”

彭時沒有馬上執筆,他繼續說道:

“今天的事情,和宣德年間的事情並不相同。胡皇后曾經上表讓位,並退居到別的宮殿,算是正式失去了皇后的身份。就因為這樣,所以,在正統初期,並沒有為胡皇后加尊號。今天的事情是,先皇錢皇后的名分原本就一直在那裡,豈能對她不尊?”

宦官夏時聽內閣大臣彭時這麼一說,他馬上接道:

“既然這樣,就讓先皇錢皇后寫一個辭讓尊號的表來。”

宦官牛玉也跟著說是:

夏時說得很有道理,應該按夏時的話處理。

彭時繼續說道:

“正統、天順初期,都沒有因為皇帝生母要上尊號,就要求先皇皇后上表辭讓的。現在,誰敢擅自擬寫這樣的詔書,讓先皇皇后不上尊號?作為人臣,如果為了阿諛而順從,他就是萬世的罪人!”

當日一同議定此事的朝臣,見皇帝的生母發出懿旨,知道這個事情是沒法再改變的,所以,大家都不發言。

夏時見大家都不說話,他就當場發怒,並且嚴厲地說道:

“你們心中都有偏向(先皇錢皇后),都懷有二心,如果追究起來,恐怕對誰都不好。”

內閣大臣彭時聽言,拱手向天,口中說道:

“太祖、太宗(後來改為成祖)的神靈在上,誰敢有二心?錢娘娘已經沒有了後嗣,為她爭尊號,對臣子會有什麼好處?我之所以不敢不把話極力說盡,就是為了保全皇上的聖德,並非有其他念頭。如果推論大孝之心,那麼,兩宮應當一同上尊號,這才是比較恰當的做法!”

聽到彭時說是要兩宮同尊,在場的朝臣才都開始說話,道是:

“如此甚好!”

這個時候,夏時的發怒的臉色也轉過來了,並有少許的愉悅。

於是,夏時又入內,向皇帝請命。

過了很久,夏時才從宮內出來,他說道:

“經過皇上再三勸諭,仁壽宮已經答應兩宮同上尊號了!”

內閣大臣彭時執筆,準備擬寫詔書,動筆之前,他又說道:

“必須按照上聖的慣例,為尊號加二字,不然的話,都稱太后,無法區分。”

宦官夏時立即問內閣大臣彭時道:

“既然是同樣上尊號,怎麼又要區分呢?”

內閣大臣彭時回答說:

“加上二字,是為了好稱呼,並不會存在尊卑不同的問題。”

諸臣都說:

“的確如此!”

於是,大家議定:

上先皇錢皇后的尊號為慈懿皇太后;

上先皇周貴妃的尊號為皇太后。

這一天,參與兩宮尊號議定事項的朝臣,害怕違逆了皇上和後宮的意願,給自己的前途埋下後患,所以,大都不發一語、默然無聲。只有首輔李賢講話、內閣大臣彭時繼後極力發言。

事情最後能夠完滿解決,主要還是因為皇上能夠以同樣的孝德對待兩宮,並且能夠委曲婉轉地勸諭仁壽宮,讓她撐住場面、顧全大體。皇帝的仁孝,由此可見一端。

過了幾天,宦官覃吉(《明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宦官—·覃吉傳》雲“弘治之世,政治醇美,君德清明,端本正始,吉有力焉。”)來到內閣,說道:

“一同上尊號給兩位母親,是皇上的本心,但是,因為受屈於親生母親,有些事情,皇上實在難言。那些不曉禮儀的人,在這個時候只想著巴結逢迎,如果不是李(賢)、彭(時)二先生據理力爭,差點就誤了大事。做大臣的人,就應該像李、彭二先生一樣。那些在關鍵時刻一語不發的人,除了白白靡費朝廷的厚祿,還能做些什麼呢?”

當時內閣中,有參會未發言者,聽了宦官覃吉的話,都面露慚愧之色。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始皇之後,秦朝或有救,扶蘇繼位相比胡亥:一顆仁心五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