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和韓非都師從荀子,屬同門弟子。 李斯擅長操作政治,韓非擅長著書立說。
他們雖是同門弟子,但他們的政治抉擇卻截然不同 。李斯學了帝王之術,滿腔熱血,擇賢主,果斷放棄了昏聵的楚王,離開母國,投奔蒸蒸日上的秦國 。韓非則不然,他熱愛母國,心繫韓王,一心報效日漸衰落的韓國 。
李斯遇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大展其才,功勳顯赫 。韓非則遇昏庸無能的韓王安,報效無門,鬱郁而不得志, 只好著書立書。
秦王嬴政親政後首戰攻打魏國,以防三晉聯和攻秦,派李斯前往韓國遊說韓王破合縱。李斯念及同窗之誼,剛到韓國便去韓府拜見韓非,臨走時又去韓府告別,可韓非一直避而不見。到齊國又去韓非所居之地拜訪,卻再一次錯過。 幾次見不到韓非,李斯深感數十年同窗情宜如今物是人非, 遺憾而別。
李斯非常傾慕韓非的才華, 韓非的見識與文采令他自嘆不如。闊別十年,為敘舊為國事都值得他去一見。
韓非一直躲在暗處避而不見,一是因為他早已反感李斯投靠虎狼之國強秦之舉,二是自己不得志,無顏面對名利雙收的昔日同窗,三是他們各為其主,政治理念相左 ,李斯的計謀總是危及韓國。
韓非雖不是秦王的臣子,但他對秦國的貢獻卻不在李斯之下。 他的著作《韓非子》為秦王確定了正確的統一戰爭戰略安排 ,還為秦王統治臣民提供了系統的政治方略和手段。
韓非是聯合四國抗秦之首,秦王的每次計策及目的他都瞭然於胸。比如阻止秦篆推行,抵制私鑄銅鐵,阻止流民入秦等。
秦王求賢若渴,非常欽佩韓非的才能,想讓韓非為已所用。可韓非是韓國宗室之人,所想之事必會向著自己的母國 。若就任秦國,定會讓韓國顏面盡失,他不想背叛母回。
秦王下令攻打韓國,逼迫韓非入秦。韓非對秦王丟擲的橄欖枝不為所動。他入秦的目的意在存韓弱秦,充當間蝶,把秦國的動向書信至各列國,以促合縱。
他還獻計秦王應先攻打趙國,趙國民心軍心抗秦之心強烈,唯有攻其心志,強趙一旦被滅,統一天下便水到渠成。 這樣在政治,外交,軍事上對秦國更有利。 此計觸動了秦王,事實上秦王確實是先弱趙再攻韓。
韓非的才識和計謀遭到了李斯和姚賈的嫉恨,一來他提出的計謀與李斯主張攻韓的計策相左,二是韓非鄙視姚賈,認為他不足以論社稷計, 三是如果韓非受到秦王重用,將會危及到李斯等的政治地位 。
於是,李斯,姚賈等人千方百計的詆譭韓非,欲置其死地而後快。他們對秦王說 ,韓非是韓國公子 ,終不能為秦國所用。大王不能用他,如放他回韓國,若為韓王重用 ,必是秦國的禍患,應將他殺掉。 秦王聽之有理,將韓非打入大牢。李斯派人送毒藥給韓非,讓他自盡。 韓非想面見秦王表明心跡,卻無法辦到。當秦王后悔,急忙派人赦免韓非時,他已經死了。
雖說是韓非是李斯嫉妒才致死,可終其原因還是因為韓非熱愛母國 ,一舉一動都為母國著想,很難為秦國所用。可秦國不會停止統一六國的步伐,滅韓是早晚的事,雖死的可惜 ,但也是必然的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