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長平之戰之後,六國也有過合縱,但看似和諧的聯盟內部比長平之戰以前更加鬆散,為什麼?因為六國都怕萬一合縱打不過,被秦國反撲,搞不好又要來一次長平之戰,趙國已經趴下了,其他五國誰有實力跟秦國死磕?其次,秦趙死磕的時候,廉頗為什麼不出兵血戰?一是,長平之戰不是簡單的兩軍對壘,而是秦趙兩國綜合國力的對壘,這點廉頗認知的很清楚,趙國胡服騎射之後只是軍隊戰鬥力上不弱於秦軍,但是論綜合國力,趙國根本不是秦國對手。二是,秦國是遠距離作戰,消耗比趙國大得多,廉頗死守以逸待勞就是為了用時間耗盡秦國國力,這已經是最佳策略了。

 

為什麼范雎要用反間計搞掉廉頗?因為秦國拖不起了,廉頗清醒的認識到,戰役時間拖的越久對趙國越有利,越早跟秦國正面硬鋼,反而對秦國越有利,所以廉頗不可能出兵血戰的。廉頗的話感覺不會四十萬一下子全壓,也不會不留人守住後面的長平關故關,更不會被圍這麼多天才突圍。但是趙括之所以不得不突圍是有廉頗的很大原因的。廉頗打到最後完全不敢出去打了,只剩下硬耗了。趙括為了區別廉頗必須主動出擊。不過就像你說的,一下子幾乎全部壓上,然後被包圍就是趙括的問題了。

 

但是軍事能力的話,趙括的潛力明顯是比廉頗大的,廉頗的極限也就是步步後退,然後在這裡硬耗了。趙括老爹趙奢則是敢於主動進攻。趙括的最終潛力是超過他老爹的,但是仗打到長平以後,不能那麼打了。趙括接手前,對面秦國已經耗了兩年,雙發都耗不動了,才有的反間計。但是這主要是戰略問題。根據性格和形勢推測 只要換人,對方主將必然主動出擊。李牧誰都沒把握能贏,於是選擇趙括。原將領可以應對廉頗,但是不一定有能力應對趙括,所以暗中調集白起,全民奮戰。

 

廉頗當然是頂級將領,但是長平大戰爭,前期屢戰屢敗後期不抵王齕,只能死守。而後面的李牧面對同樣局面,在宜安打敗桓齮,要打防守反擊戰。另外,秦國一開始是沒派舉國兵力的,只有王。是換成趙括以後才用的舉國兵力。廉頗的思路是既然贏不了,就讓敵人也贏不了。立於不敗之地。趙括的思路是,我的指揮能力比王強,沒有可勝之機,我就自己製造,李牧的思路是防守反擊。

 

最後,秦國雖在長平之戰後,尚有餘力打邯鄲,但那早就是強弩之末了,白起為何不肯擔此任務,因為他看到,當時緩兵之後,秦軍已無勝算再攻邯鄲。事實證明白起是對的。但如果趙國死抗不戰,或許,秦國就不會臨陣換將。耗下去,秦國必定先潰。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樹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