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作為叱吒晚清數十年的政治人物,在兩代幼主臨朝的情況之下,以一婦人之力撐起了搖搖欲墜的大清江山。她是有功的,但也有過,她深受後人詬病的便是貪圖享受。民間稱其挪用北洋水師的經費修頤和園以至甲午大敗,這些傳聞雖然大多是民間杜撰,真實性大為可疑。但慈禧太后本人確實好吃,在飲食之一道上面頗為講究,作為一舉一動都為世人所注目的聖母皇太后,慈禧自然也給民間提供了數不勝數關於美食的傳說。
有美食自然就有做美食的廚師,作為大吃貨帝國的廚師們,從來是不缺乏推陳出新的創造力的,無數的廚師因此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讚譽和賞賜,但也有那麼一批人,做出了好吃的菜式,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得罪了慈禧太后,被官府通緝,或是被抓下獄論死,或是輾轉流落民間。
一碗湯引出的命案前幾年一部大火的年代劇《那年花開月正圓》裡面有這麼一段劇情,出身平民百姓的清末陝西女富豪在陝西涇陽接待了出行的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與電視劇裡貴氣逼人的帝后相比,歷史上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離開北京城的時候可謂倉皇失措,她們是為了避免被入侵的八國聯軍俘獲而從北京城驚慌出逃的,要不是有董福祥所部一路隨扈,帝后兩人恐怕早已殞命在沿途的土匪之手。
上千公里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自然也別想吃好住好,足足兩個多月的行程慈禧一行都處在食不果腹的狀態,沿途的地方官府貧困不堪,完全無力提供奢華的宮廷菜式,慈禧往常習慣品嚐的滿漢全席以及各式零食點心早已成了幻想,原本腸胃就不好的慈禧太后到了西安以後演變成了嚴重的食慾不振,將身邊的大太監李蓮英急的不行。
這時一位陝西廚師應聘給太后做了一碗湯,這湯香氣撲鼻一下子就讓太后打開了食慾,最終這位老師傅不但得到了賞賜,還被帶回北京成了御廚。此後慈禧太后每天幾乎都要來一碗這廚師做的湯,雖然吃得香,但因為早有約定,連太后也不知道這湯是用什麼做的,直到有一天老師傅將手藝交給徒弟告老還鄉,慈禧才從急於表現的徒弟口中得知這湯乃是用羊雜下水輔以香料烹飪而成,慈禧一聽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將徒弟處死。
悲催的徒弟忘記了師傅臨走之前千叮萬囑讓他保密的教導,殊不知慈禧太后生肖屬羊,迷信地慈禧從不吃羊,這麼一道菜可是大犯忌諱。
徒弟雖然被殺了,然而這碗羊雜湯卻火了,時至今日,不管你在東南西北、塞外嶺南還是城市鄉村,每到一處都能嚐到當地特色的羊雜湯。
做驢肉也難逃一死無獨有偶,因為觸碰到慈禧太后忌諱而被處死的還不止一人。慈禧在飲食上講究,自然對負責自己日常餐飲的御廚們提出極高的要求,給御廚們每年的考核都強調要與時俱進,以慈禧太后的需求為第一要務,深入學習慈禧太后的飲食喜好,開動腦筋,推陳出新,不斷創造讓慈禧太后滿意的新款菜式。
這時一位御廚獻上了一道用驢肉做成的“錢錢肉”,肉被切成一片片的小圓片,中有一孔,如孔方狀,經過數道複雜的工序處理,輔以五香調料,色澤誘人,味道鮮香。慈禧嚐了一口,只覺得肉質軟糯,香而不膩,頓時開懷。此後慈禧連著讓御廚上了好些天的這道菜,直到一天慈禧才得知這道菜居然是用驢鞭製成,頓時又怒了,要知道古代帝為龍,後為鳳,鳳凰高貴不吃汙穢之物,太后身體被尊稱“鳳體”,以慈禧“鳳體”之尊怎能吃如此之物?於是這位御廚也十分悲催地領了盒飯,所以說理解客戶的需求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如今儼然已經成了河北家喻戶曉的一道美食,到處可見“驢肉火燒”專賣店,當地人有一句順口溜“人民體質要加強,驢肉火燒加板腸”。而“北京驢錢肉”也成了一道京城特有的美食。
躲過一劫的老師傅這麼看似乎得罪過慈禧太后的廚師都沒好下場,然而凡事皆有例外,有一位老師傅得罪了太后卻安然逃命出來,在美食之都的廣州就有這麼一段傳說:
清末廣州東郊的沙河鎮有著一家“義和居”的小飯店,一天店主人夫婦用米粥救下了一位餓倒在店前的老丈。老丈感恩,之後一直盤踞在附近,過了一段時間店主人得了怪病,沒有食慾無法進食,妻子看著丈夫臥床不起日漸消瘦記得沒了法子。老丈聽聞趕來,從越秀山採來新鮮的山泉水放入大米浸泡,用竹匾做成薄薄的粉皮,再切成粉條狀,加入蔥花、油、鹽,店主人聞著誘人的米粉食慾被勾起一下子扒光了一碗。米粉不僅好吃,還有不菲的營養價值,正適合店主人這種久臥不起脾氣虛弱的情況,很快店主人病情就徹底好轉。
夫婦一問,才知道老丈居然是宮廷的老御廚,只因替變法仗義執言得罪了慈禧太后,後來得到同情變法的帝師翁同龢的幫助才得以離開京師,他害怕追捕索性一直南下廣東,沒想到路遇劫匪錢財被劫一空,只能流浪街頭。
夫婦倆聽後肅然起敬,為感謝老丈救命之恩便將其奉養在家,老丈將之前米粉的工藝授予店家,一道傳統美食“沙河粉”便流傳了下來,如今的沙河以服裝批發而聞名,但僅僅二十年前的九十年代,人們來到沙河,必然會到沙河大飯店點上一盤爽口的沙河粉大快朵頤。
結語其實以上故事仔細推敲一下便知其中多數只不過是民間戲言,身為一國太后之尊的慈禧怎麼可能隨隨便便進食來路不明的食物?關於沙河粉的傳說在劇情上的確豐富了些許,但其實自古廣州便有取山泉水做成米粉的習俗。都說如今是網路世界網紅大V們個個都在蹭流量,殊不知古人也通曉此道,故事雖然只是故事,但閒暇之餘暢遊各個地方,品嚐各地特色小吃的同時聽一聽各種民間故事,不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