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美國總統,我們會談到他們中的哪一位?是“美利堅的締造者”的國父華盛頓,是偉大的思想家托馬斯·傑斐遜,亦或是解放黑奴、統一南北的林肯。
他們對於美國而言都足夠偉大,但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這個名字與他們相比同樣毫不遜色。本期就帶大家走近這位輪椅上的巨人:富蘭克林·羅斯福。
美國曆任總統
作為美國曆史上任期最長卻又身患殘疾的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美國人民的心中有著非凡的意義。
根據民意調查顯示,羅斯福在“總統排名”中從未跌出過前五,大多時候都是名列前三,可見民眾對羅斯福總統的認可。與中國曆代帝王類似,能帶領國家和人民走向繁榮富強的領袖,才是好領袖。
羅斯福正是這樣一位好領袖:將美國從“大蕭條”的陰霾中解救出來,在二戰中作為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領袖之一贏得戰爭的勝利,奠定戰後美國的霸主地位。羅斯福總統的“政績”放眼美國曆史都鮮有人能與之匹敵。
正是他傑出的成就和無與倫比的個人魅力,才造就了史無前例、且未來也不太可能出現的“連任四屆”的神話。
![](http://timg.juduo.cc/2020/12/0687270468984d379c8129fd86fd47f2.jpg)
羅斯福
與大多數美國總統不同,羅斯福一上任就接手了一個“地獄級難度”的開局:可怕的“大蕭條”自1929年開始,席捲了整個美國,並迅速向全世界蔓延。
當1929年10月24日股市暴跌開始,美國經濟立刻陷入了毀滅性的災難之中,可怕的連鎖反應很快發生:瘋狂擠兌、銀行倒閉、工廠關門、工人失業、貧困肆虐、民間治安混亂、暴動四起。
美國大蕭條時代
1929 年到 1932 年 ,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從 1040 億美元降到 410 億美元 ,降幅達 60 % ,國民收入下降50 %;工業下降 46 % ,失業人數達 1700 萬人 ,在業職工的工資也下降 35—40 %;農業收入下降 60 % ,100 多萬農戶破產 ;5500 多家銀行倒閉 ,至 1932 年 6 月 ,32 個州的銀行全部倒閉 ,出現了大規模的擠兌風潮。
28 %的城市人口和 1000 多萬農民沒有收入 ,出現了餓死人的情況 ,還有千百萬人象牲畜一樣勉強維持生存。大蕭條還造成了其他嚴重的社會問題:大蕭條期間約有200—400萬中學生中途輟學;許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殺;社會治安嚴重惡化。
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失業。在美國,失業人口總數達到了830萬,在美國各城巿,排隊領救濟食品的窮人長達幾個街區。英國則有500—700萬人失業,不得不排著更長的隊伍在勞務交易巿場內等候。
在當時看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已經處在分崩離析中。英、法、德、日等資本主義列強的情況也大體如此。
當時資本主義確實已經到了氣息奄奄、朝不保夕的垂危狀態。對許多人來說,眼下的景象如同“世界末日”。
羅斯福需要拯救的,就是這樣一個急速衰退中的美國。如果不能重振經濟、保障民生,讓社會重回安定,美國甚至會有“法西斯”化的可能。
如果說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在“國家危難”時刻國會代表們和國內的壟斷資本家們,將一切希望都寄託在了羅斯福身上,讓羅斯福能夠放開手腳、大刀闊斧的施行“新政”,儘快給美國止血。
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羅斯福在上任之後 立刻決定為“新政”立法。在國會特別會議的短短的一百天內,就通過了 70 項法案 ,其中還包括 15 項重要法案。而這種“大開綠燈”的場面,是美國曆史上絕無僅有的。
“羅斯福新政”從金融、農業、工業、救濟和保障四個方面進行了重大改革。
羅斯福
金融
在經歷了短暫的歇業整頓後,財政部保留了有較好支付能力的大銀行,淘汰了無償還能力的不健全銀行;為保護銀行儲備和阻止黃金外流,禁止儲藏和輸出黃金,堅決杜絕私人持有黃金;1933年3月20日,國會通過了《節約法》,縮減政府開支和退伍軍人津貼5億美元。
之後又透過提供證券實情法、證券交易法及銀行法,加強了對銀行、證券市場和貨幣的改革和管理;美元與黃金脫鉤,使美元貶值,放棄金本位制。
農業、工業
《農業調整法》和《全國工業復興法》是復興農業和工業的“左膀右臂”。
新政設定了“公平競爭”規則,規定各企業生產的規模、價格、銷售範圍,提高了工人的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從而限制了壟斷,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
與此同時,羅斯福為那些接受新規的企業頒發了“藍鷹勳章”,來表彰他們為社會提供了就業崗位、盡到了“企業的職責”。
羅斯福認為,不僅是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的發展也同樣重要,只有他們更好的存活,美國人民的生活才可能真正復甦。
救濟和保障
1933年5月,國會透過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將各種救濟款物迅速撥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單純救濟改為“以工代賑”,給失業者提供從事公共事業的機會,讓失業者透過勞動實現自身價值。而這一做法直到現在依然被許多國家沿用。
羅斯福新政
民間資源保護隊計劃,是羅斯福解決失業問題的又一大法寶:該計劃專門吸納年齡在18歲到25歲、身強力壯但失業率偏高的青年人,從事植樹護林、道路建築、開闢森林防火線和設定森林望塔等工程建設。
首批便招募了25萬人,在遍及各州的1500個營地勞動。對於那些只能依賴州、市政府養活的人們,羅斯福敦促國會透過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救濟機構,盡一切可能救濟貧民和失業者。
為了完善社會保障,《社會保險法》,法律規定:凡年滿65歲退休的工資勞動者,根據不同的工資水平,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的養老金。
新政的效果是顯著的:從1935年開始,美國國內幾乎所有行業的經濟指標都開始穩步回升。國內經濟指標由1933的742億美元,增長到了1939年的2049億美元。失業人數由1700萬下降到800萬。
新政的實施增強了國民對於國家制度的信心,避免了美國走向法西斯政權,羅斯福開創的國家干預經濟新模式,對世界各國乃至後世都有著豐富的借鑑意義。用“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來形容羅斯福並不過分。
![](http://timg.juduo.cc/2020/12/32ab87a445a14de5a1b9cba668003b52.jpg)
領袖的偉大,在於他能在黑暗之中指引人民走向光明。如果說大蕭條時期的為政舉措彰顯了他的個人才華,那麼,在戰爭面前,羅斯福總統則表現出了與敵人戰鬥到底的決心和勇氣。
羅斯福
1941年12月7日。風光秀麗、景色宜人的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陷入了一片火海。日軍偷襲珍珠港的訊息,震驚了世界。
羅斯福總統在獲得這一訊息後的第二天便對外宣佈:美國與日本已經處於戰爭狀態!演講中的羅斯福甚至扶著講臺顫抖著從輪椅上站了起來,以表達他怒不可遏的情緒。
![](http://timg.juduo.cc/2020/12/2b329e1156be4691bf3757901ad671bc.jpg)
日本偷襲珍珠港
其實,在1941年9月11日,美國的商船就曾遭到德國潛艇的襲擊,他隨即發表講話:“你不會等著響尾蛇真的咬你了你才去踩死它。德國人攻擊了懸掛著美國旗幟的船隻,就是在敲打我們最寶貴的權利!”現在,羅斯福已經決定全面開啟戰爭機器,正式向法西斯發起反擊。
美國的加入讓反法西斯同盟瞬間壯大,也大大加速了戰爭結束的程序。不到一年時間,美國海軍就全面由守轉攻,戰略態勢完全逆轉。到了1945年,納粹德國和日本先後宣佈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畫上了句號。
而在羅斯福領導下的美國,在戰爭期間得到了迅速發展,國力急劇上升。儘管戰後形成的“雅爾塔體系”存在蘇聯這樣一個能與美國匹敵的對手。但最終成為世界霸主的,仍是美國。
可以說,兩次世界大戰讓美國完成了兩次飛越,而由羅斯福總統主導的“第二次飛越”,才是真正奠定美國“霸主地位”的關鍵所在。
![](http://timg.juduo.cc/2020/12/17f47a0fe9aa4091807873e42bf1eae2.jpg)
德國投降簽訂儀式
羅斯福總統對資本主義的改良,極大改善了底層民眾的生活,福利國家的概念深入人心,跨過了“孤立主義”的阻礙,讓美國投入到了對反法西斯戰爭戰爭中力挽狂瀾。對美國人民來說,他毫無疑問是美國一百年來最偉大的總統。
更為幸運的是,羅斯福對於中國未來的崛起和塑造中國的“大國地位”也有著較為積極的態度:“中國的強大不止是對日作戰的需要,也是日後維持亞洲和平的需要。中國在未來必將取代日本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東方大國”。
對於戰後秩序的管理,美國也需要與一個強大、友好的中國共同協作。”對中國的友好,最直觀的的表現就是在1943年敦促國會廢除排華法案,以及在後來的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上多次催促丘吉爾將香港歸還給中國。
誠然,羅斯福總統的一切對外政策必然是從本國利益出發,但對中國而言,一個友好且具有合作意願的美國同樣是我們所需要的。
不幸的是,羅斯福的身體狀況使他的對華政策無法得到延續,當他於1945年4月12日逝世時,他已經連任了四屆,打破了總統不得連任兩屆的慣例。
而能夠連任四屆,正是美國民眾對他最大的肯定:我們需要羅斯福,只有羅斯福才能讓美國走向偉大!
羅斯福
參考文獻:
《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中國觀》趙志輝
《羅斯福新政是現代資本主義的開端》陳啟懋
《羅斯福新政在世界史上的地位》劉緒貽
《The New Deal》Pieta